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对地方高职院校定位和办学模式创新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从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出发,突出高职特色,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努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取得了一些成绩。2001年,职院被评为全国职教工作先进单位。 一、准确定位,立足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职院党委、行政围绕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学院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按照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新世纪教育人才的办学方针,很好地把握三个定位。 首先是服务方向定位。永州地处湘南,毗邻两广,有560万人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粮食、林果、畜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学院为例,介绍了县域办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于"立足地方,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的实施背景与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3.
地方院校要实现快速健康发展,首先要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地方院校的办学定位应该体现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体现区域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体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钦州学院作为广西沿海唯一一所公立本科高等院校,正凭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东风,以筹建北部湾大学和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定位的发展道路,立足服务地方,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4.
区域特色经济是地方高校特色构建的基础,地方高校只有着重培养面向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才能办出特色来.武陵地区高校要实现特色办学,必须立足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办学体制等方面构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区域特色经济是地方高校特色构建的基础,地方高校只有着重培养面向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才能办出特色来。武陵地区高校要实现特色办学,必须立足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办学体制等方面构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办学定位要立足当地的原则,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明确目标,改革课程,联合地方政府和企业,实现共建共创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平职学院)是由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主办,以当地的煤炭资源为依托,以"立足煤炭企业,兼顾相关行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办学定位的高职院校.平职学院的主办方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是一家以能源化工为主导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旗下拥有平煤股份和神马股份两家上市公司,居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第75位. 多年来,平职学院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强强结合,不仅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科研的深度对接,更重要的是要主动参与企业发展,把企业发展与高职教育理念衔接起来,形成校企融合的教育特色,共同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实现了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相互维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对教学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层次、学科专业定位及服务定位的阐述,教学型本科高校应该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服务对象,加快科技向地方转化,优化当地资源配置,形成当地特色优势产业。[1]邵阳学院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多科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等教育发展对于拉动地方经济,推进地方城市化的水平,提高地方城市品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根据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践,就地方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如何达到可持续发展与发展的动力及其形成机制作一番探讨。一、 地方高校办学的主要目标地方高校办学主要立足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它首先要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量大面广的大批高级应用性人才,尤其是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大量高级应用性人才;其次要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解决难题,尤其是为生产、建设、服…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职业》2008,(6):F0002-F0002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于1997年筹建,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学院确立了“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学院明确提出了“三个坚持”的办学定位:坚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向,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并构建了高职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是地方高校定位的理论基础,也是地方高校为之奋斗的动力和目标。地方高校是普通高校的一员,必须具备普通高校的社会责任,同时,它是立足地方发展,必须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普遍存在诸如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师资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文章从服务地方、特色发展、地方特色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特色办学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并从评价体系、办学定位与目标、办学特色、人才评价与考核机制、培养模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创特色求发展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开放式办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院以来,涪陵职业技术学院发扬“团结求实,文明诚信,艰苦创业,不甘人后”的涪陵精神,确立了“扎根涪陵,立足库区,面向重庆,服务西南,走向全国”的办学定位,注重与地方经济互动,积极探索“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开放式办学模式,通过开门办学、开放办学、与兄弟院校联姻、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形式,努力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开放式办学发展之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联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应用性为特征的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理性选择。地方本科院校应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及其需求出发,明晰学校的发展战略与办学定位,通过校地互动、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构建具有地方产业特征与地方文化特色的应用性学科专业,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向地方开展应用性科研与服务。  相似文献   

15.
办学定位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学校工作的行动指南,准确的办学定位是地方性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社会服务面向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办学规模和层次定位、办学特色定位等六个方面的着重分析可看出,地方性高职院校科学定位的方法是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产业发展;立足高职教育属性,培养适应未来发展人才;立足自身优势,打造院校特色与品牌。  相似文献   

16.
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加快学院的发展,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为地方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就实行毕业生有偿培养作了一些尝试,调动了社会各个方面以及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对于智力投资、人才开发起了重要的作用。一、实行毕业生有偿培养是加快人才开发和发展地方性高校的一项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民族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贵州民族学院自上世纪末就开始不断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学校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人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只有着眼于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开放,才能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各个领域的骨干人才。以这个办学理念为指导,我们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办学思想上的新突破:明确了“立足贵州,服务贵州,为贵州经济建设和社…  相似文献   

18.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于1997年筹建,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学院确立了"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明确提出了"三个坚持"——坚持高等职业教育方向,坚持面向区域经济主战场,坚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构建了高职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办好地方高校,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德州学院为例,论述了地方高等院校与地方经济、基础教育是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发展地方高等院校,对促进当地经济、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当地经济、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又为地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必须进行专业的调整和观念的更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办学定位是学院发展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南。应用型定位下的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应突出特色,将"应用"作为学科建设、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模式、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色调,以立足区域、服务地方社会为宗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