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般认为,上海的革命党人在辛亥武装起义中使用的是五色旗,如《中华民国史》即称:辛亥武装起义时,“共进会在湖北用的是‘十八星旗’……陈其美等在上海用的是‘五色旗’。”其实,情况并非如此。 在辛亥革命中,上海确是最早使用五色旗的地区,但那是武装起义胜利,沪军都督府建立一段时间之后的事情,而1911年11月3日至4日,上海革命党人在起义时,打出的也是十八星旗。当时《申报》的报道:11月3日晚8时许,起义军“荷枪列队入城,持红色白色民国军旗各一面(上列十八星,与前报刊印者一式)……城门上亦一律悬挂白旗及军旗”。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国法制史》简评单强余明侠教授主编的《中华民国法制史》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中华民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项可喜成果,专家们认为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民国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中华民国法制史是以研究、探讨中华民国时期法制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是民国史和法制...  相似文献   

3.
书讯     
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彭明教授、张同新教授编写的中华民国史教材——《民国史二十讲》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该书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利用丰富的史料分析了中华民国由兴转衰以至灭亡的过程,阐明了青天白日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相似文献   

4.
李华兴,1933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留校后师从蔡尚思教授攻读在职研究生。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思想文化史的教学和研究,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6年起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著有《中国近代思想史》、《近代思潮纵横》、《中国近代史》、《人世楷模蔡元培》等;主编《民国教育史》、《近代中国百年史辞典》、《中华民国史辞典》等;编有《梁启超选集》、《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2和5卷、《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下卷…  相似文献   

5.
南京大学是民国史重镇,设有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张宪文先生是该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主持编纂的《中华民国史》是国家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规划项目,全书以最能反映历史事实的主线构建民国史的基本框架和学术体系,资料丰富全面,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提出了新观点和新见解。本文摘编自该书第一卷,略有改动。  相似文献   

6.
在为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三章《中华民国的成立》备课时,笔者查阅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中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全文,发现教材的表述与之有几处不同。  相似文献   

7.
1985年,张宪文教授主编的《中华民国史纲》出版时,曾引起美联社、台湾及大陆媒体的广泛报道,被视为大陆中国现代史学界“打破传统史观、解放思想”的标志性成果,这部50余万字的著作,是1949年后大陆出版的第一部中华民国简史。其后30年时光荏苒,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在社会日益开放及相互交流中经历了深刻变化,海内外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公布了相当数量的重要档案文献资料;民国史研究群体渐成规模,海内外学者的互访、交流也可以自如进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撰写学术化、为海内外特别是台湾学术界接受的中华民国史的条件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8.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是这样写的:“张学良降下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升起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又,人教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四册第5页写道:张学良“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而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2页却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9.
人称“邓书院”的邓洪波先生,孜孜求索二十载而铸就的力作——《中国书院史》,已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于2004年7月出版发行。这是邓书院继《岳麓书院史略》、《中国书院辞典》、《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中国书院史资料》(全三册)、“中国书院化丛书”、《中国书院》(画册)之后的又一部规模恢弘的学术作。  相似文献   

10.
1972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一部分同志,接受了编写《中华民国史》的任务,到现在已经六年多了。本文拟就这项工作进展的情况、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我个人在参与这项工作中的片断体会,作一些介绍,向关怀的同志们提供点情况,以便给予指导;同时也借以促进大协作的开展。 (一)编写民国史任务的提出及其必要性《中华民国史》,顾名思义,它是从“中华民国”的创立到其完结的历史,也就是中国剥削社会制度最后一个朝代的兴亡史,用历史学的传统说法,是“中华民国”这一代的断代史。我们以1905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到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为其创建时期,以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1949年推翻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诞生为其存在时期。这个断限应该说  相似文献   

11.
《唐诗鉴赏辞典》(以下简称《辞典》)认为李白《将进酒》“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中的“主人”是作自称。我们认为,“主人”当指作的好友元丹丘。  相似文献   

