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自感现象是现行高中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认识自感现象,笔者设计了2个实验:其中1个用来演示通电自感,如图1所示,另1个用来演示断电自感,如图2所示。关于教材中所演示的现象和解释不再赘述,笔者认为教材中对现象的解释不够严谨、全面,实验设计和器材的选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
自感现象是现行高中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认识自感现象,笔者设计了2个实验:其中1个用来演示通电自感,如图1所示,另1个用来演示断电自感,如图2所示.关于教材中所演示的现象和解释不再赘述,笔者认为教材中对现象的解释不够严谨、全面,实验设计和器材的选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高二人教版《物理》(必修)教材中“简谐运动的图象”一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简谐运动规律,而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笔者认为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沙摆作出的图象只能平放,不便让所有的学生都观察到,且手拉木板不匀速易造成图象不规范;二是作出的图象是否确定是正弦(余弦)曲线?  相似文献   

4.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汽化与液化"中,"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只能让学生观察到液化现象,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水蒸气(气体)液化条件这一难点,笔者认为这样设计不太合理。  相似文献   

5.
1 大气压实验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130页图11-3实验能让学生认识到大气压确实存在。人教版教学参考书第148页也对这个实验作了明确说明:如果没有硬纸片,可用牛皮纸或马粪纸、普通白纸、塑料片等代替。实验时,把杯子倒过来的过程中要用手心把盖住的纸片按紧,当杯子倒过来后,让学生观察到水和硬纸不掉下来。这样做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只能证明空气向上有压强,但难以使学生理解空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二是如果实验中所选用纸片表面粗糙,稍不注意(如晃动等)就会造成空气进入杯中,当杯子倒过来后,纸片会掉下,水就洒出来了,实验也…  相似文献   

6.
一次验证性学生实验课宜城县龙头二中张海鹰(441400)增开实验的构想:现行初二物理教材P136图6—3阿基米德定律实验,由于器材缺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能通过老师做演示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阿基米德定律,学生接受比较被动。为了使学生深刻领会阿基米德定...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阶段 ,由于学生对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等现象几乎没有感性认识 ,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 ,常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配合教学 .通过演示实验 ,使学生对这些光学现象有所了解 ,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若是没有适当的演示实验相配合 ,很难让学生正确理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物理意义及这些现象的本质 .一、问题的提出在现行教材中 ,关于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等方面的演示实验 ,大都是用玻璃砖来完成的 .这样的实验有一个最大的缺憾 ,就是在实验中只能让学生看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所形成的像 ,而不能直观地看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光路 .如高中《物理…  相似文献   

8.
第一,在实验教学中,要做好演示实验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使学生清楚了解教师在演示什么?为什么演示这个实验?尤其要向学生指明观察的重点和观察的方法,即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如忽视这一点,学生就可能被一些次要的现象所吸引,或以好玩的心情来对待教师的演示实验,因此,教师必须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要观察的主要现象上面,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如在给学生演示凝结的实验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我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片时,怎样使用酒精灯、怎样把玻璃片加热;然后让他们注意我在两个同样的玻璃杯内,倒…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90页关于SO2的性质实验教学时,教材中只出现SO2的溶解性、SO2与紫色石蕊试液和品红溶液作用的演示实验.并未出现验证SO2的还原性演示实验.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SO2的化学性质,在进行这部分知识教学时,有的教师往往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补充相关实验.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物理浮力的教学中,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通常教学中,多数教师只能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简单的演示浮力产生过程,整个过程时间非常短,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看清楚浮力的产生过程,实验效果很差。单纯的靠理论分析、推理使学生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有必要设计和制作一种能够直接显示浮力产生过程的实验演示器。  相似文献   

