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倒数"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在教学倒数的意义时,可多举几个两数相乘积为1的实例,然后,讲明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了使学生从多方位去理解倒数的意义,可引导他们认清谁是谁的倒数,谁与谁互为倒数等问题.如3的倒数是?,?的倒数是3;3和?互为倒数.在讲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时,除按课本以真分数为例重点讲清只要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行外,还应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教学案例] 在○里填上>、<、=. 3/5×1/2○3/5 3/4×3/2○3/4 5/7×1○5/7 下面是两个教学片段. 王老师: 先让学生计算,填好>、<、=后,立即进行提问. 师:在○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一个数怎样? 生:相同. 师:另一个数与1比怎么样? 生:另一个数有的大于1,有的小于1,有的等于1. 师:一个数与大于1的数相乘,积与它比怎样?一个数与小于1的数相乘,积与它比怎样?一个数与等于1的数相乘,积与它比怎样? 生:一个数与大于1的数相乘,积大于这个数;一个数与小于1的数相乘,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与等于1的数相乘,积等于这个数. 师:如果不计算,你能很快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生:会. 李老师: 先让学生计算填好>、<、=后,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1:圆圈左右各有一个数相同.  相似文献   

3.
本节是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应用题复习课,重点在于明确各种数的概念,了解数量间的关系,熟悉这类题的题型结构,从而能进行正确解答。一、练习两数相比,区分谁多谁少。1出示5本书,4本练习本。请学生用语言说出它们的关系,并说出谁多谁少,多几、少几。2出示10支铅笔,3支钢笔。让学生练习用两句话说它们的关系,并说出谁多,谁少,多(少)几。二、介绍大数、小数、相差数及它们的求法。1出示上面的第2题,画线段图(幻灯打出)。  2介绍大数、小数、相差数。两数相比,在幻灯上用复盖片把红线段(同样多的部分)复盖好。3讨论:(1…  相似文献   

4.
一、情境创设——激趣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学生脱口而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师: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七个数,再在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只气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气球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生1: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7。生2: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等于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等于21。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  相似文献   

5.
一、课前谈话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生1:我们认识过0到20这些数。师:谁能从0数到20?生2:0,1,2,3,…,20(拍着手)。师:谁能接着往后数?(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相似文献   

6.
首先,我出示一道填空题:( )×( )=( )×( )=( )×( )……=1,并说:“你们任意报一个数,我都能找到它和哪个数相乘的积是1。不信,试一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分别报出自然数、分数、小数,我对答如流,并板书,还让学生乘一乘,验证一下。学生感到很新奇。这时。我故意引逗学生,说:“谁能难住我?”一个学生问:“1乘以多少等于1”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  相似文献   

7.
在教小学一年级"1-5数的认识"这一节课时,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我设计了一个"数数"小游戏:比一比谁数的最多。刚说完,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数起来,有的同学一口气数到了二十多,还有的同学数到100还在数。我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说:"你们真棒!"一石激起千层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师,不管在什么时候总不样,它们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单独说某希望学生出错,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一个数是倍数,某一个数是约数。更是怕学生犯错误,怕让自己难堪。但生4:对,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倒有时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适时地制数。造一些错误,设置一些陷阱,真的可以师:(故作  相似文献   

9.
教师微笑着告诉学生, 我们来做个考老师的游戏: 同学们随便说出一个整数, 老师马上答出哪个数能被2、5整除, 试一试, 看谁能难住老师. 在学生报出一连串的数后,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写亿以上的带多个零的数,学生往往容易读一个零就只写一个零,造成写出的数与要求写出的数不相符合的错误。新授课时,我也曾用改错、对比等形式提醒学生注意“0”的处理问题,同学们专心地听着,仔细地练着,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错误。于是我上了下面一节练习课。师:下面我们来写一个数:十亿零三万零四十,谁愿意到黑板前来写?(我有意识地让作业中出现错误的一名学生和一名学习很好的学生来板演)生1:100003040生2:1000030040师:我们来评评。生:我想对“生1”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他把个级中千位上的0漏掉了,我们应该赶紧捞出来,…  相似文献   

