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产品创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瑛  于华友 《软科学》2005,19(4):74-76
针对金口大峡谷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按照突出自然资源特色、挖掘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与紧扣时代的原则,设计出以特色鲜明观光旅游产品、特殊内容生态旅游产品、特色专题旅游产品、科学考察旅游产品为主体的“绝尘险谷金口旅,赏心悦目大渡游”旅游产品整体形象,以提高金口大峡谷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避暑经济的几个基础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培新 《资源科学》2010,32(10):1997-2002
随着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避暑旅游资源成为一种稀缺性的新兴资源,避暑经济日益受到关注。但迄今为止,关于避暑经济的内涵、特征、构成等最基础的核心的问题却鲜有触及。为此,本文在系统总结现有避暑经济实践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上述基础性核心问题进行探讨:一是将避暑经济界定为以气候资源为依托,以避暑旅游活动为基础而展开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二是提出避暑经济具有气候经济、服务经济、生态经济、综合经济和品牌经济五个本质特征;三是提出避暑经济产业体系的三大圈层模式:核心产业层、主体产业层、延伸产业层;四是提出避暑地经济开发的四层次推进理论模型;最后,就我国如何推进避暑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杭州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龙龙  刘陈松 《科技通报》1991,7(5):273-277
以开发旅游资源为目的,分析和评价了杭州的气候特点。指出副热带季风气候对造就自然风景景观,延长旅游季节和发展旅游商品生产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还就如何进一步利用旅游气候资源,将其转化为旅游‘产品’提出了建议:1.发展以避暑度假为中心的健身旅游;2.推出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科普活动;3.建立多层次多品种的旅游商品、食品生产基地;4.开展旅游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避暑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俊  张永恒  席建超 《资源科学》2016,38(12):2210-222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的逐渐加剧,避暑旅游已是当前夏季人们最迫切的旅游需求。本文以目前中国避暑旅游资源为基础,研究和探讨了避暑旅游基地建设的空间适宜性分布。研究采用UTCI通用热气候指数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对多元数据进行建模处理,加权求得避暑旅游基地综合舒适度指数,并对舒适度等级进行分析评价,目的是构建以国家A级景区为核心区,周边服务产业为半径的一批产业要素链齐全、旅游环境舒适,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综合性避暑旅游基地。研究表明:①中国避暑旅游气候舒适度总体分布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带和辽东半岛以及山东半岛的滨海地带和部分西南地区;②具体分布以中国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滨海地区为避暑旅游基地第一大集中分布区;西南山地高原以贵阳、昆明等为核心点及周边依托区为避暑旅游基地的第二大集中分布区;东北山地平原以沈阳、吉林等周边地区可视为避暑旅游基地第三大集中区;西北中部地区以西宁,兰州为主要中心轴向南北两端发展的辐射地区为避暑旅游基地的第四大集中分布区。  相似文献   

5.
宋增文  钟林生 《资源科学》2009,31(11):1832-1839
研究探险旅游资源-产品转化适宜性,对探险旅游地的科学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基础理论演绎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借鉴国际上自然地区游憩规划与管理领域应用广泛的有效手段-游憩机会谱(ROS),着眼于区域尺度,建立了探险旅游机会谱(ATOS),进而研究了三江源地区探险旅游资源-产品转化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探险旅游机会谱可有效用于区域探险旅游资源-产品转化适宜性的研究,"专业级历险探险旅游、较专业级涉险探险旅游、较业余级艰险体验探险旅游、业余级探秘探险旅游"4类探险旅游机会为探险旅游目的地的分区管理和提出探险旅游项目提供了科学根据.之后进行了三江源地区探险旅游机会序列分区,提出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穿越游、唐古拉山探险游等22项探险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探讨杭州市体育休闲旅游特色,杭州市体育休闲旅游的产品包括竞技比赛表演旅游和山水风光游两大类,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体育休闲旅游类别由单一走向多元,体育旅游的需求、目的由原始走向高端。  相似文献   

