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学界提及“巴蜀文化”者,多将巴与蜀一以概之,却皆重在“蜀文化”的研究。考察史料,“巴蜀文化”应有更为明确的区分,或以古蜀文化、古巴文化、狭义巴蜀文化、广义巴蜀文化各自为题更为客观。对古蜀文化的研究应着眼于春秋及以上,瞩目于“蜀”,关心古蜀、南亚、黄河流域三者之间的交流,此或是未来古蜀文化研究重点之一。蜀地出土文物与现存文献之间的联系亟待打通,就三星堆而言,其“青铜神树”与《山海经》文献记载之“神乌扶桑”之间或有着亟待解开的隐秘联系。《古代巴蜀与南亚的文化互动和融合》就古蜀文化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旧材料研用之“新”门径。  相似文献   

2.
大禹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与文明起源过程中颇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人物,大禹文化研究是目前古史研究中一个颇为关键性的重要课题。周书灿先生在新的学术背景下,结合新旧资料,对大禹文化的源流,大禹文化的流变与整合,《禹贡》的制作年代与九州、畿服,夏朝国家的真正建立者,禹都阳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周先生的大禹文化研究基本代表了目前古史研究中的正确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前瞻性。  相似文献   

3.
大禹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 ,炎黄子孙对大禹一直怀着崇敬之情 ,对大禹的崇拜和祭祀活动数千年未断 ,经长时期积淀、固化形成大禹文化。大禹文化的三个层次 :具体的大禹文化景观 ;祭祀大禹的礼仪制度及风俗习惯 ;大禹的文化精神。大禹文化精神的内容 ,大禹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北川的大禹文化历史悠久 ,祭祀大禹的活动一直未断 ,大禹精神鼓舞着北川人民艰苦奋斗 ,改变山区面貌  相似文献   

4.
大禹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与文明起源过程中颇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人物,大禹文化是目前古史研究中一个颇为关键性的重要课题。周书灿先生在新的学术背景下,结合新旧资料,对大禹文化的源流、大禹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和《禹贡》的制作年代与九州、畿服以及夏朝国家的真正建立者、禹都阳城等f*q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周先生的大禹文化研究基本代表了目前古史研究中的正确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前瞻性。  相似文献   

5.
蜀文化与四川休闲旅游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文化专指以成都平原、岷江流域为中心的源源流长、传承至今、独具特色、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区域文化,属于巴蜀文化的一个紧密分支,深深地根植于整个中华传统文化。蜀文化讲究休闲的精神意蕴恰好契合了休闲旅游发展的内在逻辑,蜀文化为四川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蜀文化的独创性和务实性将促进四川休闲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其治水的精神为世人代代传诵。关于大禹出生地的研究,对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特别是震后重建都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证明,大禹出生于汶川;文物说明,大禹出生于汶川;传说告诉我们,汶川人世代不忘大禹,不忘大禹精神。  相似文献   

7.
巴蜀文化是以先秦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中心构成的文化圈,这一点与齐鲁文化和吴越文化有相似之处,但从文化本身的整合程度上看,巴蜀文化又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质.我们仅据所见,就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情况作些挂一漏万的粗浅介绍.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巴蜀文化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巴蜀文化的总述;二是对巴文化的专门探讨;三是对蜀文化的专门探讨.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5,(9):63-69
西蜀地域文态,是对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西蜀地域总体人文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历史演进和现实选择,决定了西蜀地域文态异质同构的本体特征;闲适恬淡是西蜀地域文态凸显的秉性与精神气质,为地域独特文化身份的重要表征;融入了地方性知识的文态,蕴涵地域历史文化的特质标识价值,即地域文态的表意象征。  相似文献   

9.
苏轼本为一代名人,但他对中华人文始祖大禹更为崇拜,在其著述中,有相当多的地方直接或间接提到大禹,主要表现在:《东坡书传》中对大禹相关事迹的集中考辨,如《大禹谟》、《益稷》、《禹贡》等篇;《仇池笔记》、《东坡志林》中对大禹的论述,如《大禹周公》等则;东坡诗文中对大禹的论述、颂赞,如:《禹之所以通水之法》等。苏轼上述对大禹的认识和评价,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华人文始祖大禹的接受与传播,为大禹文化与华夏文明的研究提供了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研究个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据考古新发现,认为早期巴、蜀文化界分时机已经到来,并提出路家河二期后段遗存和宝山文化属于早期巴文化的观点;认为巴、蜀两族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而两者始终存在密切的交流关系;巴、蜀历史的复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考古学资料,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的有机结合则是不能忽视的。目前关于蜀文化的研究,进展较深入,而巴文化的研究,是值得重视和加强的。  相似文献   

