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是抒情诗。西方诗学认为抒情诗表现诗人封闭的内心世界,诗人无须从外境出发去寻找诗的源泉。中国诗学认为抒情诗的源泉是外在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诗情是由外境触发的,诗人的想象也离不开外景,诗人创作必须从现实生活出发。  相似文献   

2.
政治抒情诗通过对“情”的政治化处理,建构了“抒情”的政治学维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体现的是一种历史抒情。它的兴起、发展、转换和变形,其内涵和美学特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历史意志和政治意志。作为典型个案,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是对国家美学和人民美学的抒情性建构。政治抒情诗的历史意义及困境源自诗学与政治学的张力与悖谬,是中国现代性悖论的典型症候。  相似文献   

3.
在郭小川长达40年的文学创作活动中,政治抒情诗是他收获最丰厚,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品.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诗学特征为把握时代脉搏,表现宏大思想主题,中期则自觉依附政治,展现诗学理想,后期图解政治概念,丧失美学特征.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新的抒情"是诗人穆旦在上世纪40年代为超越以往诗歌抒情和想象方式,而提出的一种诗学主张.本文从考察穆旦"新的抒情"得以出现的错杂语境入手,通过分析这一主张的意向及其在1940年代文本实践中的具体情形,探讨它所包蕴的现实性和"中国性",指出在新诗中并不存在先验的本质化的"中国性",只有不断丰富、拓展因而变化的"中国性";穆旦的探索表明,新诗的"中国性"并非与"西方"、"现代"相对,进而言之,所谓中国新诗的"主体性",其来源也不仅仅限于单一的"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是充满了诸多驳杂的异质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红 《现代语文》2010,(3):120-121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明朝著名诗评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贺敬之的抒情诗是植根于中国传统诗歌肥沃土壤中茁壮成长的一朵奇葩。贺氏抒情诗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在诗歌意象运用上的独到和精妙,本文拟对其诗歌意象词运用的特点和意象叠加现象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写作经验,80年代的抒情诗歌则被视为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传统.新世纪田湘回归诗坛,他的诗歌有20世纪80年代的浪漫主义和抒情特征,以真挚的情感闻名诗坛.其创作表明,浪漫主义诗歌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共鸣,是一种需要重新审视的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抒情文学发展的颠峰。唐人思想虽没有魏晋玄学的思辨,也没有宋明理学的深邃,唐人却以燃烧的激情,创造了唐诗的辉煌。本文主要阐释了唐代抒情诗高度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费穆“新的电影的观念”是电影本体的自觉。他提倡淡化戏剧性,主张“素描地为人生画一轮廓”,这也是民族诗学的张扬。他强调影片“空气的布置”,注重在使用现代创作技巧中把握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歌写作对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诗歌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诗歌写作按照诗歌类型开展,本文以即景抒情诗为例,将写作训练分为缘情选景、巧组意象、情景交融三个阶段,展示如何指导学生学写古典诗歌.古典诗歌写作的内在知识点和外在形态都要求借助微课的形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的抒情”是穆旦在20世纪40年代自觉的诗学实践。他通过引入叙事性文类的叙事技巧,以小说化的人物视角、抒情主体的旁知眼光、戏剧性处境的营造等叙事手段,创造了一条非同寻常的抒情道路,使现代诗写作呈展现局面。其诗学意义在于,突破传统抒情境界的限制,拓展现代诗视域,穆旦使诗既成为时代的诗同时也是个人的诗。  相似文献   

11.
爱情诗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上升到理性的思辨即哲学境界现代西方哲学思辨意识的勃兴,给现代爱情诗注入了思辨的哲学意识。本文以穆旦《诗八首》为例,从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谈谈现代爱情哲理诗的抒情范式及美学建构。诗中以一系列的意向形象,揭示了爱的本相:情与理的情欲冲突和困惑,人性与人格的悖论,爱情的热烈与冷酷的交融,主体深刻的洞察与深刻的迷惑,等等,显示了爱情本相的相互遇合与背离的悖论。从诗学的意义上说,它代表着现代爱情哲理诗抒情范式的极高的美学范式建构。  相似文献   

