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背景材料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基本内涵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统筹兼顾(“五个统筹”),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2.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基本内涵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统筹兼顾(“五个统筹”),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是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究竟什么样的发展观才是科学的呢,抑或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为了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很有必要从哲学的高度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已经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全党号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两个基本要点:一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从教育事业来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在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强调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这无论从其理论内涵还是实践经验来说,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是对唯物史观中以人为本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断以后,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坚持“以人为本”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在当前理论宣传和教学实践中,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深入探讨与之相关范畴或命题的关系,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结合学校理  相似文献   

8.
一、热点回顾 在中共十七大上,把坚持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师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在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强调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这无论从其理论内涵还是实践经验来说,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是对唯物史观中以我为本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它丰富了发展内涵、创新了发展观念、开拓了发展思路、破解了发展难题,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一、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这一本质和核心要求高校德育必须把服务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它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宋惠敏 《职业技术》2006,(10):54-5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师生全面发展。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3.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可以概括为7个“坚持”,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此为标准来审视地方高校的发展,需要把握地方高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凝练办学理念;坚持内涵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并从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人才强校,坚持特色发展,坚持服务地方、获得市场与支持等方面入手,实现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就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它涵盖了三个基本点: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  相似文献   

16.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它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要关注学生、关心学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这一发展观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已经从一般的经济技术层面上升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高度。我们应当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五个方面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两个基本要点:一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二是全面、  相似文献   

19.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的总体看法。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