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很多种办法可以唤醒我们的童年,让孩子融入其中,也让我们去积极体验孩子的成长。当我们可以把彼此的童年有机结合起来的时候,孩子就能成为我们童年记忆的修复师,我们也能成为孩子最佳的成长伙伴。1在大自然里寻找契机我们和孩子,看的动画片不一样,玩的玩具不一样,甚至连食物都快不一样了。但毋庸置疑,大自然是最容易让人放松和寻找到两代人共同点的地方。我们都一样地热爱花花草草,一样地对大自然中的小昆虫、小动物充满好奇。当沉醉在大自然中的时候,我们总会想起自己童年里最美好、最无拘无束的部分,而这也恰恰是孩子正在感受并逐渐形成自己美  相似文献   

2.
来信六则     
伊妹姐姐:都说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拥有金色的童年,可是我却感觉自己生活在黑夜里,没有自由,没有玩乐的时间,只能被关在家,做不完的作业,补不完的课。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大多数人看来,童年意味着天真烂漫,童年意味着幻想,童年意味着无忧无虑,童年还意味着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和可塑性。“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什么?”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所以有的父母轻而易举地就可以给出答案:我们当然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一切。但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关注什么,父母似乎并不太在意。还有一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地设计好了孩子的成长“宏图”。然而,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的能力与特长是不是与这样的“设计”相吻合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的下一代理应有更幸福、快乐的童年。然而在…  相似文献   

4.
我们是不是很长时间疏忽了告诉孩子爱的崇高和爱的力量的强大?今天的孩子除了心安理得地承载他人的爱之外,是不是很少懂得把爱与关怀送到别人的心上?商品社会的功利性在日渐地剥离人们心田里温情的因素,自我成功与自我需求被人们过分夸大与看重,孩子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加之我们对孩子教育本身的失误,他们的心难免要学得冷硬起来,自我重要起来。所以,我们见到的孩子,身体健康,头脑聪慧,见多识广,但在他们身上却潜伏着今后难与社会兼容、难与人合作相处的深层隐患。教育家陶行知说:何谓学生?就是学会生存。而你从小不懂得关爱他人、理解他人,你何以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生存?!今天的孩子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忧虑,也萌发了我们作这个策划的动机。  相似文献   

5.
从家庭到社会,谈起我们的孩子,人们都在摇头叹息:现在的孩子,苦哇! 这真有点让人匪夷所思,各种名目的教育改革轰轰烈烈搞了这么多年,我们的孩子却依然在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堆里、习题集中度过他们永不再来的童年。人生的全部要义就是追求“幸福”。童年、少年时期是人生重要的阶段,如果这个阶段的生活是如此的痛苦而无奈,那么人一生的幸福就要打个析扣!  相似文献   

6.
正为人父母,我们要跟随孩子经历他的童年,于是,便有了机会再次想起自己的童年,与自己的童年对话。在我们的童年里,有开心,也有伤心;有被爱的感受,也有被伤害的感受,这些都很正常。也许我们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在孩子的童年里疗愈自己的伤,让自己再一次走上心智成熟之旅,同时把自己童年里的快乐分享给孩子,形成家族中很多美好记忆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作为双亲惟一的孩子,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接受了丰盛多元的文化,有充足的时间做梦和自省,这就是我们。"在青春的蓝天上,挂着一抹美丽的彩虹,那就是青春的爱,带着些许涩味的酸酸甜甜的爱。我们要让这抹美丽的彩虹堂堂正正地挂在蓝天上。"这是关于讲述一群中学生在青春萌动期所发生的一个个朦胧的爱情故事的小说里的一段话。青春是否可以包括爱情?爱情是否可以包容青春?这是属于我们这个年纪的青春气息……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你现在发现自己的育儿遇到困境,那是不是因为你成了某种类型的父母?这又是否与自己的童年有关?很多时候,孩子的一句话,一个行为,或者一个生活场景,都会瞬间将我们带回自己的童年。我们感受的也不再是孩子现在感受到的,而是自己曾经感受到的。心中的某种情绪被激活,让我们深深陷入了自己童年的阴影里。所以,在心理学上,有句话叫:"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父母。"当然,要把孩提时代的诸多往事抛之脑后是非常困难的,每个人在童年几乎都有过受伤的经历。这些伤痕会潜意识地让我们分不清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在你的童年里是否也会有这么一段关于夏天里的故事呢?为了可以给孩子一个对人生美好的憧憬,几个大男人做出了一出又一出搞笑的事情,这就是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许多孩子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在童年心理上会受到影响,但是他们的思维就像影片里的那个小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把初升的太阳比作童年。显而易见,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充满幻想的。而在战争时期的孩子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童年又是如何度过的? 记得,儿时的我被爸爸妈妈视为“掌上明珠”。顶在头上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每当冬天即将来临时,妈妈总不忘给我添衣裤。耳边常有听不完的叮嘱,而我却总  相似文献   

