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风》2015,(14)
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用电信息的采集方式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建设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由于对电能的依赖度愈来愈强,所以通过通信以及控制技术等实现电网发展方式的改变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则主要就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市场的需求以及基本架构进行阐述,并就其实际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加以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操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勇 《中国科技纵横》2014,(24):173-173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供电系统的质量要求愈发的高,由此引起了国家对智能电网的重视,为了提高智能电网的水准,加强对用电信息采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作出了研究,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国家电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火战略部署,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深入推进,黄冈供电公司客户中心城区低压集抄安装8万户,覆盖率已达到100%.城区608台公变已实现配变终端的全覆盖,低压集抄运维体系建设及日常运行维护工作是当前面临最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市级客户中心层面构建低压集抄运维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抄核收工作中的实用化水平,如何将用电信息系统抄表成功率在短短内得到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网技术在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建设用电采集系统更是意义非凡,它对于促进电网的发展实现智能电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用电采集系统我们可以实现在线的监测以及对用户一些使用信息的采集,这对于企业营销及时收集到所需要的用户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对于提高效率和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十分有利。下面我来具体谈谈自己对用电采集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策略的拙见。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用电采集系统作为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所以基于用电采集系统发展的必要性,强化对用电采集系统关键技术的应用,作为新发展趋势中的关键技术,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技术、三网融合采集技术以及移动作业、信息融合共享等技术作为用电采集系统发展的关键部分,强化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分析对于用电采集系统发展应用有着非常必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作为企业的本质与其他企业并没有不同,最为重要的就是实现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仅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服务水平、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而且对于用电客户实时查询数据也是极为便利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然后结合其功能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实用化进行效益分析,希望能为电力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迎来了新的技术革新浪潮,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与时俱进,生成与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相符合的新型用电网络系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前我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现状,指明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前景,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长远、稳健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用电数据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电力营销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用电检查已经由以前的被动检查到现在得有针对性的检查。本文主要分析了用电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减少故障造成的电力测量成本和经济纠纷,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计划建设的智能电网给通信技术、节能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融合带来了革命性的推动力。智能电网对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结合当前我国电力消费现状,分析了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如何适应并促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实施,进一步降低高峰负荷增长,提高用电效率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排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保证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高速性。  相似文献   

10.
刘全海 《科技风》2012,(23):224
我国已经计划建设的智能电网给通信技术、节能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融合带来了革命性的推动力。智能电网对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结合当前我国电力消费现状,分析了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如何适应并促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实施,进一步降低高峰负荷增长,提高用电效率,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排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保证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高速性。  相似文献   

11.
智能用电体系建设要依托坚强智能电网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利用智能量测、高效控制、高速通信、储能等技术,实现电网与用户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构建用户广泛参与的新型供用电模式,通过智能用电技术的家庭需求侧管理是利用家庭能效管理系统、家庭网关、智能插座等智能用电技术,结合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家庭空调负荷调控管理,能够提高供电效率、优化用电方式,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情况下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从而缓解电力峰值压力,降低供用电成本,进而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达到科学用电和节能减排目的,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22)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各种用电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我国的国家电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且进行不断的优化改革,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通过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继电保护技术,能够充分的将电网故障,电网系统进行有效隔离,从而避免大面积停电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及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智能电网发展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所以对电网进行扩大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电网进行扩大的同时信息量必然也会有所提升,这就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出了要求,本文将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主要技术和发展趋势展开探究,希望能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网、农网改造,"一户一表"工程的实施,智能电网的建设,电力部门理应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准确、及时、透明的用电信息。因此,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是采用现代通信、网络等技术通过低压电力线自动采集用电客户电能量信息,并通过GPRS(CDMA)公共无线网络传递到数据中心,实现集中存储、统一管理、综合运用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6,(2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现电力信息发电、输送以及配电用电双向流动的重要前提。传统的用电信息采集方式,效率较低,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也在不断的进步。针对用电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用电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研究了用电信息系统采用的通信技术、费用智能控制技术、用电信息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用电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可以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一定的贡献,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升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低压集中抄表终端建设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烨 《青海科技》2010,17(3):50-51
为适应市场变化,加快电网计量标准化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低压集中抄表终端建设成为了必然。本文对西宁市城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低压集中抄表终端建设的必要性和主要技术手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高,用电信息的管理与应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为电力企业、管理部门、用户三者间的有效管理手段,受到用户终端、通信设置等影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成功率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使用情况,在分析影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采集成功率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6,(24)
在科技水平的进步下,人们对于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智能电网,改革传统的电网发展方式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就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电网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供、配电系统对用电信息采集的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我国对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要求,保证智能电网建设规范有序推进,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相继制定了相应政策和发展规划:如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提出的实现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全覆盖、全采集、全预付费";  相似文献   

20.
杨檀 《中国科技纵横》2014,(22):191-191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电力需求量迅猛增加,而电网建设与之相比却相对发展落后,如何加强用电营销管理是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实时对客户数据进行采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电营销管理的服务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并对各部分作用进行了分析,其次探讨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用电营销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