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筑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着认知程度不高、情感认同程度不深、行为认同较弱的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效果主要受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民族文化习俗、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薄弱等因素的制约。笔者认为,需要从丰富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方法,加强认知认同;营造良好民族文化和人文关怀氛围,提升情感认同;拓宽实践育人途径,强化行为认同等三个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股反党、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对青年大学生造成了严重影响。它挑战主流意识形态,虚无革命历史事件,抹黑革命历史人物,动摇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削弱大学生文化自信,歪曲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元、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不足、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历史观的不成熟。为此,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以法治手段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深化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发挥,加强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引导和管理,增强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大学生作为开社会风气之先的重要力量应把正确的价值观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走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列.影响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效性低的因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地方党组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不高;政治领域的腐败问题;经济领域的诚信、文化建设领域的虚无等问题.促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要努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环境;逐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伴随对外交流的全方位加深和自媒体平台的广泛兴起,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重新泛滥。它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以“范式转换”为由,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和社会主义道路等持质疑和否定的态度,干扰了大学生积极人生观的形成,动摇了大学生道路自信,影响到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当下形势,剖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消解及其背后的原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价值引领,深化唯物史观教育和“四史”教育,加强网络平台监管和意识形态法制建设,提高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引导他们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心工作,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光荣使命。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教育阵地、丰富了教育资源、创新了教育形式、增强了师生互动。同时新媒体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剧了复杂性、削弱了主导性、消解了认同感、影响了实效性。要通过思政课程来增强理论认知、校园文化来营造情感认同、课外实践来增进践行体验、新媒体素养来引导价值选择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认同—践行"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应深入了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从心理学的视角,深入了解大学生价值认知的心理需求、心理判断和心理认同,以此掌握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应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认知出发,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7.
在本次新冠肺炎引发的重大疫情中,虚无主义围绕"疫情"这一热点议题,以"网络舆论"为伪装,隐蔽渗透、扩大影响,主要反映于历史虚无主义、政治虚无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三方面。其渗透模式可以概括为以负面话题诱发负面情绪,以大众叙事骗取大众认同和以虚无观点植入虚无主义3个环节。为此,当前应从"立""破"两个方面开展网络舆论治理工作",立"主要包括完善叙事框架、突出政治底色、加强内容生产和优化话语方式",破"主要包括管控"生产"、管控"渗透"和管控"扩散"。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概括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必须面对各方面挑战,充分运用各种场所,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开发校园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今中国社会不断蔓延,消解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高校文化自信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分析其主要成因,可以发现历史虚无主义包装华丽造成精神迷惑,传播便捷助推思想混乱,教育滞后导致育人真空,阅历浅薄引发判别模糊。为此,高校要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摧毁历史虚无主义的根基;以科学的历史观教育为主导,增进大学生党史国情的认知;以正确的思想舆论为引导,营造清风气正的网络空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激发大学生积极的文化实践等四个方面着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澄清不同层次上对党的情感认同、组织认同和价值认同的关系,对于增强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高校应切实关心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感性认知;强化高校的党建工作,增强大学生对党组织的形象认知;大力宣传党的执政理念,促成大学生对党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