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爱国梁     
屈指算来,对国梁的关注已经有十二、三年了,是从他学打“直拍横打”的时候开始的。 当时我在《中国体育报》负责乒乓球项目,在报道中对“直拍横打”的倾斜更多地缘于责任,国家体委的机关报应该有义务向基层传递新技术,鼓励新打法。 1990年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国梁打得不好,球板背面的胶皮粘了撕,撕了粘,国家队和八一队教练的意见也不太统一。在此后两年的冬训报道中,我都特意单独成篇写过“直拍横打”,把这项新技术取得的点滴进步告诉大家。 刘国梁在1992年的中国公开赛一举成名,在成都,我房间里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各路记者纷纷向我打探刘国梁的来路。大概唯独我没有对刘国梁当时取得的成绩大肆渲染,我给报社的老总打电话说,别怪我漏新闻,我们对“直拍横打”已经报道得很多了。刘国梁才16岁,赞扬太多,可能会使他头脑发热,对他的成长不利。  相似文献   

2.
我带刘国梁     
孔令辉、刘国梁,是我主管的队员。记得天津世乒赛时有记者曾问我,你更希望谁拿冠军?我说,从感情上讲我是绝对的不偏不倚,但我承认我在刘国梁身上花费的功夫远远超出孔令辉。这倒不是我对刘国梁有什么偏心,而是因为他走的“直拍横打”之路是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路,一条注定更需要探索的荆棘之路。 被逼突围,众人寄望“直拍横打”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2,(10):52-53
直拍横打,这项卓而不群、横空出世的新技术源于八十年代末,发展于整个九十年代,经过刘国梁、马林、王皓三个代表人物的淬炼,现在正逐步走向完善?它充分利用直拍反面击球在生理上的合理性,通过拉、打、带、挑、撕等技术的运用,极大程度地弥补了直拍反手位的不足,并且带动了一场全方位的直拍对抗横拍全方位的技术革命,把日渐衰老的中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使之重新屹立在乒乓技术的前沿阵地?它是中国人向乒乓球运动贡献的又一精彩发明。同时,直拍横打塑造了中国第一个“大满贯”英雄——刘国梁一  相似文献   

4.
叶孤城  庆玉 《新体育》2003,(1):54-56
喜欢乒乓球,一定认识刘国梁;提到刘国梁,不能不想起直拍横打;而了解直拍横打,就不能不说说王皓。 要评出当今乒坛第一高手实在不容易,是王励勤还是马琳,是孔令辉或者是波尔?当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乒乓球界,谁是直拍横打第一人却已有公论。不是刘国梁,不是马琳,也不是秦志戬。他就是不久前在荷兰公开赛上夺得男子单打冠军的王皓。 如果说刘国梁的横打技术已初具规模,那么王皓则让人们看到了这一技术成熟的希望。刘国梁反手更多地使用推挡防守,王皓则完全放弃了推挡,而以横打去进攻,其反手在和横板的对抗中已不落下风…  相似文献   

5.
1992-2002直拍横打十年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直拍横打,这项卓而不群、横空出世的新技术源于八十年代末,发展于整个九十年代,经过刘国梁、马林、王皓三个代表人物的淬炼,现在正逐步走向完善。它充分利用直拍反面击球在生理性,通过拉、打、带、挑、撕等技术的运用,极大程度地弥补了直拍反手位的不足,并且带动了一场全方位的直拍对抗横拍全方位的技术革命,把日渐衰老的中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使之重新屹立在乒乓技术的前沿阵地。它是中国人向乒乓球运动贡献的又一精彩发明。同时,直拍横打塑造了中国第一个“大满贯”英雄——刘国梁。  相似文献   

6.
乒乓乐园     
我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很喜欢乒乓球运动,更从心眼儿里偏爱刘国梁、所以同志们戏称我为“国梁他姐”.春节前几天,我去手术室送手术通知单,外科的郭大夫见面便举着第二期《新体育》冲我喊:“国梁他姐,瞧这上面有你弟弟的照片.”我刚翻开杂志,一左一右一男一女已经握住了我的双手:“原来你是刘国梁的姐姐呀!”我急忙答道:“不不!不过我非常喜欢乒乓国手,就像喜欢自己的亲弟弟一样.”  相似文献   

7.
邢俊平 《精武》2011,(A1):19-20
直拍横打,这项卓而不群、横空出世的新技术源于80年代末,发展于整个90年代,经过刘国梁、马琳、王皓三个代表人物的淬炼,现在正逐步走向完善。通过拉、打、带、挑、撕等技术的运用,极大程度地弥补了直拍反手位的不足,并且带动了一场全方位的直拍对抗横拍的技术革命,把日渐衰老的中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使之重新屹立在乒乓技术的前沿阵地。它是中国人向乒乓球运动贡献的又一精彩发明。同时,直拍横打塑造了中国第一个"大满贯"英雄——刘国梁。从此直拍横打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和使用,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我从小就喜欢打乒乓球,那时打法很简单,就懂得搓球、抽杀这两样,真正对乒乓球产生浓厚兴趣是看了中央二台直播的爱立信乒乓球擂台赛开始的。 每个星期六的下午,只要有乒乓球赛直播,我准会按时守在电视机前。比赛看多了,我对规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更让我得意的是,我从刘国梁、马林这些优秀的直拍选手那儿“偷师”,学了点直拍横打的“手艺”。  相似文献   

