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从小说的叙事性到戏剧的小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叙事性是小说的主要性质。小说的叙事性使其成为正宗的叙事文学或说是叙事文学的主体。戏剧有无小说性的问题实际上是戏剧有无叙事性的问题。戏剧客观上有许多叙事性。小说的叙事性与戏剧的叙事性在时间、空间、叙述、效果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二者的契合,就产生了戏剧的小说性。中国戏剧的小说性,是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溶化、综合叙事艺术而生成的。如将一些经典戏剧改编成小说是一定不乏读者的。戏剧的小说性这种现象,不是戏剧对本体的背叛与变质,而是对周边艺术的浸润与互动。  相似文献   

2.
一、小说及小说教学1.小说的概念及特征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是叙事艺术。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有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1]。同时,小说作为叙事性作品的特征亦绝不能被忽视。文学叙事有两个本质特点:第一,叙事文学是讲故事;第二,叙事的话语具有虚构性[2]。意思是,它来源于社会现实,通过集中、典型的事件反映社会生活现实.  相似文献   

3.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中心要素.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学研究历史已有一百余年,在质与量上都取得了卓著的成果。然而,随着敦煌文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其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亟待探讨敦煌文学研究思路。本文通过梳理这些问题,初步总结出敦煌文学目前的主要研究思路,即在保持现有研究方法的同时,从三个方面来刷新敦煌文学的研究:一、通过对敦煌文学概念的探讨来扩大敦煌文学研究资料范围;二、通过对敦煌文学研究理论层面的关注来拓宽敦煌文学研究方法;三、通过对敦煌文学总体研究的加强来推进文学史的改写。  相似文献   

5.
张锡厚先生新著《敦煌文学源流》最近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20多年来从事敦煌文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围绕敦煌诗赋、敦煌歌辞、敦煌讲经文与变文、敦煌话本及其他敦煌文学的文体和文学现象问题,作者追根溯源,以纵向与横向相交错,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敦煌文学的理论框架。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敦煌文学的推广与普及,有助于敦煌文学研究向深广层次的发展。《敦煌文学源流》出版@小翔  相似文献   

6.
正伏俊琏著《敦煌文学写本研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21年5月出版。该书精选50多个敦煌文学写本,对各写本上所有信息进行全面著录,包括写本正面和背面抄写的全部内容乃至杂写、涂画等。同时,也关注写本的性质用途、装帧形式、纸质和书写工具等。该书尤其重视对写本的整体观察,认为一个文学写本也是一个"生命体"。写本中复杂的情志内涵、所描写叙述的题材、语言词汇、节奏韵律等,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部作家冯玉雷的《敦煌遗书》属于"当代敦煌文学文本",这个名称一方面从时间上和敦煌出土的古代文学文本有所区别;另一方面,在叙事方式上也区别于古代文本。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探讨《敦煌遗书》的独特叙事方式。一是叙事手法:用杂糅法叙述历史和神秘幻象;二是叙事视角: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性。通过分析其叙事方式进而认识该文本叙事内容上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甘肃敦煌文学研究的成就及其贡献,并以编辑<关陇文学论丛>、主办第一次"敦煌文学研究座谈会"、创办<敦煌文学研究通讯>、筹备成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主编<敦煌文学>和<敦煌文学概论>等为例,说明甘肃敦煌文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有全国胸怀和开放的态度.甘肃学者并不保守,而是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并积极邀请全国的学者参与这些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9.
敦煌歌辞是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显著的叙事特征已为许多学者注意。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其叙事性研究仍停留在玩赏精警语句层面,缺乏系统分析。而敦煌歌辞的民间文学性质,讲唱文学、声诗与戏弄对其创作的渗透等,则是形成敦煌歌辞鲜明叙事色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敦煌文学的性质、范围和研究对象的问题是敦煌文学基本而重大的理论问题,作者通过分析认为敦煌文学是唐、五代、宋初,敦煌人民创作或欣赏并因此以写卷或其它形式保存在本地区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1.
小说阅读     
【聚焦考点】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小小说篇幅短小、人物少、情节简单,考查的可能性很大。考查内容既有和散文类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这主要指:把握人物形象、概括故事情节、分析环境描写、理解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2.
狭义的“故事”当然只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类,可广义的“故事”却是所有叙事性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从根本上说,凡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叙述都可以说是故事。教学的理论存在,自然无法背离基于理性的逻辑思考而作出抽象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3.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渎以散文为主,而其中叙事性散文又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叙事性散文是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形象,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溢着饱满的感情。叙事性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叙事性与抒情性是西方文学传统对文学体裁的分类,但叙事性与抒情性,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文学评论界历来都把川端康成称为“无以伦比的抒情诗的散文作家”,对川端文学的抒情性特色几乎已成定论,然而,现在的研究界似乎对川端文学的抒情性过于强调,事实上叙事性也同样是川端文学中的艺术要素,并且与抒情性相互渗透,构成川端特有的艺术世界。波斯彼洛夫独辟蹊径地把文学分成“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戏剧文学”三大类。他把叙事文学称为语言的造型艺术,把抒情文学称为语言的表情艺术。在这三大类之外,还有“抒情—…  相似文献   

