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诗经》以来到两汉魏晋南北朝, 咏月诗歌大多是游子怨妇主题, 李白的咏月诗扩展了传统咏月诗的表现主题, 把它引向了关注实现人生, 使托意怀人的思想主题成为咏月诗的主流。宋代苏轼继承发展了李白的这一特点。然而, 李白、苏轼在咏月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想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特个性。本文试图在历史的坐标上对他们咏月诗歌的风格、主题以及透过咏月诗歌所折射的诗人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究, 并由此去窥见两位伟大诗人的审美理想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对月亮情有独钟,从古至今,咏月的名篇佳句灿若星辰,亘古不绝。在这些璀璨的咏月诗作中,令人回味无穷的名句有许多,而在这些美妙的咏月诗句里,李白、苏轼的月亮情结可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4.
北宋名相韩琦一生创作了二十首中秋咏月诗,这些诗作内涵丰富,其中有流露出的对农民生活疾苦的深层关怀,有的表达了胜景难继、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有的则充满了水满则溢、月圆必亏的忧患意识.这些中秋咏月诗丰富了中国咏月诗的内蕴,开拓了咏月诗的意境,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咏月的篇章随处可见,人们对月抒情,托月言志。月亮——这个遥远而神秘,皎洁而又充满变幻的天体,留给人们无穷无尽的遐思,以致各种咏月题材的诗词灿若繁星。然而,到了宋代,苏轼的中秋词一出,以前所有的咏月作品似乎在一夜之间废尽风流。蓦然回首,我们发现浩瀚的咏月诗词中,惟有苏轼的中秋词像一轮明月,高悬于中国古代文学  相似文献   

6.
咏月诗在李白的诗歌中占有不小的比例,这些咏月诗或深或浅地反映出李白的内心孤独,这种孤独恰恰是李白诗歌中重要的主题。咏月诗以诗人和月亮这种既对立又关联的关系浓缩了自然与生命个体的矛盾,宏大的宇宙意识和历史观念总会对比出生命个体的渺小和孤独,由此,李白的咏月诗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悲剧气氛。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许多流传于世的诗歌都是将月亮融于内心情感之中。在诗人的笔下,月亮有着恬淡宁静之关、乡思旅愁之关、悠闲旷达之关和忧患悲悯之美。透过这些朦胧的月色,我们思接千载,能隐约察觉到古人咏月的感觉和理趣。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月亮意象深受诗人们青睐,在英汉古典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中西方咏月诗和一些含有月亮意象的诗行不胜枚举。通过对几首英汉古典咏月诗中月亮意象的解析,以求能更好地欣赏咏月诗歌,解释诗人们的恋月情结,以及中西方诗人在自然观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素有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美誉的黄鹤楼,以其气势恢宏、形势险峻、内蕴丰厚而被无数文人墨客或为文为诗咏之,或题词撰联赞之。其中陈德庄之联就独出心裁、意趣横生,手法新颖、文采斐然,品之齿颊留香。联曰:  相似文献   

10.
月亮是永恒的吟咏主题,诗人杜甫有100多首咏月诗。他的咏月诗既有苍凉悲壮的边塞寒月、怀才不遇的伤情孤月、匆匆行旅中的凄怆残月,也有情深意切的故乡明月。综观他的咏月诗,大多满含凄怆悲凉的色彩,印证了"杜诗强半言愁"的评论,也体现了诗人沉郁的诗风。儒家思想的影响、时局的动荡、遭遇的坎坷、个人的性格等正是形成这种诗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俗语云: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许多文人墨客饮酒赏月,乘兴吟诗对联,留下了许多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咏月之绝唱。半夜五更半;中秋八月中苏东坡与家人赏月,皎洁的月色使他联兴勃发,出了上联,让儿孙续对下联。上联只5个字,但颇有难度,家人绞尽脑汁,无以为对。斯时已到  相似文献   

12.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咏月诗是盛唐时代精神的写照,李白是创作咏月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李白的咏月诗以其哲理和诗意的完美结合而成为艺术殿堂的一颗璀璨明珠,被后人所喜爱和称颂。  相似文献   

13.
酒联,是我国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极富中国特色的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它可以装饰门面,使生意兴隆。古往今来,咏酒佳联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14.
贺州市黄姚古镇作为旅游景区已经名满天下,"文明阁"由于地处古镇外围,却很少有人触及。于文明阁之外,有大小摩崖石刻十余处,其中包括清朝摹刻的唐代大文豪韩愈手迹《鸢飞鱼跃》。该文所涉及的《重阳登高联咏碑》就处于韩昌黎手迹旁边。通过分析《重阳登高联咏碑》的笔法、字法及书法学习的审美取向等方面,窥探晚清学人对碑学书法的热衷闰状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代的诗人都不乏恋月、咏月、拜月的情结。到了当代,许多诗人、作家在刻画月亮意象时寄托了更加复杂的情感:或忧虑现代化,或缅怀激情飞扬的往事,或渲染神秘底蕴,或表达民族情感……从而将咏月情感写出了新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咏月诗话     
月亮从古至今都象征着纯洁、美好和团圆,也成了历代诗人歌咏吟颂的对象。在我国浩瀚的咏月诗中,不乏脍炙人口之作。诗人们都将月亮视为自己的知心朋友,将月的阴晴圆缺融入自己的喜怒哀乐。李白是历代诗人中咏月甚  相似文献   

17.
月亮是李白的钟情之物,纵观《全唐诗》所收录的李白诗歌,涉及到“月”的就有三百首左右。李白的咏月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诗中,李白可以步月、行月,也可以泛月、乘月,还可以醉月、寄月,甚至可以“上青天”揽月、“就洞庭”赊月。在这些花样繁多的“咏月诗”里,李白借“月”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月”与中国文人有不解之缘,而尤为李白所独钟。据查,在李白现存的一千余首诗中,涉及咏月诗就有三百八十二首,占其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八,“月”在太白心中位置可见一斑。有意思的是,将李白的咏月诗拿来做一统计,属于李白的独特的“这一个”“月”的真是丰富多彩,目不暇接。如把月比作天镜、飞镜、明  相似文献   

19.
一轮皓月,吐辉播明。月落月出,月盈月亏,留给人们无限遐想,寄托人们无限情思。历代文人墨客更是对月吟诵不己,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咏月诗篇,让后人传咏不绝。以月写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20.
古诗与月相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咏月之作。有材料说,唐诗中有近l/5为咏月诗,且不少成为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