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他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要重视课文的导学,但也要重视语文教学的结课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用准确清楚、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全课,也可以追求“留白”,留给学生回味和想像的余地。归纳总结式结课归纳总结式结课是教学艺术中的常用结课方法。它要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旬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为,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要重视课文的导人,但也要重视语文教学的课终艺术。  相似文献   

3.
张文林 《山东教育》2004,(29):34-35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底;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思想政治课教学固然要重视起始的导学,便也不能忽视教学结尾的结课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用准确清楚、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全课,也可以追求“留白”,留给学生回味和想像的余地。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略谈一下结课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4.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得好:“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的确,好的结课要如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结课,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中的导入 明代文人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写文章开头要引语不凡,震人心弦;结尾要清亮激越,余音绕梁。写作如此,教学也更如此,我们强调导入,也要讲究结课,使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最后在美的陶冶中结束。所以这句话用在课堂教学中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6.
查红女 《考试周刊》2012,(84):35-35
“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如爆竹炸开一样响亮,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如巨钟撞响一样有韵味,使其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其实,语文教学如同写作,教师固然要重视导语的设计,但课堂尾声的设计也至关重要,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7.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旬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让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写文童要如此,上语文课也应如此。不仅开课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为之一震;一课结束时,教师也必须在设计上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达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开头和结尾的艺术要求合理设计课堂的导语和结语,充分体现首尾呼应,使课堂结构更加完整和精巧。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讲的就是文章的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也应如此,如果把语文整堂课教学比作“一台戏”,那么,导语就是序幕,序幕表演精彩,  相似文献   

9.
<正>明代文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振;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精彩的课,如同一首动人的曲子,不但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还要有一个余音绕梁的尾声。那么,在科学课堂中,结尾如何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呢?笔者从科学课的结课方式来谈谈课堂结尾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他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要重视课文  相似文献   

11.
许爽 《内蒙古教育》2008,(10):37-39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写文章要如此,上语文课也应如此。不仅开课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为之一震;一课结束时教师也必须在语言设计上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达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堂教学也需如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清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对新课导人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3.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堂教学也需如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清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新课导入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4.
明代谢榛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句话讲的虽是写作,但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同样适用。高明的教师都特别讲究恰到好处的结课艺术,它可以完善、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延展教学时空。结课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需靠教师创造性地探索和总结。陈田峰同志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与研究,抓住七大结课兴趣点,以寄语、节点、生成、留白、拓展、留疑、续写为主要突破口,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思,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让结课放射出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16):176-177
明代谢榛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句话讲的虽是写作,但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同样适用。好的结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响。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结课达到"课虽终,意犹存,趣无穷"的境界呢?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介绍几种方法,以期对各位同仁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让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写文章要如此,上语文课也应如此。不仅开课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为之一震;一课结束时,教师也必须在设计上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达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堂好的高中英语课,应当精心设计好课堂结尾,巧妙的结尾可以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良好的结课设计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知识、画龙点睛和激起学生思维高潮的作用,而且还能延伸拓宽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结课和导课脉络贯通、善始善终,收到曲终意长、课停思涌的效果。因此,精心设计课的结束部分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精彩的课文导入对教学的成功起到了重大作用,因为它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激发兴趣的作用,而课堂教学的“结尾”也不可小觑,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我认为,一堂课的结尾设计好,会使教学更有深度,更有启发性和感染力,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但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结尾方式,也是教学时不可忽视的。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相似文献   

19.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  相似文献   

20.
读明人谢榛《四溟词话》,他说写文章“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我感到这话颇有道理。不仅写文章如此,也可资课堂教学借鉴。说课堂教学的开头“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是指一堂课的开头要像平地一声雷那样,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迅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进入积极思维状态。然则,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根据不同学科,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以下十种手法也许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