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而品德课程是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如何提高小学品德的实效性则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使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品德教育的场所。换言之,小学品德教学要求教师合理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数学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单一机械的例题呈现形式.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童话世界、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出发.呈现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主题图.有效利用主题图,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合理有效地用好主题图,教师就必须反复研究教材,西师版实验教材的特点之一是由主题图呈现信息,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展开教学。主题图往往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或喜闻乐见的故事作为背景,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信息,运用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与核心,如何提高实效性的问题,是德育工作者多年来所关注的。 一、学科引导学科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标、教材,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品德的培养离不开他们的生活,学生的生活空间有多大,品德与生活的内涵就有多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行教学的热门话题,也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有效性呢?就是要让品德与生活同行。一、教学内容"生活化"《品德与生活》教材在贴近学生生活方面有明显的特点。教材都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  相似文献   

6.
品德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应该以教材资源为载体进行二度开发与利用。教师要有"慧眼",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取舍,要把握高度、角度和尺度,有效开发与利用。要高于教材,站准高度;基于学生,选好角度;链接生活,把握尺度,从而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第28条指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  相似文献   

8.
当前,品德课程呼唤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等,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近年来,我们在品德课教学中开展了"发展性教学研究"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用发展性眼光使用教材《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课程计划中的一门综合活动课程,与以往学科课程有比较大的差异,这门课程理念新、综合性强,在呈现方式上采用模块化,突出问题式、探究式,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开辟了广阔的背景和空间。我们在使用山东美术版《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时,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着眼于教材的发展性和学生的生活性,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  相似文献   

9.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题材,引导、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教学只有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回归到生活中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本文谈了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杜辉 《教育文汇》2013,(9):33-34
读懂教材,读懂主题图,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主题图是学生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现实。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理解和把握主题图的呈现意图,用好、用活主题图,让主题图的教学更凸显课堂教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正>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特点之一是由主题图呈现信息,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展开教学。学生可以通过主题图中熟悉的生活事例或喜闻乐见的故事,寻找到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数学信息。课堂教学中,主题图运用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例如,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一课,第一次教学时,我直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第一次教学片断:师(出示主题图,如下):认真观察主题图,你能发现哪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因地制宜,注重教学实效。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阐述校内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根据自身特点,挖掘教师的能力资源;关注教学过程,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成长,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占据着很大的篇幅。主题图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正确使用主题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巧运用,落实探究教材中的一幅主题图就是一个问题情境的再现。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领会主题图的编写意图,巧妙地运用。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巧妙运用教材里的主题图,深入挖掘主题图的内涵,让  相似文献   

14.
"主题图"是"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然而,"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解决的办法是: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的品德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使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品德教育的场所。新课标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教材并不等于课程资源,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6.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教科书或教师指导用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都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学校和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及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自编乡土材料,让传统文化进学校。在教材中的部分活动的方式、活动的内容适合于城市学生的教学,而偏离于农村学生。为了努力提高小学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适当整合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乡土化资源,注重传统文化,编印乡土教材,让儿童在真实化的生活情境中参与活动,自我体验,不断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最大的亮点是"主题图"的呈现,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图文并茂,色彩明丽,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为品德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新的品德课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呈现状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因此,有效的活动便是学科倡导的基本教学形式,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有着丰厚的教育内涵.但教师在教学时总觉得很困惑:教材中只选取了儿童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材料,以简单的几张图片和简短的几句文字说明等范例简单呈现,怎么支撑40分钟的一节课?其实,<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早就明确指出: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开拓教学空间,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如果没有足够的课前尝试性学习,品德课就成了"无水之源",课堂教学将枯燥乏味、举步维艰。以"生本课堂"为基点,从"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前置性学习的方法""前置性学习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求探索一条小学品德学科前置性学习的有效路径,实现提升前置性学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