15.
伏俊琏先生的《敦煌文学总论》以其淹博的学识和功力系统深入地对敦煌文学全貌进行了爬梳,在前人研究的薄弱处用力,提出了敦煌文学仪式性和表演性的卓见,并于其纲目下集综了国内外敦煌文学研究的相关资料,也多有创见,是敦煌文学概观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学中"敦煌文"的研究和分类评价李明伟敦煌文学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半个多世纪来,我国老一辈的专家已经为敦煌文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敦煌文学的研究热点一向集中在变文。俗讲文、歌辞、诗赋方面。在非佛藏文献的敦煌遗书中,占有多数数量的杂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讨论自敦煌遗书发现以来,敦煌文学整理研究的百年历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敦煌文学目录的整理研究,在敦煌文学文献目录和敦煌文学研究论著目录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二)敦煌变文的整理研究从《敦煌零拾》收录的“佛曲”三种,到《敦煌变文集校注》的出版,已取得惊人的进展,但对“变文”的释义、定性还存在分歧,有待进一步论证和廓清。(三)敦煌诗歌、文赋、词曲的整理研究,已分别出版各种辑录丰富、勘校精良的录校本、校注本,而欲祛彼臆说,全其原书之旨,还有待进行全方法的、系统的研究。(四)敦煌文学的理论研究,从最初的“俗文学”、“民间文学”的窄狭范围,逐步扩大到敦煌遗书内所有文学作品(包括雅和俗两个方面)均归属敦煌文学的研究内容,已为人们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农业文学在周代进入了长足发展的时代。其标志是,周代是中国叙事性农业文学最辉煌的时代,与此同时,议论性的田园政治文学和田园抒情文学也在周代萌芽。农本主义和祭神文化是叙事性农业文学在周代能够流传并得以保存下来的根本原因。叙事性的农业文学包括农业史诗和农事诗。周代的农事诗又可分为贵族的农事诗和民众的农事诗两种。在本文的上篇里论述了周代农业文学的概况、《生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记叙农业发明和发展过程的农业史诗以及贵族农事诗的三大主题。周代农业祭把中的原始血祭场面、性放纵遗风、原始氏族遗风等上古农业风俗,较为典型地勾勒出周代农业存在和发展的原始精神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9.
小说在近代文学观念中,是与诗歌、戏剧、散文并列的重要文体,就文学的文本形态而论,其受众面一度独占鳌头。小说文体的根本特征在于叙事性,而其对场景环境的描绘,对人物形象,尤其是典型人物的刻划,以及思想意蕴的灌注与赋予,都必须依托对故事情节的叙述,即必须依托叙事。去除了叙事性,或切断了与“事”多层次不同强度的联系,亦即“无事”了,小说也就不复存在。叙事近乎是人的一种本能。从婴儿时代牙牙学语时起,人便开始用语  相似文献   

20.
电影与文学都是人类的一种表意方式,都具有时间形态的艺术特征,因此两者的相似性即为叙事性。当代叙事学研究以及电影改编自文学的普遍现象,均表明叙事性是电影与文学相似性的根本所在。叙事文本的基本范畴包括叙事方式、叙事角度、叙事话语,因此从两者的叙事方式、叙事角度、叙事话语的技巧——修辞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则能清晰地看到电影与文学叙事相似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