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自1997年以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韩愈研究”专栏和韩愈研究会、全国乃至全世界韩愈研究者共同促成了韩愈研究的蓬勃发展。《周口师范学院学报》“韩愈研究”专栏成为韩愈研究的重要阵地,能够及时反映最新的韩愈研究学术信息,“地方”色彩突出,尤其在韩集版本,韩愈家世、生平,韩愈诗歌、散文研究等方面有较为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郑珍的《说文新附考》是清代“说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它是我们探讨古文字、研究《说文》新附字的重要参考著作。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郑珍《说文新附考》进行研究的专著和论文极少,未对其作全面论述和探讨,对其价值也未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对郑珍《说文新附考》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郑珍的《说文新附考》是清代“说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它是我们探讨古文字、研究《说文》新附字的重要参考著作。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郑珍《说文新附考》进行研究的专著和论文极少,未对其作全面论述和探讨,对其价值也未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对郑珍《说文新附考》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郑珍的《说文新附考》是清代“说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它是我们探讨古文字、研究《说文》新附字的重要参考著作。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郑珍《说文新附考》进行研究的专著和论文极少,未对其作全面论述和探讨,对其价值也未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对郑珍《说文新附考》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公文发展史上,韩愈是一位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文章高手。本文通过以《韩愈集》中“状”类公文为例进行论述,分析其内容、模式与特点,由此彰显韩愈对公文的贡献,揭示韩愈在中国公文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韩学”作为特定的学术概念并予以科学诠释是陈寅烙先生1954年发表于《历史研究》第2期的《论韩愈》一文;1986年饶宗颐先生在汕头举办的“韩愈学术讨论会”上,以《宋代潮州之韩学》为题的论文中再一次提出,并且作了进一步阐述。虽然当时因条件尚不成熟,未能引起学界普遍重视,但是,这一学术概念的提出是很有见识和必要的。这说明韩愈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业绩不仅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建立起来,它的建立也必然会对弘扬民族文化、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经过学界的不懈努力,不仅涌现出许多热心研究…  相似文献   

7.
郑珍作为近代“宋诗派”的杰出代表,秉承宋诗派的诗风,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使其诗歌自成一家面目。通过对郑珍与韩愈、白居易、苏轼三住大家的比较,可以发现郑珍凭其深厚的经学积淀。渗融以时人鲜有的健康心态——率真、豁达的个性,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诗风:于苏诗的横肆中见纯真,于韩诗的雄奇中见质朴。于白诗的平易中见不俗。  相似文献   

8.
郑珍的诗论及有关诗派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说:“咸同以来,竞号宋诗,只益生硬,更无余味。稍有可观者,反在生长僻壤之郑珍、黎简辈……”。这一段话,究竟是说郑珍就是“号宋”者,还是说郑珍诗风近宋,而并不倡宋?没有明言。到刘大杰先生,则断言郑珍是在倡宋了:“道光以降,有一部分作者,喜言宋诗。何绍基,郑珍、莫友芝倡之于前,所谓同光体者如沈曾植、陈三立诸人继之于后……。”①同光体一些诗人宗法宋诗,树起宋诗派大纛,标榜程恩泽、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陈衍的高足胡先骕甚至推  相似文献   