11.
[案例]这是一节关于“回文数”的数学活动课。在学生已了解了回文数的概念后(像11、22、4004这样,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读都一样的数),教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师:每人写两个回文数,行不行?生:(自信地)行。学生迅速写起来,不一会儿,都举起了手。师:把你写的两个回文数加起来,看看结果是不是回文数?学生迅速行动起来。当多数学生做完后,朱老师开始组织交流。师:(指着生1)你第一个举手,你先说说看。生1:两个回文数相加是回文数。生2:(忙打断生1的话)不对,两个一样的数才是回文数。(显然,生2由于着急,语意表达得不够明确。)师:(微笑着)谁听清这位同…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之前,用下面两组相应的文字题作基础,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文字题的特点和解法。第一组用乘法解的文字题:1.2500的3/5是多少?2.2500的(1-1/5)是多少?3.2400的(1 1/4)是多少?第二组用除法解的文字题:1.已知一个数的8/9是120,求这个数。2.已知一个数的(1-1/9)是120,求这个数。3.已知一个数的(1 1/3)是2000,求这个数。通过这两组文字题的教学,让学生弄清楚:哪个是关键的分数,哪个是关键分数的对应数量,哪个是作为整体1的量(用不同的符号把这三个数量  相似文献   

13.
教学开始,教师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①试说分数?的双重意义;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算;谁是比较量,谁是标准量?怎样判断?怎样列式?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新知阶段,教师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组织教学过程.1.尝试性练习.第一题,以下各图中的阴影部分是整个面积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教学一、情境出示“投沙包比赛”情境图:在2分钟内,谁投进筐中的沙包数多,谁就获胜。比赛结束,画面中呈现以下信息:1、2、3号运动员分别投了16个、11个、12个沙包,终点处的1、2、3号筐外分别有9个、3个、6个沙包。通过阅读画面,同学们对“谁赢了”这一问题的一致看法是:“算一算每人投中几个,就知道了。”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要求“1号运动员投中几个”,应该怎样列式?“16-9”得数是多少芽学生想到的办法有:穴1雪一个一个减,即从16根小棒中1根1根地去掉,去掉9次,还剩7根。穴2雪从16根小棒中先去…  相似文献   

15.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7个小矮人。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学生脱口而出:7个小矮人。师:数一数,7个小矮人都来了吗?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相似文献   

16.
活动内容 :抢数100活动目标 :1 提高学生口算能力。2 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参与、竞争 ,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3 培养学生快速思维、应变能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1 师 :同学们 ,我们做一个数数(口算)的游戏好吗?谁能和老师合作?先做一个示范。(指名一位同学)2 宣布规则(1)两个人轮流加 ,要求每次加10以内的任意数 ,谁先加到100为优胜者。(包括10)(2)教师让学生先加。(10以内任意数)。师 :12、23、34、45、56、67、78、89、100(教师胜)(3)师 …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数数比赛师:同学们,你们会数数吗?生:会!师:那么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数数比赛吧,看谁数得又对又快!(课件逐个出示:1个木块,5个木块,10个木块)学生抢答。小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就是()。(出示30个木块)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88—9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1.出示情境。师:星期天,妈妈带小丽到超市去购物,她发现每一个商品都有一个标价,可她却不认识这些数,你能教教她吗?(教师将商标上的数贴在磁性黑板上)师:谁来将这些数分成两类?为什么这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数分成两  相似文献   

19.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7个小矮人。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学生脱口而出:7个小矮人。师:数一数,7个小矮人都来了吗?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相似文献   

20.
题68 小明和小华看同一本故事书,小明看了8页,小华看了9页,谁剩下的多?(1·105) 教学提示这是一道差的变化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指导解题时可分两步:(1)引导学生做下面的填空题,使他们懂得得“从同一个数中减去的数多,剩下的数就少,减去的数少,剩下的数就多”的道理。(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同一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