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医生摇身一变,成了台北市长。“我发现到,我是台湾历史上第三个有如此明星式(的政治人物),一是陈水扁,二是马英九,我是第三个。”他这样说。 柯文哲,一个政治素人,几个月时间,即蹿升为台湾人气最高的政治明星,坊间人称“柯神”。11月29日,他击败连战之子连胜文,在台湾最大的直辖市、长期被蓝营把持的台北,高票当选市长。  相似文献   

2.
电视政论节目是近年来台湾最强势的媒介形式。本文立足政治文化与大众传媒互动框架理论对台湾60多年历史进行长时段观察,发现台湾社论、政治广告和政论节目等媒介形式其不同的强盛时期,分别与威权主义政治文化、启蒙主义政治文化与"群粹主义"政治文化一一对应。台湾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催生了台湾政论节目,推进了台湾媒介形式的嬗变,也带来台湾媒介政治话语主体的结构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刘志  胡正文 《东南传播》2021,(11):29-32
社交媒体正在重塑社会政治形态,个体或群体通过社交媒体介入到社会和政治事务,对社会价值观念形成、政治形态重构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结合台湾"九合一"选举及"地区领导人选举"选情,发现台湾青年作为近年台湾社会运动和政治选举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其媒介接触行为与政治认知、资讯获取与行动决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并对台湾政局演变及两岸关系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如果不是他的姓氏,马克·撒切尔无论是再婚,还是被通缉,人们不会太注意。但他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儿子,一切就不一样了。2008年3月29日,赤道几内亚发出了全球通缉令捉拿马克,这个西非国家的总检察长何塞·奥洛·奥博诺气恼地说:"我们有证据,4年前他在我国煽动了一场未遂的政变。可我问过国际刑警组织,没有人知道他现在在哪里。"话音刚落,英国记者就在西班牙的太阳海岸发现了满不在乎的马克。"我实在不知道赤道几内亚还能拿我怎样。"他拍拍记者的肩膀:"还是说说好事情吧,我结婚了,就在两天前,在英  相似文献   

5.
jorny 《报林求索》2012,(12):118-127
<正>在时尚界没有人能超越他的地位,他身兼设计师、艺术家、健身教练,摄影师于一身,他拥有一家书店,他既是作家也是一位神秘人。他是时尚界最喜欢的设计师,同时他的私生活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论话题,没有人知道他真实的出生年月,就连他的父亲也是俄国、瑞典、德国三国的混血,他就是享有"老佛爷"之称的卡尔·拉格菲尔德。  相似文献   

6.
感动     
档案工作虽是平凡的,但也随时会出现让人感动的事情.有一次,我到单位水房打水,刚要上楼,一位满头大汗的老者拦住了我,问:"小兄弟,咱们这儿能查知青的底儿吗?"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来查知青档案的,就说:"可以呀."回头看了一眼阅览室,没有人,我就说: "请您跟我来吧,身份证一会儿给我.""好的,好的,让你费心了,嘿嘿……"他边说边跟我进了阅览室.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这位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以"善变"而著称,他一生徘徊于政治与学术之间,曾三次宣布脱离政治,但三次都未能完全做到;他一生学术视野极其开阔,且政治观念、学术思想、性格趣味等皆复杂多变.其师康有为曾多次指责他"流质易变",他本人也自谓: "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善变"几乎成了梁启超个性的构成力量和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选举政治中,政治说服对选情的影响甚大。政治说服离不开媒体的助推。在政治大选中,媒体扮演了一种政治行动者的角色。本文从政治传播角度,考察这次台湾"大选"中马英九、蔡英文、宋楚瑜三大主角,尤其是"双英"的政治传播表现,探寻决定这次"大选"走向的政治传播因素。这次台湾"大选"的走向由多种变量决定,其中政治传播的权重非常之大,马英九能够成功胜选,离不开其成功的文宣策略以及技高一筹的政治说服能力。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12,(13):24
本刊讯(记者韩阳)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为其父亲白崇禧编写的图传——《白崇禧将军身影集》近日在北京出版发行。"父亲没有对我说过重话,因为子女在家里的地位由学校成绩单来决定,我总是拿第一,所以父亲对我有一种信任。其实我做的一些事他要是知道了也未必会喜欢。"白先勇如是回忆父亲白崇禧。"作为历史人物,我在他身上看到历史沧桑、风云变幻,作为父亲,他又有另一面。这两面有时会冲突,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复杂的人。"  相似文献   

