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古汉语并列合成词中决定词素次序诸因素考察李思明并列合成词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相对或相反的词素并列而成,如“恭敬”“师友”、“手脚”“利害”等。词中两个词素的先后次序由什么因素来决定?过去一般认为是意义。事实证明,意义决定并列合成词词素先后次序只...  相似文献   

2.
偏义复词是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其往往是用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素组合成词,在句中使用时只采用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素作为陪衬存在,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使用非常频繁。通过对"利害"单个词语的出现、作为偏义复词的形成以及词义的演变和最终现代词义定型的整体过程进行梳理,能够理清该词语义演变过程中各类语义出现的时间及变化过程,从而填补单个偏义复词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某地区语文试题中有这样两道构词题目:用下面的词素构成单纯词矇____徘____伶_____(余略)用与下列字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构成联合式的合成词妨_____束_____伶____(余略)这两道题存在着概念上的混乱。前一题错把“矇”、“徘”、“伶”等语音单位当成词素,曲解了单纯词的本质,抹杀了单纯词与合成词的区别。所谓单纯词,是指只有一个实词素的词。怎么能用一个词素去和别的什么构成单纯词呢?后一题则错把  相似文献   

4.
联合式双音词是复音词的一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的词素联合构成的复音词。古汉语中的词汇大多是以单音节诃为主,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汉语为了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要解决创造新词的问题,而汉语的音节有限,为了避免增加同音词或词的义项,逐步由单音节词向复音节词发展。另外,复音词的运用,能增加文章的和谐美。《马氏文通》中谈到:“古籍中诸名,往往取双字同义者,或两字对待者,较单辞只字,其辞气稍觉浑厚。”联合式复音词是汉语最重要的构讨方式之一,有人统计,《论语》中这类词只占全部复音词的26.7%,《孟子》中占复音词的34.5%,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占到46.7%。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词义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准确地掌握联合式双音词的词义,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古书的内容,具有很大的的帮助作用。 联合式双音词的词义大致可从四方面探讨。 一、两个词素的意义相加构成双音词的词义。 构成联合式双音词的两个词素必须词义相近且互相补充,或词义相反,相辅相承,在句子中共同作某个句成份。 例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前出师表》), 先帝不以为我身世低微,见识浅陋,反而降低身份,三次到我的茅屋里访问我。 卑鄙:卑,地位低微;鄙,见识短浅。 ②下  相似文献   

5.
谢薇薇 《文教资料》2010,(25):32-34
汉语偏义复词是一种特殊现象,合成词的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代表了这个合成词的意义。本文从认知完形、认知域和认知突显角度解释了汉语偏义复词的语义现象。通过这些要素对汉语偏义复词的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一是认知完形原则促成了偏义复词相近或相反词素的结合;二是偏义复词的认知突显是动态发展,这是语言历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 合成词是词汇学和语法学都要研究的对象,历来为词汇学家和语法学家所关注。笔者在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教学和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认识,现在写出来就正于诸位同仁。 一、关于合成词确立的理论依据及实际操作问题 对最小的能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词,一般就其结构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指由一个词素构成的词,合成词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构成的词。对此人们的看法完全一致。由人们对合成词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合成词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两  相似文献   

7.
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词组成联合式双音词时,有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就是偏义复词。这种现象出现很早《,易经·系辞》“:润之以风雨。”“风”是不好润的“,润”的是雨“。风”字的意义已隐退和消失,只起形式上构成双音词、和谐音节、舒缓节奏的作用。文言文中偏义复词不少,要善于识别、正确解释。“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中的“作息”只指“作”“,我有亲父兄”(同上)中的“父兄”只指“兄”,因为刘兰芝的父亲已死“,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同上)中的“公姥”只指“姥”…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不妨多联系一些意义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成语,以助理解。例如:  相似文献   

9.
丁建华 《文教资料》2010,(25):64-66
文言文是祖国语言的瑰宝,是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典籍的文体,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文言文学习是汉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结合课内外阅读,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文言素养得到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10.
吴连芝 《考试周刊》2011,(73):50-50
文言文教学既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文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作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就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语感、激活课堂,进而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正>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其中的难点。与不少同行交流,都有这样的一些思考: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究竟能教给学生什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确实,在文言文教学中,受限于考试指挥棒,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接受水平,我们似乎更多地是在文言字词句上下功夫,或者是简单地就文言文写作的背景进行交待,来阐述作者要传递的情感。这样的教学,可以说占了大多数,看似面面俱到,既照顾到了对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也照顾到了文言文内容、情感的理解,但却出现了不必要的割裂。笔者以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以剖情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是现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怎样教会学生翻译文言文单音词,而现代汉语则多用双音词,翻译时,要变古汉语的单音词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因此,可教学生采用组词的方法来翻译文言文。组词的方法有两种:①在原来的单音词后面或前面加一个辅助成分。如:师→老师。②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  相似文献   

14.
叶荣勋 《现代语文》2006,(12):15-16
一、引言 在探讨偏义复词为什么也是一种积极修辞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下什么是偏义复词.朱星在《古代汉语》一书中曾指出:"合成词中,最应注意的是偏义词.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代表了这个合成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言词法的特点,是和现代语比较说的.两者比较起来,如词的意义、词的分类、词的特点、词的组合等,文言文和现代语虽然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必竟是有差异的,而词义的差别更大.文言词里单音字居多,也有少数双音词,发展到现代,双音词成为词汇的主流.文言里有用字通假的现象,而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的传况比现代语多.文言里的数量词和代词的用法,也有许多和现代语不同.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阅读文言文解泽词义时,要特别注意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作文教学,老师花了很大的气力,学生下了很大的功夫,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多数学生仍然觉得写作是一件很令人头痛的事,是一个不轻的负担。问题何在?学生写作兴趣不高,甚至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这是造成学生写不出文质兼美的作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感、丰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载体,要注重文言文的诵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教给学生文言断句的方法,以读促学,让学生积累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通过探究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不少文言成分。就拿我们日常所用的成语来说,古代汉语的词义及语法特点在成语中都有所体现,结合成语,学习古代汉语,乃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古今词义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即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许多古代单音词的词义到了现代,只成为双音词的一个词素了。如古代“顾”的“回头看”义只保存在现代双音词“回顾”  相似文献   

19.
学会学习文言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文教学确实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从表面上看:一般教师愿意教文言,学生也似乎愿意学,因为花了工夫可以在成绩上有提高.但实际上,这几年来从各高校文科专业反馈而来的信息表明,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没有提高,青年学生一般并不喜欢读文言文,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也并没有得到保证,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换言之,我们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不能说是成功的.我认为初中起始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陷入误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特征,特别是学生自己的学习要求,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品味、去欣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能够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本文以《秋水》的教学为例,谈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