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11月10日至13日,包头师专美术系师生赴敦煌参观学习。师生们目睹千余年的敦煌石窟艺术惊叹不已,但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尤其是年青美术工作者,在这辉煌灿烂、技艺高超的宗教艺术作品面前,又觉茫然迷惑,不知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段文杰先生在百忙中于11月12日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关于敦煌艺术及与其有关的一些问题,指导师生们理解和学习敦煌艺术。问答析疑,生动活泼。段文杰先生的见解,对青年美术工作者是很有启发的,包头师专的师生们一致认为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2011年1月,著名敦煌学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因病逝世。段文杰先生于1917年出生于四川锦阳,1946年到敦煌开始敦煌石窟艺术的临摹和研究工作,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段文杰先生是《敦煌研究》期刊的创办者并长期担任《敦煌研究》主编,为提高期刊水平,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敦煌学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缅怀段文杰先生,本刊开辟专栏,邀请段文杰先生当年的同事、故友及相关学者发表笔谈,以纪念这位敦煌学专家。其中部分学者因年事已高或身体不适,我们采取了谈话记录的方式。孙儒们、李其琼、关友惠、贺世哲、施萍婷先生的谈话,均由赵声良根据采访记录整理成文。其中贺世哲先生在与编者谈话后不久,也于3月初不幸逝世,在此,亦谨向贺世哲先生表示深切的悼念。  相似文献   

3.
著名敦煌学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月21日17时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段文杰先生于1917年出生于四川绵阳,1945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为探求传统绘画的真谛,1946  相似文献   

4.
上原和  赵声良 《家教指南》2007,(4):13-15,封2
一 今年八月,我们敬爱的段文杰先生迎来了九十华诞.在段先生从事敦煌艺术事业的六十年间,作为艺术家,作为研究者,也作为管理者,他在不同的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成绩.我们在祝贺段文杰先生九十华诞的同时,也为他取得的成绩而赞叹.  相似文献   

5.
段文杰先生逝世后,《敦煌研究》编辑部主任赵声良研究员来电约稿,希望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撰写纪念文章。我结识段先生较晚,对他的学术专长所知甚少,本来没有资格写这篇文章,既蒙编辑部同仁不弃,只能勉力为之。  相似文献   

6.
段文杰先生于1974年带领敦煌文物研究所(今敦煌研究院)考察团对北石窟寺进行了科学考察,考察团对北石窟寺重点洞窟做了断代和相关研究。据张鲁章先生的工作笔记,这是敦煌研究院首次对北石窟寺进行考察,并由段文杰先生题写了"北石窟寺"题名。  相似文献   

7.
段文杰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敦煌学大家,对敦煌艺术发展的各重要时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现仅就他在艺术史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以敬佩之心,做挂一漏万的回顾,以表达后学对先生深深的缅怀。  相似文献   

8.
<正>《敦煌研究》创办于改革开放之初、全国敦煌学研究振兴之际。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的段文杰先生敏锐地看到敦煌学即将蓬勃发展之势,提出了创办敦煌学刊物,为推动敦煌学发展助力的设想。在他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文物研究所开始筹备创办了《敦煌研究》,于1981年和1982年出版了试刊第一期和第二期,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作为主编的段文杰先生在发刊词中回  相似文献   

9.
段文杰先生有关佛教石窟壁画研究,结合传世典籍图文互证的研究观念与方法,对我在敦煌文献的研究多所启发。敦煌文献与文物的发现,开阔了研究视野,而出土文献、文物与图像,结合传世文献典籍的综合考察,开创了近代学术研究的新局面。敦煌研究中图文互证研究法的开展便是重要的例子,也显示了敦煌佛教叙事图文整合研究的意义。段文杰先生可说是结合敦煌文献与敦煌石窟艺术力图反映文物、文献、图像等多重证据研究风潮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0.
段文杰先生在长期临摹壁画的基础上,从事敦煌石窟艺术的研究,从美学和美术史的角度剖析了敦煌艺术的主要成就,给人们揭示出了相对完整的敦煌石窟艺术发展史,同时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背景下,分析了敦煌石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巨大成就。段文杰先生对敦煌艺术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为我们今天的敦煌艺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敦煌研究院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联合于2017年8月23日-25日在莫高窟举办了"敦煌论坛:传承与创新——纪念段文杰先生诞辰100周年敦煌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的230多位中外学者围绕缅怀段文杰先生历史功绩、敦煌艺术传承创新、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四大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2.
<正>我在美国考察时,美中文化交流中心主席翁先生的侄子考上了哈佛大学。家里准备庆贺,他也请我们一块儿去聚会。我们表示祝贺之后,就问翁先生的侄子康纳德什么时候启程去哈佛,他回答说大概提前两个月。提前两个月?我很不理解。他说,他要骑自行车去哈佛。我很吃惊,一个能考上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家庭,难道还差那点路费,非得让孩子骑  相似文献   

