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笔画即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特点是以线造型,以固有色为主,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并极具审美意趣。认识传统并发扬光大,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表现极强的适应性与可融性,在当今文化艺术多元化的格局中寻求参照,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找最佳的契合点,更新和拓展中国画的内涵与外延等等,是中国画艺术在当代的重大课题,也是工笔画画家们探索新时期工笔画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飞玉 《收藏》2009,(4):49-50
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操和精神境界。鸿雁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鸿雁入画由来已久,历代的诗人、画家留下了许多表现鸿雁飞、鸣、食、宿的作品。五代黄筌、徐熙,宋代崔白,元代王渊,明代林良、吕纪等均有画雁之作。清代产生了一位以芦雁自命、以画雁名世的杰出画家,他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边寿民,其《芦雁图》是典型的文人派画风、文人画笔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论画,最重品格,人格影响画格,画格源出人格。所以古人每以神、逸、能、妙来评画格,每以文人画、画家画来辨画家类型。黄宾虹分得更细,把画家画中之劣者称之为江湖画、市井画,把文人画中之高者称之为士夫画。他声称“画格当以士夫画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张抗抗 《收藏》2006,(4):38-39
画家李爱国,擅长工笔,曾有大量取材于草原自然风光和动物与人的精美传神之工笔画问世,颇得画界好评。近十年来,他从传统工艺笔画技法中脱颖而出,在扎实、严谨的素描功底基础上,转向水墨人体画。  相似文献   

5.
李禹默 《收藏界》2011,(9):97-97
工笔又称"细笔",与"写意"对称,指中国画中工整、细致、缜密地描绘物象的技法。它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和没骨工笔。从表现内容上又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在唐代已盛行起来。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的工笔画的用笔文化中,由线造型而表达出来的内涵远远超越了“以形写形”的单纯造型功能。它不仅仅用来表现绘画对象的造型,还能够充分的体现出画家的情感。工笔画中用笔的“形”是用“意象”的造型观强调主观的表现来达到“尚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刘曦林 《收藏》2006,(2):33-33
余多年研究画学,那“画”字是疏忽不得的。除此而外则重一个“文”字,文指文思、文心、文化。宋代邓椿将“画”与“文”衔接起来,有“画者,文之极也”之概,此说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画美学思想之核心。  相似文献   

8.
刘天琪 《收藏》2011,(8):48-52
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生命和承载思想、文化观念的山水画,肇于人生觉醒之六朝,延至唐代王维摩诘以诗入画,且画蕴有诗,遂为文人画之初祖。此后宋元时期南北画家各有发展,江浙以湖州为文人活动中心,前有赵孟频开宗立派,后有“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各据高峰。  相似文献   

9.
何洪源 《收藏》2007,(12):102-103
清·高其佩指画《松鹤图》 指头画又叫指墨画,简称指画。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璪传》载,唐代画家张璪作画时就“唯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这是最早关于指画的记载。其后宋元明各代,虽然也有人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但没有出现有专长的画家。直到清代高其佩出,才始无须借助于其他工具,全以手指作画,使指头画这一新兴的特殊流派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0.
这幅宋代《寒江独钓图》是马远的代表作之一。此作是以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诗为题而创作的一幅渔翁冬钓之画。画面是霜寒凄凄的江面,一叶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