11.
鲧、禹是华夏族的人,夏代的统治中心是在以嵩山为中心的颍水谷上游及伊洛地区,也即司马迁所说的夏代的中心是在"河洛之间"。濮阳地区是华夏族、夷族和商族的相互错处地区,不是夏代国家统治的中心地区。我们要探索的是夏代国家的夏文化,不是"夏族"的文化。今后探索夏文化的重点,仍将继续放在豫西和晋南地区,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12.
西夏是佛的国度。西夏京畿是西夏王朝佛教文化的中心。西夏立国近二百年间,在这里留下了大量佛教文化的遗迹和遗物。西夏京畿特殊的人文、自然环境,为党项政权佛教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皇室的倡导,帝师国师等高僧参与,西夏京畿成为佛经译印中心;由于藏经佛事的需要,西夏京畿成为皇家寺院中心;众多的佛教文献文物精品,展现了西夏京畿独特的佛教文化艺术价值。众多的遗存连同传世的相关文献,为西夏京畿的汉传、藏传佛教文化,乃至整个西夏佛教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西夏京畿对于藏传佛教的东传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阿坝州近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考古学新资料,茂县和汶川花灯戏中歌颂大禹唱词,以及重庆云阳新近出土的东汉景云碑等说明“禹兴西羌”说及“大禹文化西兴东渐”确有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夏年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年的确定对于研究我国国家与明的起源和印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因而我国于1996年正式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并提出建立夏年基本框架的构想。本以此为出发点,借鉴以往研究成果,运用数学概率统计方法,对有关夏商周三代的献记载及相关标本的碳十四年代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将所得结果与夏化分期相参照,从而得出夏年的大致范围。  相似文献   

15.
大禹治水的成功,在多方面对夏王朝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原地区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契机之一。通过治水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各部落间的联盟与融合,强化了中原华夏集团的领导地位,推动了国家的产生;使禹在民众中的地位和声望大为提高。权力得到强化,为禹在各部落联盟中取得共主地位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通过治水,人们认识到统一思想和中央集权的重要性,希望有英明领袖领导他们发展生产,过上美好生活。建立专制集权社会符合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丹凤县著名清代建筑群“明王宫”的主祀神祗究竟是谁?旧传为南宋末代亡国投海的小皇帝赵昺。此文比照实物,查诸史料,援引大量资料证明,明王宫的“明王”应是曾辅佐大禹治水的伯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考证,认为宋代是莆田古代历史上文化教育最辉煌的时期。指出莆田“文献名邦”的誉称源于宋代。而“文献名邦”碑坊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  相似文献   

18.
在近世疑古思潮的影响下,夏朝传统的信史地位开始发生动摇。主要原因是有关夏朝的各种文献资料大多晚出于夏朝数百年之后,加之,考古发掘一直未能发现夏朝的文字记录,致使夏朝的存在至今还受到一些人的怀疑。实际上,从史学方法论讲,记载夏朝历史的晚出文献仍有其真实成分,不可一笔抹杀其学术价值;而夏朝有无当时的文字记录,亦不成为否定夏朝存在的充分理由。夏朝是中国文明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它的怀疑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今天也该成为历史了。  相似文献   

19.
略谈对词史的地域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我们的词学研究和词史书写,对词的产生与发展的地理因素和地域文化特征有所忽视。而实际上,词的创作的地域文化特色,是贯穿千年词史的一种地理文化现象。回顾词史可知,词初起时就带上了十分浓重的江南地区的地理人文色彩。五代时。西蜀“花间”词烙下了鲜明的西蜀地域文化的印记。南唐君臣的词则主要是扬州地域文化的产物。入宋之后,词的地域性特征有所加重和发展,宋词几个有影响的流派都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相当多的宋词作品都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与南宋词平行发展的金词更是典型的“北方文学”。降及清代,词的地域性特征更加突出,甚至成了划分和识别词派的主要标志。对这个贯穿千年词史的地域文化现象,有必要设计出一系列课题,开展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夏代早期的历史多语焉不详,甚或互有抵牾。对夏代早期历史的基本脉络作一梳理,并以考古资料为基准,探讨了夏代早期启、益之争,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篡位,帝相东逃,少康复政,有穷覆亡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在考古学文化上的反映,并尝试复原了夏代早期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