13.
1927年,我在湖北省立第五小学上学。秋季开始,我升入六年级,遇见了两位好老师,一位是教音乐、美术、体育和算术的舒恒圃先生,一位是教“国语”(现在叫“语文)的邓精一先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一直怀着对这两位先生的深深感激之情。如果说我还有些小小的长处和特点,我认为都是在这两位先生的帮助和鼓励之下才开始形成的。他们送给我勇气,教给我做人,影响了我一辈子。  相似文献   

14.
2007年8月23日,在甘肃省兰州市隆重举办了"段文杰先生从事敦煌文物和艺术保护研究60年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5.
1927年我在湖北省立第五小学上学。秋季开始,我升入六年级,遇见了两个好老师,一个是教音乐、美术、体育和算术的舒恒圃先生,一个是教“国语”(现在叫“语文”)的邓精一先生。 如果我的记忆不错,邓先生是湖北钟祥县人,当时看起来有40多岁,个子不高,戴着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红而且胖的脸庞上显着一种忠厚善良的神情。他从不斥责学生,更别说打骂学生了。他陶醉于每一篇课文,高兴时,甚而吟诵其中一段。他的嗓门儿很洪亮。 至今我还不明白,邓先生为什么会喜欢我那些作文练习。我的毛笔字很坏,又不会写文言文。但他对我的练…  相似文献   

16.
正缘起:不拼爹找份好工作刘玉创办"点团队",源于两次感悟。十多年前的一个暑假,刘玉在电信系"小红帽"三机修理队活动室见到了两位赤膊修理电视机、录音机的学生。直觉告诉刘玉,他们是贫困生。她心想,两个月都不回家,他们是不是没有路费,便主动提出帮助寻找勤工俭学的岗位。不料,一位大一学生感谢她之后说,暑假他将参加一个创新基地的学习,"他还对我说:要想荷包满,先要  相似文献   

17.
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体,哪里有他,哪里就有笑声。他,就是我们班的幽默之最——洪文杰。有一次,洪文杰向我借铅笔,我没答应。"求求你了!我最最亲爱、最最要好的朋友……"望着他那哀求的眼神,我有些动摇了。可最后,理智告诉我千万不能借,这倒不是因为我吝啬,而是洪文杰每次还回来的东西都是缺胳膊少腿的,他太不爱惜别人的东西了。正当我们僵持不下时,他竟然  相似文献   

18.
1927年我在湖北省立第五小学上学。秋季开始,我升入六年级,遇见了两个好老师,一个是教音乐、美术、体育和算术的舒恒圃先生,一个是教“国语”(现在叫“语文”)的邓精一先生。60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怀着对这两位先生的深深感激之情:如果说我还有些小小的长处和特点,我认为都是在这两位先生的帮助和鼓励之下才开始形成的;他们送给我勇气,教给我做人,影响了我一辈子。我一生的职业几乎都跟书和文有关,这里我就先谈邓先生。如果我的记忆不错,邓先生是湖北钟祥县人,当时看起来有40多岁,个子不高,戴着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红而且胖的脸庞上显着一种忠…  相似文献   

19.
1.W earing tw o hats同事朋友聚会,少不了相互介绍。先生在向我介绍他的同事Larry时,说他可是个大忙人:“H e is w earing tw o hats.”我说,你开什么玩笑,他根本就没戴帽子。Larry一直以笑作答,倒是先生察言观色,知道我不懂,便帮我找台阶下。原来,先生是指Larry在医院某一部门担任要职,除此之外,还有自己的生意,就是说Larry身兼两职,而不是真地戴了两顶帽子。2.筷子刀叉朋友D说日前在某大酒楼饮茶,见邻桌有青年夫妇和大概是他们在外国结识的老太太一起饮茶。老太太对操作筷子很感兴趣,在那里学用chopsticks夹虾饺。D说他有个美国朋友,…  相似文献   

20.
简讯     
▲应日本经济新闻社顾问圆城寺次郎、社长木村祐吉、成城大学教授东山健吾诸先生的邀请,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同志偕翻译贺小平同志,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一日赴日本进行了为期一月的访问。段院长这次日本之行主要目的是进行佛教美术考察,特别注重将日本奈良、平安、镰仓时期的佛教美术与我国唐、宋时期的佛教美术进行比较研究。为此在日期间重点参观考察了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