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魏与西域关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与西域关系述略马国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北方各游牧民族纷纷入居中原,同汉族一起建立了许多地方割据政权。公元386年建立的北魏王朝,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即拓跋鲜卑为统治民族的、统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王朝。公元423年,拓跋焘即皇帝位...  相似文献   

2.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它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公元前209—174年)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匈奴征服了许多邻族,控地东尽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在中国北方,以漠北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奴隶制政权。这个政权自公元前209年至公元91年,存在了三百年左右。在匈奴政权存在的历史过程中,不仅和中原发生关系,而且与西域的关系也很密切。  相似文献   

3.
鲜卑拓跋族于公元386年在代北建立北魏政权后,经过近六十年的兼并战争,于公元439年统一中国北方,结束了五胡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而拓跋族是五胡十六国时期进入中原最晚、文化最落后的少数民族。为什么它能够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拓跋族依靠了汉族士人的谋略。  相似文献   

4.
从十世纪初至十二世纪二十年代,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的辽政权,经历了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发展阶段。圣宗统治时(公元九八三——一○三一年),契丹社会确立了封建制度,辽朝达到全盛时期。辽圣宗之治不仅对本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促进了祖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汉族和北方各族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公元三八三年的秦晋淝水之战,是一次国内少数民族贵族政权进攻汉族地主政权的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发生过巨大的影响。关于这次战争的性质和前秦失败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肤浅的意见。前秦于公元三五一年建国后,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于公元三七○年灭掉前燕、三七六年灭掉代和前凉,从而统一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地兼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川、云贵以及东北之一部,建立了一个北方统一的大帝国。此时在中国的版图内,唯一与前秦对抗的,只有偏处东南一隅的汉族地主政权东晋了。公元三八三年,前秦皇帝苻坚亲率百万大军大举攻晋,东晋仅以八万军队来抵抗。前秦在兵力、资仗等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本来是比较容易取胜的。苻坚也很自负的说。“今有众百万,资  相似文献   

6.
柔然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活动于公元四世纪末到公元六世纪中叶。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王朝时期,正是柔然开始走向强盛的时期。拓跋鲜卑的“重心南向”,使得柔然族有可能尽占“匈奴故地”,获得大漠南北这一广阔的活动场所。公元四○二年(北魏道武帝天兴二年)柔然主社仑自称可汗,正式建立奴隶制政权,直至公元五五二年(西魏废帝元钦元年)被新兴的突厥族击灭止。柔然政权存在时间(公元402——552年)与北魏王朝存在时间(公元386——534年)大体相当。这个时期内,我国北方诸少数民族中,只有柔然能与北魏相匹敌,故二者既时相攻战,又时相和好。本文拟对柔然与北魏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澶渊之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北宋王朝与中国境内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于公元一○○四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澶渊之役后订立的条约。过去史学界多认为“澶渊之盟”是北宋汉族统治者真宗对契丹族辽政权的屈辱求和。《民族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的金石同志《重评“澶渊之盟”》一文(以下简称金文),则认为“这种观点似乎过于简单,它不符合我国多民族自古以来共同缔造祖国历史的史实”。结论是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思路辽宋夏金元时期上承隋唐五代,下启明清二朝,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国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各族政权都不自外于中国,“对中华民族政治和文化皆有高度共同认知”[1]。虽然这一时期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但是各族之间和平占据主导,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彼此共生共存共情,共同谱写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格局的形成。“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文明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不仅要了解汉族人和汉族王朝的历史,也要了解少数民族和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各个王朝或政权的历史”[2]。  相似文献   

9.
<正>纵观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在秦汉和隋唐两个大一统时期之间、跨度近四百年的一个大分裂时期,同时它也是继炎黄时代(炎黄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春秋战国(中原的华夏族与周边的蛮夷戎狄)之后又一次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时期。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标题就点明了这一时期的两大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是这一单元的第四课,这一时期的两大特征在本课都有体现,其中民族交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辽、西夏、金、元是由生活于我国北方草原森林地区的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等游牧狩猎民族先后建立的政权。其军事制度具有典型的北方民族色彩,在中国古代军制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辽西夏金元时期的武装力量体制和领导体制武装力量是国家实现统治和推行内外政策的工具。契丹等北方诸族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与本朝社会经济基础相协调的武装力量体制,并随着汉化和封建化程度的加深。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武装力量指挥与控制体制。1、契丹早在北魏登国三年(388年)就  相似文献   

