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棋天地》2010,(12):76-77,110,111
扳的手筋 “扳”,是十分常用的手段,有时,也是意味深长的手筋。“学会连扳,棋进初段”、“两扳长一气”……围绕着“扳”的棋谚也不胜枚举。现在,就请试试您的那一“扳”吧。  相似文献   

2.
《围棋天地》2010,(16):76-77,110-111
“断”,直觉是激烈的作战手段,这并不全面,有时也是意味深长的手筋。“棋从断处生”、“两处有情方可断”……关于“断”的棋谚值得玩味。现在,就请试试您的那一“断”吧!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熟能生巧”。但是如果把第一个字换成课题中第一个字“俗”字的话,那结果肯定是背道而驰。不管是在业余还是职业棋手的对局里面,如何打破思维惯性,尽量避免俗手并下出韵味深远的棋,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请看下图。  相似文献   

4.
大凡学棋者,都希望自己长棋,却往往不知道如何才能长棋。所谓长棋,其实就是有关围棋的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飞跃”。要想达到这种“飞跃”的“果”,必须有两个“因”——一个是“练”,一个是“不练”。在这“练”与“不练”之间,棋就长上去了。 先说“  相似文献   

5.
王元 《围棋天地》2005,(20):82-84
在本文开始时,请先看一图例,并请思考——图一 处于黑棋包围中的白○两子,需要处理。如果是您,白棋这一步怎样迈出?如果能力达得到,再请不断转换立场为双方多设计几步棋(换位思考,是进步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猜评记     
崔:您好!老曾,好久不见啦。听说您最近棋艺大有长进,收获不小? 曾:唉,本来可夺市比赛冠军,关键一局棋没有走好,结果得了个第三名。崔:胜败乃是兵家之常,下次再争取嘛。我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曾:什么好消息? 崔:《北方棋艺》将特别举办预猜1982年度最佳棋手的有奖测答活动。这可是棋坛破天荒的新鲜事啊! 曾:喔,这倒是“最佳”消息。不过,怎么个猜法?参加的范围?如何奖励  相似文献   

7.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班主任姚老师是个69岁高龄退休后被反聘的高级教授,书教得好,还会下围棋。课余时间,我硬着头皮和姚老师下过几盘。一次,棋下完后姚老师出了个谜语让我猜:“一月复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六口共一室,两口不团圆。猜个字。”我想了好些日子也没有猜出来,便去请教姚老师。姚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听我说明来意后,就给了一句话:“是个‘用’字。  相似文献   

8.
本期,我们必须做2007年的“年度榜”。这事儿的工作量,相当不小,光是将一年之中大赛的棋局捋一遍,就够劲。“够劲”之后,我们突然发现,往年的“年度榜”中都有的“十大布局”、“十大定式”,这次却没有着落。因为,没有什么布局、定式是流行,是称得上“大”的。没有,那就空缺。就“年度榜”而言,这是个遗憾。但是,从这一个点上,却可以看到一个面,那就是,现在的棋,更自由,更个性化了。  相似文献   

9.
棋规问答     
提问:杨敬东老师您好!近来广东象棋网有一篇文章,正在议论一个发生在北京市象棋等级赛中出现的棋规纠纷,不知您当时是否在场?您对这个棋规纠纷怎样看?这是一个在时间包干制比赛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应该怎样裁决,请您给予详解。谢谢!  相似文献   

10.
两飞一托     
棋上的品味,确实不易。别的不说,单说这品味的必备条件之一“能够静得下心来”,这就不是谁都具备的功夫。今天,信息太多,一会儿美国人斯诺登一石激起干层浪,一会儿埃及因“总统”而致全国大乱,如果您每天都要浏览新闻甚至是关心时事的话,那么,静下心来在盘上品品棋味,真的很难。  相似文献   

11.
“棋人棋事”是本刊新世纪推出的一个非长设栏目,主要介绍当今活跃在棋坛上的象棋理论家、活动家,以及棋书排局作者,如果他们就生活在你的周围,敬请来信。  相似文献   

12.
陈祖源 《围棋天地》2005,(12):62-63
如果一个“和棋”规定,就可以一切万事大吉,“和棋”也并非不可以作为规则的一种选择。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3.
棋规问答     
提问:杨敬东老师您好,以下三个棋图是我县象棋比赛时出现的重复局面,第一个棋图判的是黑方要变着,后面两个判的都是不变和棋。不知对否?请您给予评判。谢谢!  相似文献   

14.
在去年十月份您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要引退的时候,您被问到了留给您最深印象的棋是哪一盘,您回答是与小野田千代太郎七段下的一盘让二子棋。您经历了那么多的名人战、棋圣战,下出了无数精彩的对局,为什么认为这盘您初段时下的让二子棋最令您难忘呢?无法忘怀的一手棋确实,名人战、棋圣战中的许多对局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若论及印象最深的一手棋,则是与小野田千代太郎下的让二子棋。当时《围棋俱乐部》组织了七段棋手对初段棋手的让子棋赛,不论整盘棋下得如何,单看这盘棋的左下黑32这手棋是非常好的一手棋。确实是很厉害…  相似文献   

15.
《垂钓》2005,5(12):6-8
我们只是在总结过去。如果《垂钓》是您的老朋友,我们希望这几篇文章会帮您打发一些时光,并顺便一起回忆一下这几年我们共同走过的快乐的日子;如果您刚刚接触《垂钓》.那么就请把它们当作一个新朋友和你聊天,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摸摸无节,看看有节。两头冰冷,中间火热。”您猜这道谜语是什么日用品?也许您猜对了,是日历!说起日历,人们天天见面,一点也不感到陌生。但是,日历中的许多收藏趣话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7.
刘帆四段 《围棋天地》2013,(20):101-103
收到来自连云港小朋友刘弈秋的棋谱,在这孩子身上有着与围棋不可分割的棋缘。首先是他的名字中间带一个“弈”字,大凡爱棋之人总希望下一代能明白棋对人生的意义,所以以名寄托自己对棋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棋规问答     
提问:杨敬东老师您好,寄给您“棋例讨论”一例(图1),此例您已经在《棋艺》杂志2012年第九期上做了回答:“按2011规则应由黑方变着,不变判负。”我同意杨老师的判决。我这次给您来信,是想对这一棋例提出探讨意见,新规则对过河兵、卒浮动的价值做了限制,  相似文献   

19.
眼高手低     
王元 《围棋天地》2011,(23):69-75
看棋与下棋,是娱乐于局中的主要方式。我所接触的棋友,为数不少,在这看与下之间,他们中的多数,过于偏重后者。其实,多下而少看,这是一个“吃亏的选择”,因为,从看棋中,您可以得到您实际水平力不能及的东西。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您我的一个共性,即——眼高手低。  相似文献   

20.
    
王元 《围棋天地》2006,(11):80-82
“天地讲义”在去年开篇时,因为是从最基本的围棋知识开始,所以,我对已经会下围棋的读者说:“路过这里时,就不必减速刹车了,请直奔下一站吧。”但是,说归说,我内心还是希望各位都能来看一看。是否真正地认识、理解“围棋的本质是效率”、“棋子有生命、有能量”、“看似不动的棋子其实始终在作相对运动”等等这些最基本的知识,直接影响到我们究竟能从围棋这个文化思想宝库中摄取多少精神营养,这就像对单个汉字的了解程度决定着汉语的使用水平和欣赏水平一样。以“步”字来说,如果知道这是象形字、它的上下分别象征着脚印的话,书写时,就既不会将下边误写为“少”,又能够平添几分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