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主进餐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当中最重要的成分,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吃饭习惯,以及一个良好的食欲对幼儿健康成长非常关键。在幼儿时期,幼儿的进餐情况是可以培养的,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进行纠正,培养幼儿自主进餐,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进餐习惯,在补充各种营养中,让幼儿不挑食并且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初入园的小班新生屡屡出现挑食、拣食的现象,成为家长及教师最为头疼的事。分析了幼儿挑食、拣食的原因,教师在幼儿进餐时抓住教育契机、有目的地关注幼儿进餐环节的健康教育,帮助幼儿纠正挑食、拣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在小班阶段是我们对孩子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实践研究中,我们首先调查、了解、观察和分析了幼儿的进餐能力及习惯,针对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精"字上做文章,在"细"字上下功夫,切切实实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相似文献   

4.
幼儿进餐能力是指3~6岁幼儿能独立进餐的能力,包括卫生进餐、健康进餐和礼貌进餐。幼儿的进餐能力与幼儿的能力、个性、品质都密切相关。小班是幼儿进餐能力养成的关键期,小班幼儿接受能力强,行为可塑性大,所以小班幼儿教师应该抓住这一重要时期,提升幼儿的独立进餐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班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培养法袁立群新生入园前,我们对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习惯进行了了解摸底,发现绝大部分家长普遍忽略了小班这个年龄阶段的习惯培养。他们认为小孩子上幼儿园多学点知识,多吃饭才是正事,至于幼儿自身的各方面培养,则认为年纪大小,学不会。因此...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进餐情况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但幼儿家园进餐行为却存在着很大差异,为了了解其中差异和科学有效地帮助幼儿改善家园进餐行为,研究者针对小班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家园进餐行为的案例,对幼儿进餐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幼儿家园进餐行为的差异及原因,对幼儿在园进餐、在家进餐、和家园结合都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帮助教师、家长改善幼儿进餐行为。  相似文献   

7.
<正>小班幼儿入园后,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孩子在园的进餐情况。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一群人照顾一个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才开学吃饭时有不会吃的、吃饭要人喂;习惯左手拿勺的;边吃边玩,饭撒的到处都是;挑食偏食的,等等。老师就发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家长都表示束手无策,甚至有家长说出一顿两顿不吃也没有关系,反正他饿极了也会吃之类的话。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呢?在  相似文献   

8.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最让老师头疼的就是吃饭了,每到开饭时间.我们园总是后勤力量总动员,十来个老师一起上,分到5个班级,帮忙哄、喂幼儿吃饭,每当这个时候,大家总是手忙脚乱的,使出浑身解数,可有些幼儿仍是“难开金口”,很是无奈!幼儿刚离开家开始过集体生活.吃饭习惯各不相同,问题也很多,有的不会自己独立进餐,有的挑食,有的掉饭粒,有的爱说话甚至边吃边走动,有的甚至哭闹着不肯开口吃饭,真是大伤脑筋。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9月,都会有一批幼儿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开始他们的幼儿园生活。踏进幼儿园后,这些幼儿会发现园内的生活与家里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干"。于是,幼儿出现了各种不适应。为此,我们学校开展了"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和管理"的教研活动,从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入手,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效果十分显著。下面笔者就从幼儿的进餐管理说起,谈谈自己对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体会。一、家访先行,了解幼儿的进餐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但由于很多家长注重幼儿智力开发,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小事情家长包办,隔辈家长对幼儿的溺爱,从而轻视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导致很多幼儿形成了吃饭挑食、偏食、边吃边玩、老人追赶喂饭、哄着吃饭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方面我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一、引导幼儿餐前正确洗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对小班幼儿进餐问题的调查了解让孩子生活得有规律,定时定量进餐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的愿望,“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更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反映孩子的吃饭问题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尤其是小班孩子,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在家是由成人喂食的,甚者追着喂,哄着吃,很难养成良好习惯。当3~4岁的孩子入园后,由于习惯的因素,环境的变化,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我们对幼儿入园后出现的各种进餐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观察调查,旨在…  相似文献   

12.
刘进 《成才之路》2013,(26):30-3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孩子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责任感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让孩子终生收益。一、文明进餐在日常活动中,家长、老师们尽量要少包办多指导,多鼓励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初入园时,小班幼儿进餐的习惯不够好,吃饭掉米粒儿,不吃的菜到处扔,有的甚至扔到其他小朋友的饭盆里,弄得满桌满地都是。我们这时不能随便指责孩子,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必须从小抓起。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整理物品,是幼儿日常行为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培养小班幼儿养成良好整理习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冯霞 《山东教育》2011,(18):36-37
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及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应注意幼儿口腔卫生。"我发现小班幼儿在进餐后没有漱口的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提醒下,也不会使用正确的漱口方法。如:在漱口过程中常常没有口腔清洁的  相似文献   

15.
吴怡扬 《考试周刊》2014,(52):189-189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普遍都很优越,可供选择的食物种类繁多,在幼儿园经常会碰到不"好好吃饭"的孩子。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幼儿来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点定量地进餐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就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良好的生活常规是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特别是对小班新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常规"不但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小班幼儿入园难,难在吃喝拉撒等这些生活自理方面,解决了这一难题,其他便无难事。本文中笔者通过摸索实践,确立了"小班渐进式常规培养方式",效果良好。于幼儿方面:入园适应快,哭闹时间明显缩短,且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快。于教师方面:接待新生不在"头痛",目标简单明确,上手快,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用餐习惯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培养的,并且对以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对于礼貌用语的使用会产生前所未有的经验冲突和矛盾需求。同时小班幼儿可塑性大、模仿力强,是学说礼貌用语的敏感期。新《纲要》也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本文积极探索了多种有效指导小班幼儿学说礼貌用语的策略,帮助小班幼儿学说基本的礼貌用语,初步形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相似文献   

19.
刚入小班的幼儿,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也各不相同。他们有好的习惯,如有的幼儿会自己穿脱衣服,有的幼儿能安静地进餐,还有的幼儿具有良好的午睡习惯。也有许多不良的表现,如坐姿不雅,  相似文献   

20.
我们吃饭吧     
宝宝有没有好好吃饭是家长和教师每天都关注的话题。小班幼儿由于自理能力较弱,吃饭时往往存在挑食、不专心、需要喂等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一节戏剧活动,让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吃饭的声音和样子,创造性地表演动物们吃饭的模样,让吃饭也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让幼儿能够主动、快乐地吃饭,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