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大学》的作者与成书《大学》是《礼记》之第四十二篇。宋以前似未独立成书,也未明作者是谁。北宋司马光、吕大临等以《大学》独立成书并为之解说。二程十分推崇《大学》,认为“《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大学章句》)继承与发展二程理...  相似文献   

2.
<正>邱汉生(1912—1992)先生著《四书集注简论》(以下称《简论》),197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外庐(1903—1987)先生、汉生先生和我主编的《宋明理学史》开始撰写的前一年。《简论》的篇幅不大,全书只有201页,如果剔除其中一些在当时难以回避的"套话",如谈到"道德"就加上"封建统治思想",论及"天理"也会加上"地主阶级所谓天理",而且引用鲁迅先生在《老调子已经唱完》一文中的某些句子,如说"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流毒有待批判和肃清"等。将这些套话删去,直接探讨朱熹《四书集注》一书的本来思想,就会看到《四书集注简论》有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为我们撰写《宋明理学史》一书做了  相似文献   

3.
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五帝时代就已萌芽。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家训文化也逐步走向成熟和繁荣。从隋唐时期的《颜氏家训》、《帝范》发展到宋以后的《袁氏家范》以及范仲淹的《义庄规矩》、陆游的《放翁家训》、朱熹的《朱子家训》、朱伯庐的《治家格言》和曾国藩的《曾国藩教子书》等等。这些《家训》瑰宝,为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一重绚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正>《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宋代的黎靖德分门别类编排成《朱子语类大全》140卷,收录了朱子及其弟子对于当时儒家经典核心命题以及当时理学重要问题的言论。关于《朱子语类》的经学思想价值,存在两种意见,一是《朱子语类》不能代表朱熹的思想,因为《朱子语类》的形式类似于《论语》,所以《朱子语类》的不足在于片段化的对话形式,片段化导致其思想表达不成系统,对话的形式,导致了朱子及其弟子  相似文献   

5.
蔡方鹿研究员所著《朱熹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版,407万字)一书最近正式出版。该书是以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朱熹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论著。作者把朱熹置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多层次、多方面,从各个领域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朱熹的思想及其与理学思潮、同时代的学术文化派别,以及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深入论述了朱子学的理论构成、特征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者坚持以现代化为价值评判标准,既批判清除朱熹思想的流弊和消极因素,又提出继承发…  相似文献   

6.
<正>《论语·公冶长》"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这一章历来注家多有所看法。对于这个问题,张靖人在《〈论语〉"我不欲人之加诸我"章阐释史述评》中,有所辨析,但作者认为程朱是强分仁恕,并且将朱熹的观点认作是为专制服务的,忽略了程朱解释《论语》的积极意义(见《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另外,杨逢彬先生认为,"加"字中没有"陵"的含义。(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86页)程蒂认为,"‘加’解释为‘施加、强加’为宜"(《〈论语·公冶长〉篇疑难词语札记》,《湖北师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在談到《詩經》時,曾指出:"詩達情."①在此之前,朱熹也提出了類似的看法.在論及《詩經》時,朱熹認爲,《詩經》的特點之一在於"感物道情,吟咏情性".②不難看到,二者都把情感的表達作爲《詩經》的重要方面.確實,"詩"與"樂"有相通之處,早期的儒家學派對"詩"和"樂"都給予了較多的關注,我們讀《論語》就可知道,其中常常提到"詩"和"樂"."詩"和"樂"的相通之處主要就在於,二者都涉及情感的表達.從總體上看,《詩經》之中確實展示了豐富、多樣的情感世界,從日常生活到社會政治領域,從世俗的追求到終極的關切,都不難注意到情感的內涵.詩經中的情感表達涉及多重方面,這裏將對此作一概要的考察,由此進一步分析《詩經》情感世界的具體內涵.  相似文献   

8.
浙江大学束景南教授长期从事朱子学研究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著有《朱子大传》、《朱熹佚文辑考》等传世之作 ,今又出版了《朱熹年谱长编》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9月版 ,上、下卷 ,1 0 5万字 )一书。读罢《长编》 ,对比以往的朱熹《年谱》 ,深感束先生所著的《长编》记事全面 ,考证详密 ,博考精审 ,重点突出 ,以朱熹学术思想演进发展的脉络为线索 ,详记精考 ,对朱熹一生的重要思想、重要学术活动 ,以朱熹为中心的重大学术事件等作了详细记述、按评 ,给人们提供了全面的朱熹生平学术活动的思想史料 ,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  相似文献   

