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技术哲学视野审视当下的高职教育,对技术强求特性与高职技能教育的不当强化,技术的先导特性与高职教育地位的提升,技术、社会互动论与高职教育的环境优化,难言知识特性与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构建及其"合作"品质的提升是高职院校质量建设至关重要的方面。高职院校质量文化构建要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社会变革的宏观背景分析,与此同时,也要对高职院校本身的综合特性进行研究,而质量文化中"合作"品质的提升则应贯穿在质量目标的制订、教育教学过程等各个环节并加以强化。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双高计划"的启动实施,拉开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的序幕。"双高计划"的核心和本质在于质量提升,在于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过去几十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有生力量。然而,高职教育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却较为微弱,国际化处于低水平和低质量,处于被动适应的发展现状和态势。所以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成为"双高"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抓手。在"双高"建设中,高职教育要着力实现由适应到引领的发展理念转变、发展范式转换、发展动力转化、发展质量转型,推动国际化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推动一流高职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高职院校举办教师教育,虽然解决了教师教育层次提升的问题,但又存在着淡化教师教育特性的弊端。通过对高职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比较分析,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举办教师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巩固和加快教师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办公厅2016年11月发出了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被突出强调,体现的是工学结合从"情景"转向"实战"的教育思想。本文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将高职教育的教学优化聚焦在"知行合一"上。一方面,分析了制约当前高职教育"知行合一"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分析了基于提升高职"知行合一"教学质量的可控性影响因素。探索推动高职教育的优化升级,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工学交替"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学交替"作为新型的高职教育模式,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有利于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与其它高职院校比较,揭示了实施"工学交替",加强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存在着某些与众不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2019年,为了推进高职教育发展,加快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双高计划"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高职教育迈向了新的里程.要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就必须正确认识人才质量提升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人才质量提升面临众多困境,高水平师资队伍匮乏、专业群建设步伐缓慢、教科研创新力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双高计划"的实施.因此,高职院校应克服困难,积极探索,研究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质量提升路径,为最终实现"双高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易班"平台的推广,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基于SWTO分析法对"易班"平台下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策略:充分发挥"易班"的优势,打造高职院校"易班"红色网络阵地;努力克服"易班"的劣势,提升高职院校"易班"网络育人质量;抓住"易班"发展的机遇,完善高职院校"易班"共建体系;挑战"易班"外界和内部威胁,打造高职院校校本化"易班"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9.
"全人教育"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一个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理论出发点,在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和促进培养高职学生英语素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此同时,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着影响学生英语素养培养并且与"全人教育"理念相背离的诸多问题。高职英语教学应当从改进教学目标、提升教师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和支持体系等方面着手,推行高职英语"全人教育",推动高职学生英语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双高计划"是新时期提升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大工程."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是基于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趋向转变、主线转变和模式转变的内在逻辑而展开的.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存在着对类型教育的认知和实践偏颇、产教融合中的行业企业边缘游离、前期规模扩张负面效应引致院校同质化现象突出等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高职院校亟待从深化类型教育定位的认知和实践、大力实施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三条路径上重点推进,以全面提升高职教育办学和育人质量,实现"双高计划"建设和引领目标.  相似文献   

11.
蒋丽华 《成人教育》2014,34(12):77-79
职教集团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体现了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特色,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职教集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在分析示范性职教集团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运行机制、合作育人以及形成品牌等方面探讨寻找适合示范性职教集团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传统的高职教学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不足的情况,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在各个学校也是势在必行.微课具有易接受性、娱乐性、趣味性及随意性的特点,微课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是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本文分析了微课的特点及微课教学在高职教改中的作用,提出了高职微课的评价体系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实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之后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对于引领和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10所A档高水平建设学校建设方案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学校总体呈现建设基础雄厚、机遇挑战并存、指导思想明确、总体目标清晰、建设任务明确、建设保障有力等特点,同时各校建设蓝图需要进一步优化:需要更加突出立德树人,需要更加突出办学特色,需要更加突出深化改革,需要更加突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时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出人文特色、高等学校特色、职业教育特色及学院自身特色等。  相似文献   

15.
与其它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材的选择和高职教育的实施上也不能因循守旧。该文总结高职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和学习特点,分析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来选择更加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从而使高职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金满文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11):9-11,38
基于部分数据对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历程做了归纳性描述,分析了职教集团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呈现的内驱性、外控性、区域性、共性及交叉性等特点,反思了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历程。结论认为: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必须实现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换,注重职教集团数量与质量的发展关系,必须创新职教集团运行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刘畅 《辽宁高职学报》2013,(4):18-19,95
高职教育具有高教性、职教性和地域性特征,校企文化融合彰显了高职教育特色,提升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水平,增强了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要用优秀的企业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在课程改革中融入企业文化的积极元素,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借鉴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师资水平,以校企文化融合引领高职院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材建设体系与编写规范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有其鲜明特色,这就要求教材内容也应当独具特点,在编写教材时更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教材建设与规范,应在分析现有教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理清教材建设基本思路,顺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编写和出版高职教材。  相似文献   

19.
西方社区教育的"生涯性"对于21世纪西方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激发民众人性的积极作用,其闪现出的对人性的尊重,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职业教育的"生涯性"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正逐步显现。但总体来看,职业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完全彰显,西方社区教育的"生涯性"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等职业教育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是现实必需。通过对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的解读,探析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要转变传统观念意识,正确理解并重视国际化意识的培育;要创新教育制度,探索有区域特色的、有高职特色的国际化的道路;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探索多种形式的有特色的国际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