12.
叙述是诗人在处理自身经验时不同于抒情诗人的一种言说方式。诗人博尔赫斯与西川用它来呈现故事,塑造人物并记录日常经验。这种叙述方式在两位诗人那里还产生了独特的音乐效果,表现在他们言说的语调、诗句的节奏和诗句的衔接方式上。在对诗体探索上,博尔赫斯认为写诗和散文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他有相当多的诗向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靠拢;而西川仍有意识地对诗歌形式进行探索,创作出了个性鲜明的诗歌文本。  相似文献   

13.
朱竹垞填词追求醇雅,在词风方面提出要学习姜、张,宗法南宋,以醇雅为尚。《静志居琴趣》是其自传性的爱情词卷,词集中八十三首爱情词都是围绕一人一事而写的,其人是端庄娴静、能诗善画的妻妹冯寿常,其事是竹垞与冯寿常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静志居琴趣》是真情与曲笔的抒情画卷,是他集前人多种优秀抒情艺术手法的集大成之作,别具风韵,是尚雅的体现,是尊体的结果,真正实现了从艳词到爱情词的转变,给当时的绮艳词坛吹进了一股清新淡雅的幽香。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40年代之交,徐迟于香港写作和发表了不少与战争有关的诗歌和诗论作品。这些诗歌反映出唯美主义的底色,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论提出要放逐抒情,将诗歌当作宣传的工具,以表现时代为自身的道德。在他的诗歌创作与理论宣扬二者之间存在艺术与政治的矛盾。为了摆脱这一矛盾,安放好诗人的“自我”,他追求思想进步,但却给此后作品的诗意带来了损害。  相似文献   

15.
朝鲜诗家金昌协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标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主张诗歌是"性情之发""天机之动"的产物;作诗不能一味模仿,要创新,创作出属于朝鲜本民族的诗歌,并且以唐诗作为诗歌审美批评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端离不开庞德(Ezra Pound,1885~1972)及其创立的意象派和东方诗学。意象派的诞生和理论开始了庞德对现代派诗歌的征途。而随后对东方诗美学思想的吸收和运用使其诗艺日臻成熟,从而形成了庞德特有的跨文化诗学。意象派和东方诗学的创立充分体现了庞德的现代性,并对美国现代主义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终其一生,庞德创立了一个“庞德时代”,特别是就其诗学理论而言。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女性诗歌写作,经过90年代以及新世纪以来的不断演变,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形态。可以说,在中国现代诗歌的诸多发展浪潮中,新时期以来女性诗歌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女性诗歌的重要性及其特征,首先在于欲望化的抒写不仅仅是男权时代里的女性性别意识的凸起,而这样爆破性的“崛起’又与新时期市场经济与大众消费文化的不断兴起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诗歌审美创造中紫色与黑色意象抒情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诗歌审美活动中,诗人将色彩赋予诗歌意象,由此而形成了诗歌的色彩意象形象,而这种色彩意象在诗歌的审美活动中,其色彩所寓含的抒情范式是客观存在的,这为人们研究诗歌创作与接受美学提供了一种观照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当代诗人唐亚平以清新的文笔书写爱情;以“自白话语”反叛传统;以“身体”解构传统的生死与爱情.反叛中涌现出超越;解构中弥漫着高尚.而唐亚平始终没有在诗歌里放弃“抒情”的本质.文章意在将诗人唐亚平纳入此框架中,以田园与乡愁、爱情与自白、反叛与超越来探讨抒情传统的延续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海子“太阳”系列长诗与其诗学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阳”系列长诗见证了海子后期长诗刨作感应先锋诗潮所作的多种技巧、多种形式的尝试与实验,见证了其脱离前期乡村抒情歌手式的创作风格的转型,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西方文化发生激烈碰撞、当代诗坛从有序走向无序的时代大势和海子在此背景下所发生的诗学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