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彝族是中国西南世居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该文从彝族饮食文化的源流、饮食原料、饮食礼仪三个方面对彝族饮食文化作了探讨,彝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彝族饮食原料种类丰富;彝族饮食礼仪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22,(1):55-56
<正>中华美食是世界公认的三大美食之一(另外两个是法国美食和意大利美食)。与其他国家的美食相比,中华美食有不少独具特色的优点。中国人的生活总是围绕着饮食展开。本书围绕着"餐桌"这个意象,从食物变迁、饮食器具、烹饪方式、餐饮方式、餐桌礼仪、中西餐饮文化差异等角度,梳理中国饮食文化史。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让读者通过中华饮食文化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图文并茂,是一本趣味性强、可读性强的饮食文化史读本。  相似文献   

3.
礼,始于饮食     
《全国新书目》2023,(8):52-54
<正>本书以时间为轴,从器具、礼仪、美食等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作者凭借多年的跨文化经历和深厚的国学功底,出入于奥义哲学与柴米油盐之间,把中华饮食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最终渲染出一个“舌尖上的文化中国”。礼,是人类文明尊贵、典雅、精华的存在,是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瑰宝。中华民族又称华夏民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从“华夏”的含义可以知晓中华礼仪文明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4.
元明清时期中外饮食文化交流不断加剧,形成特色饮食文化交流形式。对古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溯源进行了梳理,探索了元明清时期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特色,并提出元明清时期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现代价值,即丰富了中外双方的饮食种类,形成了饮食文化交流特色,调整双方的饮食结构,建立了更加科学的饮食营养标准,推动了两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饮食活动中有着诸多礼仪。本文研究探讨了先秦儒家饮食礼仪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从饮食地位等级、器皿使用与"重味少食"饮食主张等方面进行历史考证。  相似文献   

6.
罗青 《大观周刊》2012,(13):19-20
人类的饮食文化渗透于人类的方方面面,它包括饮食文化,饮食文字,饮食成品等。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名族来说,饮食文化也同样博大精深。正如大家所知,文化和饮食是密不可分的,菜名的翻译在中国也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特色。  相似文献   

7.
张君君  朱宏斌 《兰台世界》2016,(12):123-127
宋元时期,中外饮食文化交流呈现不同态势。通过采用历史文献法,对海外饮食文化的传入情况与中国饮食文化的输出情况的具体史料进行分析,发现宋元时期中外饮食文化交流表现出:路线转向海上;回回饮食开始在中国孕育;交流主体由政府流向民间;政府开始涉足海外贸易;交流的主要内容为农作物的引入与食品技术的输出;大量农作物的引入,影响中国日常饮食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邹其彦 《大观周刊》2012,(29):42-42
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也正是这些礼仪困扰着我们很多人,餐桌礼仪文化是最重要的非语言文化.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采用一个客观、宽容、尊重的心态对待异国文化,以便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饮食文化便是其中之一。任何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日常的饮食。而每个民族的饮食系统和饮食文化又都因自然环境的差异,所从事的物质生产不同,以及历史上各自形成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等原因,在饮食文化上各有特色,因此,饮食也就成为区别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我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就是出现在宋代,饮食业在北宋的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北宋的饮食文化对我国的饮食行业有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北宋时期饮食文化的民族传承。  相似文献   

11.
数字信息化时代为中华饮食文化传播路径转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文化传播视角,研究发现英美等国主流媒体对中华饮食文化总体持肯定态度,对此笔者提出应将以饮食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同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舞狮等艺术表演形式相结合,有效利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借助海外中餐厅平台,发展地区性饮食文化,旨在为实现中华饮食文化的有效利用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21,(3):78-79
杜莉四川旅游学院教授、川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饮食文化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包括《中西饮食文化比较》《丝路上的华夏饮食文明对外传播》《川菜文化概论》《巴蜀饮食文化纵横》《中华二十四节气菜》等。  相似文献   

13.
魏瑞娟 《兰台世界》2012,(36):131-132
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中,用他的亲历、亲见、亲尝,详细描述了明代云南的饮食情况。《滇游日记》描述了明代云南地区的主食、肉食、副食和饮品等饮食情况,介绍了云南特色美食和饮食礼俗,展现了云南饮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国人独特的饮食习俗所积淀而成的一种饮食文化现象,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与生命哲学相互结合的产物,更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5.
《礼记》关于饮食礼仪的规定细致繁复,在进食、侍食、宴客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礼记》有关儒家传统饮食礼仪的规范一方面保存着重古昔、不忘本的原始祭祀痕迹,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等级尊卑的差异和重食养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17):27-32
餐饮是饮食商业化的结果,维吾尔族餐饮文化在继承和发扬维吾尔族饮食文化的基础上,为适应商业化要求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和系统化的餐饮文化符号。餐饮文化符号不仅向外传输着维吾尔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和歌舞文化,也在向外传播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张稚鲲 《兰台世界》2016,(5):127-129
《饮膳正要》为元代御膳太医忽思慧著作,是现存最早的食疗和营养学专著。该书在中华饮食文化方面富有特色,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家庭饮食保健也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从《饮膳正要》对面食、菜肴、饮品等的记述,以新的视角,品读经典,体味中华饮食文化,以期对当代饮食文化的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的出版,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重大学术成果。不同分册的重点研究内容以及学术观点,是对中国饮食文化五千多年来一次全方位的、系统的学术梳理与总结,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自媒体的迅速兴起和兴盛,自媒体在各个领域极速展开。自媒体具有操作易、直观化、传播广、速度快、效果好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或不完备的特点。自媒体的特点在饮食传播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以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为主要传播内容的自媒体是自媒体阵营中的佼佼者。利用自媒体传播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不仅扩大了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的认知群体,更重要的是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亦是地方软实力的载体和体现。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传播范围的扩大和影响能力的加大,既增强了地方的软实力,也提升了地方的综合竞争力,从而提高了地方的竞争力。"冰城吃货"自媒体矩阵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在《论语》所承载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中,饮食文化占了很大的比重,并与先秦礼教文化氛围下的孝道、君子之道、祭祀享神等思想相互融合辉映,共同构成了孔子时代礼教化的饮食景象和饮食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