10.
平息已久的"孙立人案"在台湾又掀起短暂的旋风,新闻热闹了几天.今年1月18日,台湾"监察院"公布孙立人事件的调查报告,指1955年孙立人和他的手下郭廷亮都无"谋叛"的具体证据,当年的指控本质上为政治迫害,因此为孙立人等人正式平反,并将全案送"人权保障委员会"研议相关补偿事宜.  相似文献   

11.
如果阿渝"混迹"于人群当中.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个子不高、留着平头、脸上长着"青春痘"的小伙子竟是某报社的摄影记者。阿渝的新闻摄影作品在圈内小有名气,以自然、柔和、清晰度高、视角独特著称。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他竟是半路出家。"1998年8月,还差一个月升入大三的我前往一家晚报实习,负责接待我的人说:新闻部已被实习生挤得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你硬要来,就到摄影组去吧。我没怎么想就去了摄影组,反正是实习,无所谓啦。谁知这一去,不想却改变了我的发展方向。" 在摄影组,阿渝遇到了报社的摄影权威,在他的直接帮教下,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多星期前,看到网络上一些台湾网友在那里对林书豪热相互开玩笑:"啊,我也是哈佛的","我也是台湾的。"林书豪,虽然在美国出生,但是他的父母都是从中国台湾移民美国的。我不是球迷,而且不太喜欢动不动就是华人之光,个人取得的成功,大家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真实描绘小人物的命运与身份认同,反映台湾后殖民语境下对于"我是谁"的身份政治追忆的纪录片,凭借影像的视觉论证力和深层情感,成就了台湾纪录片走向内容百花齐放、创作形式繁复多样的黄金十年。由于影像风格存在很明显的跨界特征,并采用了剧情片的概念和创作手法,因此也模糊了经典电影美学中纪录片与剧情片的固  相似文献   

14.
华文辉 《出版参考》2014,(10):24-25
正最近,台湾当局的立法机构正在审查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笔者注意到,台湾、香港媒体的相关报道反映出台湾出版发行界人士和媒体对两岸签署服贸协议的一些看法。据香港《中评社》台北3月17日报道,台湾出版商业同业公会全联会、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理事长杨克齐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2013年6月21日两岸服贸协议签订后,他以前的老长官、前"国策顾问"郝明义公开反对,当时他不清楚到底协议内容是什么,于是很认真地去研究,才发现服贸协议根本不包括出版业;郝明义反对的理由其实就是指政治敏感,  相似文献   

15.
谢长廷登陆     
谢长廷以私人身份访问大陆会引发民进党内讨论,但接下来却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反思的声音日益高涨,另一种是党内保守力量干扰,短期内难有后续发展。现在谈其影响还为时过早"开展、互信与分享之旅"。这是"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谢长廷前往大陆访问前的自我定位。5天的行程结束后,他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台湾指标调查公司最新的民调显示,认为民进党高层登陆对两岸政治交流与和  相似文献   

16.
面对社会的邪恶势力,美国记者迪奥斯声称:“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什么东西我不能写。”为此,他赢得了朋友,更树立了敌人。“勇敢杀了他”——《纽约每日新闻》头版头条标题如是说。  相似文献   

17.
周幼非是台湾<人权论坛>的记者,每一次和别人谈起他和大陆前总理朱镕基的交往,他就眉飞色舞,兴奋不已. "我和朱镕基的认识并非靠什么重要人物牵线,而是放了他一炮,这一炮,不仅没有轰远朱镕基,相反成了近水楼台,每次到大陆采访,他都接见我,让我再放炮!朱镕基真是个胸襟宏大又平易近人的政治家啊!!"  相似文献   

18.
吕传彬 《档案天地》2013,(7):29-32,39
20世纪70年代伊始,来自美洲大陆的政治"冷空气",在台湾上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寒流",台湾像是进入了"严冬"。1970年4月24日,纽约布拉萨大酒店门前台独分子的一声枪响,更使这"严冬"寒上加霜。从此,台湾退出联合国,台湾"外交部"一时被讽为"绝交部"……  相似文献   

19.
“没有人保护你的命,尊严还算什么?他们撤的前一天,有个美国大兵,经常在我家门口巡逻的,我给了他一杯咖啡,和他道别。”  相似文献   

20.
年前去台湾做新闻交流,采访了"监察院"院长王建煊.他说台湾媒体过度意识形态化,同样一件事,有些媒体说是黑的,有些则说是白的.他海外有些朋友相隔几年后回到台湾,感觉"日子不能过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