9.
我们和国梁     
黄海 《乒乓世界》2002,(6):46-46
认识国梁,是在1992年的中国乒乓球公开赛上。走在出场队伍中的国梁瘦瘦小小的身子浅浅地歪着,轻轻地耷拉着脑袋,一副疲惫却洒脱的模样。可当他握着拍子在球台前那么一弓,像换了一个人,精气神全来了。鹰一样锐利的目光,箭一样迅捷的身姿,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演绎着机智灵动,他的直拍横打首次亮相就技惊四座。  相似文献   

10.
记者:国梁,大家都知道“兴奋剂事件”对你影响很大,如今你终于清白了,现在状态怎么样? 刘国梁:我现在状态很好;在不久前的中国公开赛上,我获得了男单亚军。其中,3比0赢了涩谷浩和吴尚垠,3  相似文献   

11.
鲁能杯中国超级俱乐部联赛第二阶段比赛开战前夕,原“广东东莞国梁俱乐部”更名为“环翠区国梁乒乓球俱乐部”,这是全国首家以县级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超级俱乐部。 5月16日,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政府与“国梁乒乓俱乐部”签定更改冠名协议书。6月5日,环翠区举行了“2000——2001鲁能杯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第二阶段威海赛区男子团体赛”新闻发布会。“国梁俱乐部”的经营者,刘国梁的胞兄刘国栋在会上表示,自己既对即将到来的赛场风云感到身负重压,又对赛场争雄充满信心。有记者请刘国梁预测一下“环翠区  相似文献   

12.
球星手把手     
巴力园长: 您好!我特别想练刘国梁直拍横打的绝招,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 河南/刘爽刘爽朋友: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刘国梁的绝招,当然得由他来为您指点迷津。 巴力  相似文献   

13.
历史     
1973年,直拍正胶削球打法的葛新爱首先将直拍横打用于正式比赛中,但只是偶尔为之。 1984年中国队访欧时,保加利亚出现了一位反面能“挂”一板弧圈的直拍反胶快攻手,他以3:0战胜了当时韩国的著名选手金浣。 1987年第2期《体育科学》上,许绍发与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的吴焕群合作发表了《直拍反面进攻技术的可行性研究》一文,次年底又特意将北京队的陈虎调入国家青年队以便进行直拍横打的研究。 1989年第1期《乒乓世界》刊登了河北省卢龙县体委张奉先给徐寅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乒坛各种打法风格各异,争芳斗艳,各具特色。大致可分成五大流派: 亚洲直拍快攻打法 采用这种打法的男女选手人数比过去有所减少,但仍不乏高水平运动员。如韩国队4名主力:金泽珠、刘南奎、姜熙灿、李哲承全是这种打法,并掌握了正手弧圈球技术,能拉能扣,中台有一定相持能力,反手也不弱。中国小将刘国梁直拍技术又有新发展,“直拍横打”渐显威力,往往令对手猝不及防。  相似文献   

15.
王励勤:国梁,我说的对吧。你看咱坐的飞机多舒服!(等待回答……刘国梁没吱声)王励勤:今天的天气还真不错(等待回答……刘国梁还是没动静)王励勤:怎么着怎么看?当了教练就不理人了?再不吱声我  相似文献   

16.
1988年底,重新组建的中国青年乒乓球队破格选拔了两个年仅十二岁的小男孩。三年后,少帅蔡振华上任男队主教练,这两个男孩又同时破格晋升国家队。 八年后,这两个小男孩已经长成翩翩少年,象他们的名字一样,孔令辉,令国球生辉;刘国梁,已成国家队栋梁。 刘国梁右手直握球拍。当中国乒协极力倡导技术创新时,教练在他的球拍背面贴了一快反贴胶皮,这个被称作“直拍横打”的新技术使  相似文献   

17.
时间过得真快,西瓜还没吃够呢,夏天就已经过去了。在学校开学时,欧也要对学子们说旬老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可是真的。当然了,在学好功课的业余时间,欧也希望你们继续关注乒乓乐园。本期欧也请来了即将退役的刘国梁和他的师傅尹霄,请国梁谈谈当助理教练的感受,请尹指导在亚运大战前再谈谈国家队队员们对无遮挡发球的适应情况。请球迷朋友们要特别关注的是,下期乒乓乐园将以《告别刘国梁》为主题,对国梁的乒乓生涯做一个总体的回顾,以此作为与这位大满贯国手告别的最好方式。喜爱国梁的朋友有什么要对国梁说的,请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告诉欧也,乒乓乐园将辟出专门版块登载您的心声。  相似文献   

18.
在大维第45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丢了两分的刘国梁,3月11日,在爱立信中国乒乓球擂台赛第10站比赛中深切地感受到球迷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南开大学体育馆里“国梁国梁国家栋梁”、“剑指悉尼再创辉煌”、“我们永远支持你”的条条横幅和全场观众的加油助威声,使他信心倍增,尽展才华,以3比2战胜另一位直板高手马林。  相似文献   

19.
方法无定式——尹霄回首直拍横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乒》:您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乒乓世界》中就著文提出了直拍横打的多种模式,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回头再看有什么感想呢?千篇—律地套用某种模式,或是断言哪种模式最先进,我觉得这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20.
晏学宁 《乒乓世界》2001,(10):22-24
8月22日下午我走进国家队训练馆,看见刘国梁正用孔令辉的横板与威海环翠区俱乐部的吴广打比赛,孔令辉站在一边观战,还不时给双方支招。只见刘国梁一边拉球一边对孔令辉说:“这块球板怎么这么‘肉’?你用这个板打球可真不容易。”这时,吴广把球打到刘国梁的反手位,刘国梁漂亮地用反手敲了一板直线,打得吴广措手不及,观战的人大声叫好,刘国梁自夸道:“我用直板都能敲,横板就更不用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