7.
郑汴一体化,开封与郑州相比,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数不胜数的文化古迹就是自己的特色优势.应把开封的文化资源特色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拉长文化产业链条,使开封的城市功能在中原城市群中凸现出来并充分发挥作用.开封支柱产业定位在农产业加工和旅游产品加工两大行业,尤其是我们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是却没有充分挖掘与利用.因此,一方面,要明确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二,完善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和功能,挖掘宋文化旅游资源;三,突出文化旅游经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四,加强旅游行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法、实地调查法对体育休闲旅游进行归类:以人文地理旅游资源为主的名胜古迹游、山水风光游、民风民俗游;以现代体育资源为主的场馆游、比赛观赏游,体育表演游;以"探险""刺激"为主的体验游;以娱乐休闲为主的度假游。并得出结论:体育休闲旅游类别由单一走向多元,体育旅游的需求、目的由原始走向高端。  相似文献   

9.
浙赣皖旅游共同体的提出,旨在依托浙江淳安(千岛湖)、江西婺源以及安徽黄山三地的旅游资源,由浙赣皖三省携手打造区域旅游合作组织。立足于浙赣皖旅游共同体背景下的千岛湖旅游协同创新,必须依托共同体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的有机结合,突破现有旅游开发瓶颈,实现旅游发展的无缝对接,从宏观区域和微观局域合作上,组织闭合环状游线,打通乡村城市通道,创新旅游发展路径,打造高端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多伦县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低,经营产品单一、缺乏特色,相应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指出了多伦县发展乡村旅游的科学选择: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及宣传力度;发挥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品,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政府主导,规划先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54~2014年)资料,对西宁地区夏季旅游气候资源进行探析,结果表明,随着西宁地区气候变暖变湿、风力减弱,气象灾害风险较低,当地的消暑条件会越来越好,更适宜建设成有西域特色的高原型凉爽城市。对西宁"凉爽城市"城市品牌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建议:1.探寻适合高原型城市发展的生态资源评价体系,准确、客观、合理地进行各类资源评价;2.整合西宁游憩资源,大规模种植耐寒植物和优势花卉,烘托恢弘壮观的旅游特色;3.依托周边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打造三江溯源之旅,展现青海高原神秘而神圣的天然魅力。  相似文献   

12.
加大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力度,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旅游业整体优势,形成旅游功能特色鲜明、旅游产品丰富、互补作用突出的旅游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已经成为西藏的支柱产业,对西藏新开展的冬游品牌在西藏收入、就业、产业以及西藏扶贫等方面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后,结合西藏实际提出了在旅游宣传、人才建设、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规范管理等方面加快西藏冬游建设对西藏经济影响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以昭君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价值。昭君文化是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独特性的文化资源,随着文化旅游资源的多样化,面对着日益增长的竞争力,如何发展和创新昭君文化旅游资源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笔者认为,应充分地将昭君文化,与草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借以草原这一天然的自然环境打造独具内蒙古特色的昭君文化旅游资源,再以昭君文化游作为龙头继而推动内蒙古以及呼和浩特的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江西)旅游产品交易会和旅游特色产品的营销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了江西省旅游经济的现状和问题,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江西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藏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民族特色浓郁、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人文景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一直制约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青藏铁路的通车运营,从根本上缓解了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极大地促进了西藏旅游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化,增强了旅游产业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产业地位和对相关行业的辐射带动功能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已经成为西藏特色经济产业中产出最大、增长最快、关联度最强的特色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阐述西部民族地区低碳经济下保护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重要性,提升理念,科学规划,采取措施,深度挖掘、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保护优势资源,增强环保意识,维护旅游环境,加强旅游队伍管理,打造特色产品,提升文化内涵,塑造旅游形象,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强化品牌,发挥民族文化核心竟争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劳动人员就业,维护民族地区稳定,促进旅游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是青岛旅游最大的特色优势,其丰富的海岛旅游资源,对青岛旅游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青岛目前海岛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后,提出了青岛海岛旅游开发的建议,以期能够完善青岛海洋旅游的产品结构和提升青岛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养生旅游是一种新兴旅游方式,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黑龙汪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必须强化品牌意识,塑造“冬有冰雪,夏能避暑,春秋如画,自然养生”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在梳理黔东南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资源基础上,探讨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推动力,并提出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主要为民族体育赛事主题游、节庆体育游、体育内涵创意游等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