9.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朱熹思想研究 ① 与中国哲学思想研究一样 ,犹如雨后春笋 ,蓬勃发展。大凡朱熹的思想、哲学、文学、美学、史学、自然科学、教育学等等 ,均有专著问世 ,可谓盛矣 !今蔡方鹿教授独辟蹊径 ,撰成《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一书 ,而独树一帜。虽周予同教授于 192 9年出版《朱熹》一书 ,其中第四章为《朱熹之经学》 ,然其成书年代较久 ,且较简略 ,有必要予以重新诠释 ,揭示朱熹经学诠释学所蕴涵的本意。蔡方鹿对此课题可谓“仰而思之 ,夜以继日” ,其不怠 ,常百倍其功 ;其不懈 ,犹日月之行。“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10.
正《金云翘传》是越南人民家喻户晓的经典文学作品,书名系由金重、王翠云、王翠翘三位主人公名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很多人说,《金云翘传》在越南的地位相当于《红楼梦》在中国的地位。在越南,无论男女老少及文化程度,几乎人人都能随口吟出几段作品中的诗句。这部作品的蓝本是成书于清朝顺治、康熙年间的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双奇梦》,原作者名为"青心才人"。它讲述是一个发生在明朝的故事。王员外之女翠翘才貌双全,偶遇金秀才,两情相许。不料金家突遭变故,  相似文献   

11.
《寻根》2017,(3)
<正>关于《玉庵恨传奇》及其作者,著名学者庄一拂所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中专列"李奇伟,《玉庵恨》"条目。书中称《玉庵恨》为"玉庵恨传奇。排印本。亦名《冲冠怒》,演陈  相似文献   

12.
《论语集注》是《四书章句集注》的一部分,是朱熹经过40多年的用心“理会”,并“逐字称等”后,才最终写定的经典之作。其注释特点有三:第一,以程氏之学为主,兼采时人之说;第二,承袭、增损改易汉唐古注;第三,通经以求理。《论语集注》既注重探求经文之本义,又注重义理阐发,从而将训诂学与义理学熔为一炉,避免了对经文的穿凿附会,使其阐发之义理建立在对经义的解释之上,因此成为《论语》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13.
袁刚 《华夏文化》2009,(1):7-10
《孟子》七篇,共三万两千来字,从语言风格分析是孟子自撰,朱熹即持此观点,司马迁也这样认为。但也有人说有其弟子参与编撰或根本就是弟子编撰,如韩愈即主此说,也有些证据,如文中出现了孟子死后才有的王公谥号,当是后学改定。《孟子》是论说文,对自体,很严谨,逻辑性很强。不像《论语》为语录体,弟子追忆,全无逻辑性,多格言警句、道德箴言。我认为《孟子》真实地表达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孟子亲撰,弟子在传授过程中或有所改定。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托,找出《观书有感》中方塘的不同喻底,结合该诗诗义,阐发朱熹相关的心性思想以及诗的不同境界,朱熹作为理学大师,不仅在理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建树。朱熹诗文虽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观书有感》。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相似文献   

15.
怎样读《论语》《孟子》张茂泽清朝康熙时,内府仿刻南宋淳衤右二年(公元1242年)大字本《四书章句集注》,在《论语序说》之后,已刊出《读论语孟子法》,据朱熹《书临漳所刊四子后》说,“考旧闻为之音训以便观者,又悉著凡程子之言及此者附于其后,以为读之之法”...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16,(2)
正《半甲园丛稿》,戈革著,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6年版,这部书收集了作者大部分散文著作,自费出版,限印200册,作者亲自编号盖章以送友人,市面很少见,我的这一册年初偶得之于网上。戈革(1922-2007),本名繁荣,字耀先,号红莩,一号拜鞠,河北献县人,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译著有《尼尔斯·玻尔集》《宏观电磁场论》《史情室文帚》,2002年被丹麦国王授予"丹麦国旗骑士"  相似文献   

17.
<正>《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简称《家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和诸国故事的历史文献。今传本为十卷四十四篇,曹魏王肃注。这部书长期以来被学界视为典型的伪书,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孔子家语》思想史和哲学史的史料价值。《汉书·艺文志》载"孔子家语二十七卷",这是关于《孔子家语》的最早记载。直到王肃为《孔子家语》作注,《孔子家语》才逐渐广泛流传。与王肃同时的马昭已经开始对王肃的注本展开激  相似文献   

18.
<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文佳作。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文中反复谈论人们敏感的生死问题,也毫不隐晦地表达了自己消极的生死观。这些内容对该文的主题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兰亭集序》在前半部分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作者与当时的"群贤"们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修禊日里,相约来到风景优美的山阴兰  相似文献   

19.
《朱熹文集編年評注》以其全面、深入的解析,詳細的編年與評注,對於推動朱熹研究,乃至於宋代思想史、學術史研究的深入與拓展,擴大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其對朱熹文集中的每一篇詩文的詳盡編年,爲學術思想的探討提供了重要依據。比以往出版的朱熹文集有明顯的優勢。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在谈到《诗经》时,曾指出:"诗达情。"①在此之前,朱熹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在论及《诗经》时,朱熹认为,《诗经》的特点之一在于"感物道情,吟咏情性"。②不难看到,二者都把情感的表达作为《诗经》的重要方面。确实,"诗"与"乐"有相通之处,早期的儒家学派对"诗"和"乐"都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我们读《论语》就可知道,其中常常提到"诗"和"乐"。"诗"和"乐"的相通之处主要就在于,二者都涉及情感的表达。从总体上看,《诗经》之中确实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从日常生活到社会政治领域,从世俗的追求到终极的产切,都不难注意到情感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