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针对当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低的现状,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本文就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出的要求展开论述,同时对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教育的提出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阐述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主体间性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以期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纠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彪 《教育导刊》2011,(1):13-16
当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哲学正在走向主体间性哲学,这一走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和突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诉求主体间性,交往式和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4.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主体性哲学为基础,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陷入了"主体-客体"两极模式的困境.主体间性哲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观进行了重构,使思想政治教育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对象化活动转向交往活动,从个人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5.
从主体间性视角出发,本文探讨了阻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和谐关系发展的因素,并提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和谐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把受教育者放在与教育者同等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最终达到受教育者在自育中实现个体的独立、自主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借鉴了西方哲学主体间性思想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应对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面临的各种挑战的背景而产生的,深刻反思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扬弃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对确立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增强其时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实践中也具有价值意义。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的分析,研究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阐述了其特征,并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了我国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的哲学理论提出后,已经运用到很多学科中去.以往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过很大成绩,但由于环境的变化及其本身存在的缺陷,这种"主体-客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渐被更为合理的"主体-客体-主体"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取代.倡导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和人文关怀的"交往式"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已成为消除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困惑的手术刀.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理论作为新兴的哲学范式,近年来逐步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梳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深入辨析,进一步厘清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演进。通过探寻主体间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契合点,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的必要性提供科学依据,以期通过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哲学和指导思想转向的必然性分析,为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张莉 《天中学刊》2013,28(5):39-42
"主体间性"理论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凸现的一个范畴。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出主体间性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原则问题,对于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关键。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对于主体的争论也逐渐升温。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说主体间性说等理论。本文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主体与客体哲学范畴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以及双主体说主体间性说等理论的分析,认为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者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12.
主体间性哲学奠定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超越发展的理论基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需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缺损的现象和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活实践诠释的主体间性价值追求,通过构建民主平等、沟通对话为特征的教育交往模式及评价机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与实效性的协同共振。  相似文献   

13.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主体间性哲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多向互动,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对象化活动转向交往活动,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丰富并且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为基础,界定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进而指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并提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模式、条件、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应然状态,主体间性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诸多问题。但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特别是在以微博为高校主要信息平台的微博时代。文章从微博时代下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出发,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聂莹 《长治学院学报》2011,28(4):110-113
作为教育主体观的新范式,主体间性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飞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的嬗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继承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立论,超越了其对主体和主体间关系的理解,实现了由"占有式"主体向"交互式"主体的转变,实现了由"我-它"世界向"我-你"世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给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分析新媒体视域下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对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及其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很必要的,同时,这也是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模式的实施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无论从哲学的维度还是现实的维度都具有一定必然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不仅能够克服单一主体性的缺陷,而且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模式、回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世界以及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休闲范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超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从属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理想追求,是更高境界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客观性、人性和合理性,它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超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主体性认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以注入式灌输构成其实践背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马克思的实践认识论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完整灌输论也要求注重交流与沟通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