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野草》的互文性文本可划分成五种不同类型。互文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其具体实现途径多种多样,可交替使用。互文源自两个相似灵魂的必然靠近,鲁迅与尼采的生命共感召唤出作品中一系列相近的意象。从互文手法在鲁迅作品中的演变可以窥见鲁迅心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孤独者》是一篇内涵很丰富的小说,在"互文"的研读视野中,文本内三个人物的"孤独"命运形成互文式循环;魏连殳与鲁迅其他小说的人物构成了互文式"孤独者"谱系;《孤独者》对"魏晋名士"、"零余者"这两个前文本进行了互文利用;文本中关于"孩子"话题的讨论与鲁迅"孩童观"发生了互文引证。在共时和历时的网络体系中,在此文本与他文本、文本和文化语境的相互指涉和映射下,建构起多维度的语言形象、文本语义结构、互文符号范式。  相似文献   

3.
葛灵知 《海外英语》2011,(10):257-258
《仁慈》是著名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九部作品,它与《宠儿》有着明显的互文关系。该文试图借用朱莉雅·克里丝蒂娃的互文性理论来分析这两个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通过剖析小说的情节与角色构建、主题意象以及其运用的写作手法,探讨这种互文手法对于理解小说主题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故事新编》实乃一种互文体,它采用引用、重复、参考和戏仿的互文手法,从而呈现出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的戏剧效果。文本通过对《故事新编》互文手法的解析来准确识别其文本中互异的成分,分析文本深藏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楚辞》互文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楚辞》中互文的三种主要形式:单句互文、双句互文、隔句互文,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楚辞》注释中,注释家们对互文有不同的理解,通过探讨互文与变文同义的关系,认为互文与变文同义是两种修辞效果不同的修辞手法,但二者异中肌,应注意区分二者的异同,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楚辞》及其互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瓦尔登湖》中文译本所参照的文本即"前文本"不是被机械地模仿与重复,而是与《瓦尔登湖》英语原著产生内在的文本关联,从而产生新的意义。徐迟、王光林、戴欢三位译者对《瓦尔登湖》的互文还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体现了翻译的互文还原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金色笔记》是当代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它引入西绪福斯神话以突出人类在荒诞的现实处境中的责任。它借鉴了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传统,却挣脱了经典女性文学作品婚姻家庭的窠臼和“闺中情怨”的模式。为了扩大文本的社会维度,莱辛还在《金色笔记》中融入了发生在20世纪的真实历史事实作为小说的前文本。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中,互文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本策略披广泛运用。无论从狭义的互文性还是广义的互文性来看.《金色笔记》都具备互文性的鲜明特征。本文以《金色笔记》为分析对象,着重讨论该作品与西绪福斯神话和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以及女性主义文学传统之间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8.
世德堂本插图并非仅仅是对语言文本的形象"再现",依据文本而进行的艺术化创作,早已将世德堂本《西游记》"图—文"关系带入相互交织、前后指涉的境界。世德堂本《西游记》图文之间存在着语言文本对图像生成的顺势影响;图像生成对语言文本改造的逆势影响;后期文本对前期图像生成的指涉影响;图像内容受到前文与后文共同指涉影响;以及受文本指涉所形成的图像自身系统的"互文本"等等。世德堂《西游记》图文之间纵横交错式相互指涉所形成的水乳交融般的共融共生现象,借助"互文性"理论将得到有效阐释。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指一个文本不能离开其他文本而单独存在,在此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文本网络.因此互文理论与文学作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分析《失乐园》和《伊甸之东》与圣经之间的互文.  相似文献   

10.
小说《西游记》中的情节、语句与《五灯会元》中的禅宗话头存在诸多关合之处,揭示二者的关系,可以透过文本的表层对小说中睿智、幽默的话语以及看似无味的情节有更深入的理解。针对《西游记》宗教文本的复杂性应摒弃"原路返回"的阐释思路,采取"有限度"的、更加灵活的"互文"读解方式,"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申之",从而对小说宗教文本有更通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大师和玛格丽特》和《日光流年》,通过与《圣经》文本互文的方式写出民族在苦难时代的寓言。使得对现实事件的思考能够回归到在苦难时代一个民族如何寻找自己出路的主题上。  相似文献   

12.
王飞跃的《国粹精点》是2006年底出现在当代诗坛的一种新诗文本,它与古诗原典形成互文写作.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其互文性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古诗原典与新文本的文体建构关系,剖析二者间的五种组成形式及古诗原典的功能作用,有助于解读诗歌的多重意蕴,思考当代诗歌创作者如何利用古代诗歌话语资源,保持个性化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互文是《诗经》中比较重要的语言现象。前人研究《诗经》的重点在诗旨的阐发和字词的训诂上,有关《诗经》互文为数不多的说解零星地散见于各书;今人给《诗经》作注,一般不提修辞手法。所以,把《诗经》互文的种类和作用梳理一番很有必要,因为这将有利于我们发现和理解该书诗句中的互文,也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原诗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公认为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人造黑人》是奥康纳最受读者青睐的短篇小说之一。文章在新历史主义理论的框架下从文本的历史性出发,研究了《人造黑人》这一文学文本与种族主义及宗教原型这两个非文学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英国作家约翰.布莱恩的小说《坡顶上的房间》与《灰姑娘的故事》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灰姑娘的故事》对于解读《坡顶上的房间》发挥了“隐文效果”,而后者也充分利用前者对其意义进行重构,成为其意义生产之源;同时互文为解读文本提供了一个“跨史”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小说文本的魅力植根于文本的互文性中。因此,文章从互文性理论出发,主要从直接引用﹑传统经典小说结构的依附﹑引喻式互文﹑史诗的变形的角度来解读《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分析互文性在《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描写人物和深化主题的作用,以此来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有意尝试运用现代批评方法,对《春闺梦》进行文本分析,揭示其艺术价值形成的内在机制。小说在以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凸显事件真实性的同时,随时显现叙述者声音,以强化文本主题命意;文本依托深厚的文化背景,在与传统的互文对话中,拓宽阐释空间;文本以其独特的结构构成,以“梦”为核心意象,围绕“梦中”与“梦醒”,以“惊梦”的方式深化主题,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春闺梦》以新奇的叙事技巧,表现了老作家一贯的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18.
谷野平  韩颖 《海外英语》2014,(5):184-185,210
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翰·霍克斯的小说《食人者》所体现的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其目的是强调历史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关系,即文学作品以社会历史为背景得以产生,历史发展又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暗示,二者彼此互动,使历史得以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体现一定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19.
互文是我国古典诗歌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也是《木兰诗》一课中极为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法。以《木兰诗》一课为例,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互文句式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感知在木兰这一普通女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20.
小亨利.路易斯.盖茨是最著名的当代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家之一,其专著《表意的猴子》是研究黑人文学的戏仿与互文不可或缺的文本。本文结合黑人作家伊什梅尔.里德的代表作《芒博琼博》,从"表意"的语言、"表意"的文本以及黑人文本间的"表意"与互文关系等对盖茨的理论进行梳理。本文认为,盖茨理论构建的偏颇之处,不在于其批评范式或政治性,而在于其对文本不确定性的过分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