11.
磁现象演示实验改进三法伊图里河铁路分局教师进修学校张旭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三《物理》课本第十一章的第一节演示实验图11—3、图11-4是用来证明:“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的.实验做起来很简单.但实验效果不明显,学生也不易观察,成功率不高.如图...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和做好演示实验。我这里就如何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谈几点体会。一、选择最优实验方案同一个演示实验可以有多种实验方案,但应根据教学目的、设备条件、学生基础、实验效果,选择最优的实验方案(包括演示实验最佳出示的时间及演示实验的改进和补充)。如初中教材中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我们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按图一(a)(b)分别测定反应前后质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周云燕 《物理教师》2008,29(11):25-26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2册第13章第8节中的电容器充放电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演示实验,电路图如图1所示.但一直以来,我校教师都没有做该实验.主要原因是通过灵敏电流计的电流强度会快速超过其量程,将灵敏电流计烧坏,导致整个实验失败.充、放电时间太短,现象稍纵即逝.实验的仪器是分立的,携带、操作均不便,且在水平面上进行演示,不立体、不直观,学生不易观察,也就难以理解,实验没有效果,教师只能以讲代做.而研究电容C与Q、U的关系,课本上没有设计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飞机机翼的升力作用,我们设计了机翼升力作用演示器,该演示器具有材料简单,制作容易,效果明显的特点。现介绍如下。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机翼升力原理演示器2制作方法a.取厚2.5cm,长15cm,宽6cm的泡塑一块,...  相似文献   

15.
在教材中,自感现象演示实验所用仪器为通、断电自感现象的演示装置、电源、开关及导线若干,实验装置如图1、图2所示。演示通电和断电的自感现象时,分成2个电路,不仅演示时不够方便,而且会使学生误以为每种线圈只能在一种条件下产生自感电动势,造成不必要的歧义,同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也无法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第七册第36页,要求实验者自己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究竟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本人通过多次实践,制作出了气体热胀冷缩实验演示器如图1-(a)所示,能很容易地证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a.制作方法:①取一根玻璃导气管,一端拉成长约5cm的细尖嘴。②将细尖嘴一端弯成∽形,另一端扩口,套上透明胶头,制成一支∽型尖嘴透明胶头滴管即可。b.特点:实验操作方便,实验效果显著。滴管式便于吸入少许红水到演示器内,透明胶头便于观察胶头内有无气体以外的物质。c.作用:证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d.使用方法:①用气体热胀冷缩…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第二册第六章第三节是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电磁场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而传播出去形成电磁波.而这一内容非常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做好课本第139页图 6—5的实验(如图1所示)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而中学物理实验室中一般没有演示这一实验的专 用器材,如果采用上述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第88页图4 -2的实验(如图2)来替代,对学生来说缺乏新鲜感, 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通过实践发现, 采用实验室中已有的器…  相似文献   

18.
在对高中《生物》教材“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材上只有观察渗透作用传统演示实验,为了让学生对“水分的渗透作用”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有感性认识,拟引导学生再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第一个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取两块体积大小一样的萝卜块,分别放在装有等量的清水和30%蔗糖溶液的两个烧杯中;第二个实验是教材上的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第一个探究实验的设计是自行增加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这节课学生一定很感兴趣。因为要做实验,这节课安排在实验室上。学生看到那么多的实验器材非常兴奋。  相似文献   

19.
新编高中《物理》(实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教材第二册第十四章第九节“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中 ,介绍了示波管的原理 .其原理图如图 1所示 .图 1教材中指出 ,如果只有水平偏转电极 XX′上加电压 ,荧光屏上的亮斑就在水平方向发生偏移 .加上特定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压 ,可以使亮斑在水平方向从一侧匀速地运动到另一侧 ,然后迅速返回原处 ,再匀速地移向另一侧 ,如此反复继续 .这个过程叫做扫描 ,所加电压叫做扫描电压 .那么 ,这个特定的扫描电压随时间按什么规律变化呢 ?现分析如下 :图 2设水平偏转极板间的距离为 d,板为长l,板右端距…  相似文献   

20.
周字杰 《学周刊C版》2011,(1):171-172
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实验教学经验,介绍了在新课标下.如何根据知识内容的不同.开展不同形式的实验教学。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开展实验探究。教师不要把实验教学约束在实验室里,只要方便操作.在教室内也一样可以进行.也不要拘束于教材上安排的探究实验.只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利的.可以进行实验的都应该尽可能地开展实验。在可视性强、操作方便、安全的前提下,教材上明确了探究的章节知识要尽可能让学生分组去探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教材上没有要求分组的实验探究也要尽量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教材上明确指出的演示实验要尽可能做演示:对一些抽象的、难理解的、没有要求演示的知识,要尽量进行演示;不方便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又难以理解的知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