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元代的民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代由于匠籍制度的确立,官局人匠及军匠的大量存在,客观上为民间手工业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在民匠差雇方面,元朝官府也有一定的制度,如编制民匠簿籍,设专门的机构管理,实行轮番就役等等。随着官营局院的衰败,吏治的恶化,匠役制度弛坏,民匠的负担日益沉重,民间手工业生产也受到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用1课时学习“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在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从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技术进步及经营形态等方面作了一定的概括,强调的是知识性、基础性的一面。从宏观的视野看,在古代经济结构中,手工业经济部门虽然属于高端产业,但其发展受到农业、商业以及政府的工商业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如果能从经济史的角度,综合考察这些制约因素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把握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赋税制度的发展变化,说明从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土地商业化和私有化迅速发展并成为趋势,迫使封建土地赋税制度发生变化。虽然中国的基本经济结构仍保留着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形式,中国封建社会还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但资本主义萌芽毕竟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而且这种萌芽在不可遏制地生长着,中国的社会性质正在发生着初步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手工业时代从公元前21世纪夏初期开始至19世纪中叶。技艺教育起源于原始人类对生存技艺的传承。最早的手工业专门著作《考工记》记述了官营手工业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保留有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后的儒家经典著作《学记》反映了当时“父承子继,世代相传”的技艺教育制度;私学兴起又促进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都给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金进 《文教资料》2010,(11):85-86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具有显著的封闭性特征。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创造主体是一些富有经验的、心灵手巧的工匠,而这些工匠存在自身的弱点与缺陷,这本身就限制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播;我国历史上工匠技术具有非常严格的传承制度.工匠技术只传于家族内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无疑限制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播与发展:唐宋以来行会的出现与发展,为手工业技术的传播又添一道枷锁.以上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手工业技术封闭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秦“物勒工名”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早期阶段手工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反映,对提高手工业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代官府手工业门类众多,规模庞大,不但有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行政经营管理系统,而且建立在封建统治基础之上,按照政府的需要,生产几乎无所不有的各类产品,具有很强的政治干预和自给自足的特点,是典型的封建经济。它的存在和发展以剥夺民间手工业为主要手段,从而摧残了民间手工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江南地区是元代手工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其手工业发展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在结构体系上,官营手工业机构规模超前又具地方特色;民营手工业结构稳定且吸收了更多的劳动力,并出现新的形式。经营方式上,官营手工业生产扩大且分工更加细化;民营手工业从兼业向专业发展,雇佣劳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代私营手工业类型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时期私营手工业主要有独立小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大私营手工业三种类型。独立手工业在西周时的数量恐怕有限,只是极少数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而从事的小规模的经营,春秋战国以后,才有了一定的发展;家庭手工业主要以家庭副业的形式反映出来;大型私营手工业在春秋战国时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冶铸、煮盐、开采丹砂等方面,对这些大型手工业,专制国家往往采取抽税的办法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习,我们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去认识。其中,每个方面的最重要的知识应该是反映其本质特征方面的知识。中国古代手工业(以下简称工业)发展的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1.
铁器时代     
原始公社制度的解体,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开始,一直延续到金属器具时期。还在青铜时代之前,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分工。到铁器时代,一开始便为手工业的专门化造  相似文献   

12.
一教育是始终伴随人类发展进步的一种社会活动。每一次社会变迁和社会分工 ,都是教育发展史的一次质的飞跃。当新型的学校教育首次从社会教育中独立出来时 ,正是人类社会从畜牧业生产向农业生产的社会分工期 ;当义务教育从基础教育中独立出来时 ,正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社会分工期 ,义务教育很快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 ,并具有法律效用 ;当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从普通教育独立出来时 ,正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社会分工期 ,义务教育很快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 ,并具有法律效用 ;当成…  相似文献   

13.
德国以企业培训为主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继承了德国历史上学徒培训的传统.在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古老传统的学徒制度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徒制度的最初形态是父亲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儿子.由于确立了严格的职业世袭制,所以,父亲对儿子传授职业上的技艺和秘决是理所当然的.随着手工业的发展,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产生了职业分化的趋势.为了生存和竞争,手工业者不能单靠自己孩子的力量进行工作,必须把一部分技艺传给别人的孩子,才能保持足够数量的手工业生产者.这样,原始的学徒制度就逐渐演变成为一般性的制度化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准备从明代官营和民营手工业在生产上的消长情况提出一些論証,从这种过渡关系中来說明商品經济向上发展的总趋向。明代中叶以前,官营手工业的厂局在全国手工业中占着相当大的比重,工匠制度就体現这种生产的特色和规模。工匠制度是明王朝进行封建剝削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根据元代匠戶旧籍和在各地征取有某种工艺技术的人列入匠籍,按照規定期限,召集到指定地点从事生产,供应宫廷和軍队等方面的器物用品。这种封建劳役在生产作用上說,是自然經济的一种反映。因为它的生产,充其量不过是为的滿足明王朝宫廷、軍队等方面的需要,以达到自給自足的目的。就工匠制度本身来說,明王朝采用强制的办法,征集工匠,限制他們人身自由,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黔东手工业大发展的阶段。文章从农副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业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几个方面分别考察了清代黔东的手工业发展状况。文章认为,清代黔东手工业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原有的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的模式,而带有很强的商品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手工业已不是个体手工业经济,而是有相当一部分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必须从这个基点出发考察手工业经济在新长征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的发展前途。我国手工业经济有悠久的历史,行业和产品种类很多,与人民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是国  相似文献   

17.
专题复习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掌握赋税制度发展变化的情况、特点和走向 ,了解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2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古代中国经济是历史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从题型上看,本考点的命题多数以选择题为主,特别是材料选择题,以此来考查同学们理解、比较、判断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内容上看,古代的手工业、商业、主要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等都是考查的重点.如近几年的江苏高考,2009年考查了灌钢法,2010年考查了水排、古代饮茶之风,2012年考查了官营手工业生产特点、唐宋时期市的变迁等内容.本文把古代中国经济概括为一项经济制度(土地制度)、两项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三大经济部门的特征(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史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本专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历代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二、古代的土地、赋税制度。三、农业的发展。四、手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