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尤其是以培养煤炭相关人才为主的院校)如何调整培养模式,应对行业下滑带来的就业危机成为当下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突出问题。本科生就业受到自身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的影响,为了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进行了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拓宽本科基础、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通过开设身心教育模块来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经过培养模式改革,拓宽了本科就业的专业方向,提高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全面分析了安徽省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2012-2014年就业情况,在总结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就业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提出适合并促进本专业就业,尤其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1—2013年全国地质工作者数量的统计和地质类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作者认为在国家能源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地质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在"十三五"期间会有一定的好转。文章选取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和长安大学4所地质类高校,对比分析了其地质工程专业课程结构和课时分布,结果表明这4所高校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均能有效地结合自身学科优势,达到特色化和多元化培养的目的。为了准确把握该专业毕业生当前培养与就业形势,文章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深入研究其本科生培养模式,同时整理统计2008—201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岗位分布,结果表明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445人,读研与就业比例为0.9∶1,平均就业率为53.65%;就业岗位与专业关联度高达99%;就业结构仍以煤炭企业为主,但国土资源等相关单位是未来毕业生热门选择。  相似文献   

4.
就业数据分析是就业实施方案的最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以宿州学院为实证研究,运用数理统计中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对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宿州学院近三年的就业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宿州学院近年来人才培养基本符合地方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定位,社会认可度较高,但也反映出就业工作的盲点,本文对继续探究就业工作实效方案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同时也为合理编制就业年度质量报告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评估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感的水平,分析性别、专业类型和专业满意度的差异发现:受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处于一般水平;性别和专业类型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感的主效应不明显,专业满意度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的主效应显著;并且性别和专业类型,专业类型和专业满意度以及性别、专业类型和专业满意度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而性别和专业满意度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的交互作用明显。由此可见。地方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感存在显著的专业满意度差异,并且性别和专业满意度对其的交互作用也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对统计学专业学生的调查,结合未来社会对统计学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以宿州学院为例,提出了新设统计学专业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未来统计学就业前景确定统计学本科专业当前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并指出在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下应做好的几个方面: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的认知,做好职业规划;合理开设统计学专业培养课程;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拓宽学生的实习和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7.
以长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个案,对其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并分析认为,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施行、专业能级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应对市场的人才需求转型等是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局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未来就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工科毕业生创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利用高校就业教育优势,做好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育.文章对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创业之路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重点是抓好几个关键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宿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13届毕业生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从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行业分布、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满意度等四个维度调查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并对此类高校提升毕业生就业水平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严峻.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笔者对宿州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对改善就业状况,提高就业质量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台州学院为例,分析了地方性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问题:高校扩招导致的生源质量下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提高导致的巨大就业压力、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尽合理带来的教学质量滑坡、转型初期缺乏工科办学经验引发的办学特色不突出等;同时指出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给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提出只有紧扣“地方性,应用性,综合性,高教性”的办学定位,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凸现办学特色,才能确保地方性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要践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要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实践取向。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能引导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习成果评价等方面的变革,能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能为推动社会就业、国家经济建设、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周口店地质实践教学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岩土工程的特点和我校的地质教学资源优势,构建以地质为特色的岩土工程专业方向具有竞争优势,周口店地质实习基地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构建地质特色岩土工程方向的基本保障。根据多年的周口店地质实习教学体会,提出了适于岩土工程专业方向的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内容、要求和相应的实习时间,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4.
特色行业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与教育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与紧张的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同,具有艰苦特色行业的煤炭系统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则枝秀于林,求大于供。本文对煤炭系统对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求大于供的种种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在教育与决策过程中应该重视的一些方面,及其缓解特色行业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紧缺局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钟云华  李磊 《煤炭高等教育》2012,30(3):71-73,121
目前,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面临极其严峻的就业困难。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没有突出本土特色、课程设置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师资力量薄弱与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不得力等教学因素是其毕业生就业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地方高校应该推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等等。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合作与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采用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意义。结合嘉应学院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实验实施等环节的改革等方面阐述了一些做法,并指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理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对地方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和企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现状,尝试对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实践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以期能更好的帮助实践教学。重点设计了课程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在这个高校毕业生就业普遍难的情况下,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拓宽教育技术专业的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的从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强化职业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全面发展能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应坚持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建筑企业生产过程和职业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和实施基于行业标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做到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从而提高学生岗位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胜任岗位职责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地方性理工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西部地区多所地方性理工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在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在公共管理类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地方性理工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以更好地培养适宜于扎根西部、服务西部的高素质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地球物理勘查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级特色专业平台的支撑下,桂林理工大学对地球物理学和勘查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建设。提出“基础性、实践性、能力性、创新性”的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充实和丰富了专业课程体系,出版多本专业特色教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把探索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运用到专业教学实践中,建立了科研促进教学的互动机制。实践证明,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就业能力持续增强,逐步形成金属矿产勘探和工程水文地质勘探方面的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