11.
美丽的童年本应如诗如画,沙滩上的脚印记载着童年的梦想。童年的梦想会为人生插上翅膀,童年的记忆会伴着人们走完人生。有人将孩子比作上天的神灵与星辰,有人相信孩子的眼睛里承载着未来和希望,但孩子童年的色彩却为环境所定。和平与战争,富足与贫穷,安宁与动荡,人类暂时还挥之不去的种种矛盾给孩子的童年烙上了不可变更的印记。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色彩,不一样的童年!我们多么希望,这个世界远离战争、贫穷和疾病,让所有孩子的童年都阳光灿烂,五彩斑斓,让孩子们在每年的“六一”都过好属于他们的节日!——编者  相似文献   

12.
<正>某天,听到朋友调侃自己的孩子:"你有童年吗?"孩子天真地回答:"有!我有童年!等放寒暑假我就有童年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敢问问每一位孩子吗?我不敢!朋友的孩子在班里已经属于活泼的、学习好的、父母没怎么施加压力的、人缘也较好的,且父母都是老师也有寒暑假,她尚且如此回答,我哪还敢问其他孩子?  相似文献   

13.
家长关心孩子,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陪着孩子上各种辅导班。一个周末上四个辅导班,或者一周上三个以上辅导班的孩子比比皆是。这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潮流。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很多孩子睡眠时间得不到保障)之外,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其结果是什么?成绩上去了(这也是不一定的),但是,童年消失了,在分数的挤压下,成长的心灵逐  相似文献   

14.
孩子,当新年响在鞭炮里的时候,你穿上了新衣裳,心情灿烂如花。口袋里装满了好吃的糖果,装满了属于你的秘密。在新年里,你可以随意挥霍梦想和天真,还有任性。你可以在那段日子里,像天空的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涂写童年时光。多么羡慕你呵!我的孩子!新年是属于你的,惟有你才能够在新年里读出与平常日子不同的句子和意思来;惟有你  相似文献   

15.
农家孩子     
金菜花映美了我们的童年,红高梁摇荡着我们的歌声,田野是幅神奇的图画,农家孩子就是画中的主人。金黄黄的希望,红艳艳的梦幻,属于我们】属于我们!绿麦苗长着我们的憧憬,银梨花象征我们纯洁的天真,田野是本读不完的大书,农家孩子是书中的小精灵。绿葱葱的追求,银闪闪的向往,属于我们!属于我们1 (通讯处:上海真如糖坊街30号204室)农家孩子@陈镒康!上海真如糖坊街30号204室~~  相似文献   

16.
《广东第二课堂》2013,(6):44-45
盼望着盼望着,属于孩子们的6月终于来了!在"六一"儿童节里,我们可以尽情享受童年的乐趣: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品尝好吃的冰激凌和巧克力,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被"恩准"借爸爸的电脑玩游戏,有时候爸爸妈妈还会带我们去逛游乐园呢!这一天就是我们童年的缩影。童年真好!可你知道,爷爷奶奶的童年  相似文献   

17.
刘丹 《父母必读》2022,(6):30-35
<正>童书是一座桥梁,可以让我们通往童年世界,唤起童年记忆,更能探寻到有关童年的快乐和很多童年的秘密。在给孩子讲童书里面的故事的时候,如果我们能顺着故事走进孩子的世界,会突然理解孩子的一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也因此更了解该如何与孩子沟通。也许,我们一直苦恼的某个教育难题会迎刃而解,我们一直希望传递给孩子的某些重要观念,在讲故事中会被他自然地汲取。  相似文献   

18.
智慧瓜     
今天我买回来两个西瓜。孩子伟峰蹦跳着要我切瓜。我边洗西瓜边说:”想吃西瓜吗?可以。不过先听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好吗?!”孩子不情愿地答应了。“故事的题目是《小猴子学智慧》。动物王国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猴子,”我边讲边把洗好的西瓜放在桌子上。“有一天,它听一位老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课堂纪律一般被认为是:课堂安静,学生认真听讲,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在单向灌输、一言堂盛行的课堂上,充斥我们耳鼓的多是对儿童声音的不自觉压抑:——“注意听老师讲,不许乱说!”——“有问题先举手,老师允许再说!”——“就你事多,一会儿问这,一会儿问那,还有完没完?!”当学生被要求少讲话、多听课时,学生容易成为填鸭式  相似文献   

20.
童年时光总在记忆中泛着金色的光泽。小时候,我们说过谎,打过架,摔过跟头,考过糟糕的分数,然后我们就这样跌跌撞撞地长大了,还成了孩子的父母。童年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当我们开始为孩子营造美好幸福童年的时候,有没有常常怀念过往的生活,以及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童年呢?回望童年,一定有些事是你无法忘怀的,假如童年重新来过,你会选择去改变什么呢?在这个孩子的节日里,让我们搭乘时光机,手握童年遥控器,说说你最想改变童年的一件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