11.
公元四世纪初,腐朽的西晋王朝行将覆灭。北方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和一些汉族官僚地主纷纷起兵,相继建立了许多短暂的割据政权,前后历时一百三十余年,旧史称“五胡十六国”。当时多数政权是乍建倏灭,存在时间极为短暂,唯有汉族张氏的前凉政权享国七十六年,为十六国时期立国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前凉为什么存在时间最长?其原因可能有多种,但正确的用人政策恐怕是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汉魏以来,边疆各族不断的迁到内地,到了普朝,各族已经杂居在黄河流域各地。人口数字,在北方也占很大的比例,据当时江统的估计:“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这些少数族,在内地和汉族杂居,虽然受晋朝地方官吏统治,但是还保留着部落组织和世袭的部落贵族。当各族人民起义推翻了西晋统治之后,少数族的贵族利用这一形势,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割据政权,旧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从成、汉的建立(304年)到北魏的统一北方(439年),这一百三十五年之间,曾出现过长期的分裂混战局面。  相似文献   

13.
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土地上,除汉族建立的两宋政权外,与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蒙古族建立的元,在进行有关辽、宋、夏、金、元民族关系史的教教学时,我认为应充分认识该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的重要时期,同时还应体现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所规定有关原则:“中国历史除叙述汉族的历史外,也要叙述少数民族的历史,体现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体教学时,可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张氏的起源与清河郡望的形成以及十六国北朝时期清河张氏与胡族的关系及其演变历程进行考述。认为随着东晋政权偏安江南,既无力也无意收复中原,同时北方由于胡族统治者逐渐尊重汉族士人权益并积极引用,使的清河张氏等北方士族开始走上自觉与胡族政权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均田制与北朝妇女黄云鹤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第二个社会大裂变时期,尤其是北方,匈奴、鲜卑、揭、氏、羌等少数民族相继入主中原,建立诸多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北方汉族人民一起谱写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北方妇女既是社会动表的受害者,同时在这...  相似文献   

16.
公元四世纪初,腐朽的西晋王朝行将复灭。北方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和一些汉族官僚地主纷纷起兵,相继建立了许多短暂的割据政权,前后历时一百三十余年,旧史称“五胡十六国”。当时多数政权是乍建倏灭,存在时间极为短暂,唯有汉族张氏的前凉政权享国七十六年,为十六国时期立国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前凉为什么存在时间最长?其原因可能有多种,但正确的用人政策恐怕是个重要原因。本文拟就其用人政策略述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自公元581年隋王朝开国至公元960年赵匡胤代周建宋,其间凡三百八十余年,历史上一般称作隋唐五代。隋唐五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典型发展时期。其中唐前期政洽清明,经济富庶,文化昌盛,尤为中国古代的骄傲。唐后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变化的先河,也颇值得注意。总之,隋唐五代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自东汉末年董卓之乱起,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分裂状态持续达三个半世纪,到公元589年隋灭陈,中国才重新归于统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认识隋朝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讲述的是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汉族建立的北宋等几个政权并存的一段历史。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在碰撞中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本课所学内容,是以后学习南宋和金对峙、元朝大一统等内容的一个范例,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9.
十六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自公元304年刘渊建立汉国。至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在130多年里,我国北方先后出现过许多政权,这些政权的地理分布大致以黄河为界,形成了几个地域圈。为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当时黄河经行的河道比作一个“几”字,那么,“几”字中间为秦夏政权地域圈,左边为凉字政权地域圈,右边为汉魏燕代政权地域圈,左下方为蜀字政权地域圈。这里需要说明,我说的政权地域圈,指的是各个政权创立国号前后一段时期内的政治中心及其周围的基本控制区,并不是包括各个政权强盛时期的全部疆域。下面先将各地域圈中主要政权的建立,国号变化,都城迁移等有关史实简述一下。一、汉赵魏燕代圈。出现过汉(前赵)后赵、冉魏、代、前燕、后燕、北燕、南燕等政权。汉(前赵)。匈奴人刘渊于304年在左国城(山西离石东北)即汉王位。308年刘渊改称皇帝,国号“仍称汉”。“河瑞元  相似文献   

20.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王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代蒙古族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受其吸引和倚重的西域知识分子也起了不可低估的辅助作用。有元一代的兴衰与其知识分子政策的发展、变迁是息息相关的。 一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世居额尔古纳河流域,后西迁到斡难河(今鄂嫩词)和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一带,以游牧生活为主。公元七、八世纪,汉族、维吾尔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