12.
王拱辰 《增注》第一卷第159页《王拱辰小传》结尾云:王拱辰“……神宗元丰初,累官武池军节度使、彰德军节度使。”其中“武池军”不确。虽然《中国历史人物辞典》(P286)亦作“武池军”,但《中国文学家大辞典》(P593)则作“武汝军”,而《宋诗记事》(P296)、《中国人名大辞典》(P107)、《宋史·王拱辰传》均作“武安军”。查《宋史·地理志》及《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均无“武池军”,亦无“武汝军”,《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有“武安军”,但解释文字为“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885年)以钦化军改名,治所在潭州(今湖…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主持制定,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公布施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和颁行,是中国制宪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笔者所见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两部《中华民国史》,于其在临时参议院通过的时间或语焉不详,或注释有误;而那部治民国史者案头必备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在收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却对其通过日期做了不准确的说明,或有必要做一辨正。  相似文献   

14.
谱录名实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远 《文教资料》2001,(4):132-136
谱录,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是一类饶有趣味的图书。这类书籍以记物为主,专门记载某物之产地、形态、类别、特性、逸闻趣事及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间附精美插图。如晋代戴凯之的《竹谱》、梁代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唐代陆羽的《茶经》、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等等。杨家骆曾说“谱录类”是“生物、制造器、饮食品的辞典”,其中的“草木鸟兽虫鱼之属” 是“动植物的一般辞典,和某类专门辞典”(1)。由此可知谱录的系统性与工具性。这类图书历史悠久,但直至宋代初期,它们…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西方的议会民主制被移植到中国,先是清政府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在地方设立咨议局,作为将来中国议会、地方议会的基础。继之中华民国建立,变更政体,由帝制而共和,议会民主制得到确立。但议会民主制在中国实行未久便彻底失败,议会被国人唾弃。对这一历史现象,资产阶级学者曾作了一些研究,先后出版了几部专著,如顾敦镖的《中国议会史》、吴宗慈的《中华民国宪法史》、谢振民的《中华民国立法史》、杨幼炯的《中国近代立法史》等。资产阶级学者的研究虽然是肤浅的,但保存了不少资料,建国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由于受教条主义和“左”倾思想的影响,我们对议会讳莫如深,谈不上研究,即使涉及到这个问题的一些著作和文章,也都立足于批。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研究回到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人们的思想获得了解放,对近代议会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院辞典》闽、浙、赣、台四省编撰小组联席会议于1988年11月24日在我院召开。会议由《中国书院辞典》编委会编委、江西省社联副主席、副研究员李国强主持。《中国书院辞典》编委会副主编、江西教育学院书院史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李才栋传达了在湖南长沙召开的《中国书院辞典》第一次编委会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较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斗争成果和新建政权的国家性质,是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的直接纪录。以往一些评论或者由于划定历史时间的差错,或者把“史”与“论”混淆起来,模糊了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关于1943年中美、中英新约的签订 ,简建珍老师提出两点意见 ,第一点意见 ,教材确实是错了 ,笔者又查了王铁崖编的《中外旧约章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编的《中华民国史大事记》以及石源华著《中华民国外交史》、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签约时间都是1943年1月11日 ,教材在重印时应当将之改正过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史应该是晚清史加中华民国史,但并非简单相加就是中国近代史。现在还很少有书名为《晚清史》的著作,我仅见到《剑桥晚清史》和唐德刚先生的《晚清七十年》,这两部著作都是专题结构,应称为晚清史专题。标题为《中华民国史》的著作有几种,但它们都不是断代史,而是专门史。  相似文献   

20.
《紅旗》今年第十七、十八期的合刊发表了張启勛同志对馮定同志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一书的批評。《紅旗》編輯部在編者按語中說:“張启勛同志給本刊的一封来信,对馮定同志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中国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