9.
赵建忠,男,1963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知名红学家。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红学研究,曾发起首届全国中青年和海峡两岸中青年学者红学研讨会,为中国红学会常务理事,学术成就入选《红楼梦大辞典》相关条目,并被中国古代小说网“学人风采”录入,“超星学术视频”录制“知名学者学术专题片”《红楼梦与明清小说研究》48集,《人民日报》及《红楼梦学刊》等报道过其学术事略。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巢经巢诗钞》的三个笺注本陆续出版,标志着对有“西南巨儒”和“清诗第一”之称的郑珍诗歌的研究,已经取得可喜的收获,并朝着深层次的方向发展。观照三个笺注本在底本选择、体例安排、校勘笺注和资料辑集等方面的得失情况,使阅读研究郑诗者在版本的比较使用上有所选择,并为更完善地笺注郑诗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巢经巢诗钞》的三个笺注本陆续出版,标志着对有“西南巨儒”和“清诗第一”之称的郑珍诗歌的研究,已经取得可喜的收获,并朝着深层次的方向发展。观照三个笺注本在底本选择、体例安排、校勘笺注和资料辑集等方面的得失情况,使阅读研究郑诗者在版本的比较使用上有所选择,并为更完善地笺注郑诗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韩愈研究又蔚然兴起,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开了一次又一次,有关论著不断问世。199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韩愈研究》第一辑,辑录了’92孟县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出版《韩愈传》之后,又于最近推出《韩愈研究》第二辑。该书系’96汕头韩愈全国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由于篇幅限制,仅在近百篇论文中选取了数十篇,不免有遗珠之憾,但总的来说,已有一定分量,反映了近年韩愈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韩愈《张中丞传后序》(以下简称“韩文”)“巡起施”句中的“旋”字,传统的解释是“小便”(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亦从此说)。此外,在今天流行的注本里,还有“绕行”(童给德《韩愈文选》)、“环顾四周”(范羽翔《唐宋八家文译释》)等解释。这些解释都各有根据。廖家鹏同志在《小议韩愈(张中丞传后序)中的“旋”字》(见《唐代文学论丛》总第六辑,以下简称“小议”)一文中,对将“旋”字解释为“小便”,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重要的理由是这有损张巡的英雄形象,未必与韩意相符。对此,我们表示赞同,并且还为“小…  相似文献   

14.
郑珍诗风不仅有平易的一面,且有奇崛奥衍的一面,其效法韩愈,但不是单一的模仿,而是自成一家面目。文章以郑珍写山诗为例,从志向相似,诗心相通;效法韩诗,增以朴实;同写山景,自成一家这三个方面分析郑珍对韩愈诗风的继承和学习。  相似文献   

15.
从贞元、元和墓志谈韩愈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贞元、元和墓志在韩愈研究中有特殊意义。有助于三个相关问题的研究:《师说》“耻学于师”的社会状况及士人知识的来源;《进学解》“攘斥佛老”之“佛、老”存在的社会基础及韩愈攘斥的差异;韩愈盛赞崔群之“贤”的实际内容。  相似文献   

16.
卞孝萱先生致力于韩愈研究多年,利用历史学研究方法,对韩愈生平等作出考证、考察,从文献学角度对历代韩集文献进行梳理,进而对韩愈诗文创作进行深入研究,推出了《韩愈评传》、《韩愈生母之谜》等论著,提出了许多新颖的学术见解。从三个方面对卞孝萱先生的韩愈研究作一些考察探索,以期对今后的韩愈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辨伪学发展史上,郑珍据有重要一席。郑珍辩伪的主要贡献在于论证《四库全书》所收录的日本《古文孝经孔氏传》为伪书。本文对郑珍辨伪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肯定其成就,补充其不足,指出其牵强之处。对郑珍辨伪思想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近代贵州儒学发展之状况。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名人,韩愈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作为思想家的韩愈能“道济天下之溺”.继承旧道统,创立新儒学,开宋明理学先河。作为教育家的韩愈不畏世俗笑骂.抗颜为师,创立教育理论.恢复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作为文学家的韩愈,文能“起人代之衰”,集先秦两汉及六朝散文成就之大成.创立了中国文学散文的结构花型;诗能继往开来,独辟蹊径,开来一代诗风。不仅如此,韩愈的书法也颇有名气,不但字写得好,在书艺理论上也有新创。后世,特别近代,大都忽视了他这方面的成就。宋朱文《续书断》卷下列韩愈书法入“能品…  相似文献   

19.
读韩愈名作《祭十二郎文》(下称《祭文》),读者也许会注意到下列问题:韩愈何时创作此文?韩愈缘何“鞠于兄嫂”?韩愈如何“齿牙动摇”?这些问题,尽管无关宏旨,但对疏通字句,理解文意,认识韩愈,却也并非可完全忽略之事。本文提供一些看法,疏解三大疑点。  相似文献   

20.
郑珍的诗风格平易流畅,平易之中见真情,诗中富于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以其诗风雄于清代诗坛。《南阳道中》以“道”字为题眼,“望”字为诗眼,描绘了道中的风物动态,托思绪以赋情怀,是一首很能体现郑珍诗风的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