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篇     
看语文课是不是姓“语”,看课堂教学的定位是不是在“语文实践”上。 如果把语文课定位在“语言实践”上,那么语文教学就要实行另一个重大战略转轨,那就是从“教师讲解”的轨道转移到“学生自己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2.
吴永胜 《家教世界》2013,(10):36-37
真正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是语言训练的语文教学。表现在语文学科的定位与语言教学的到位。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抛弃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小学语文课不是语文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定位应该是在此基础上,如何围绕着语言的训练让学生在单位时间获得更多的语文学习效益。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还离不开语文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学生课前预习和教师备课两个方面。充分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精心地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3.
教语文,虽然说教无定法,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正如黄亢美老师在《小学语文新理念教例评析》一书中说,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标准应该是“三维一体”。依照“三维一体”的要求来设计和评价一节语文课,才能不偏不倚,使语文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因此,评价一节语文课,首先应看它是否突出语文的工具陆,语文味是否浓郁。《语文课程标准》把“知识和能力”列为个三维度之首,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首先是要突出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4.
赵鸿忠 《甘肃教育》2013,(24):56-56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评价一堂语文课的效果高低,重点要看是不是关注了学生,是不是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不是对学生未来有用。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也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从事语文课改教学已经近五年,经历了由不知所措到逐步实践并最终确立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过程。在“怎么教”的问题上,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也有了些粗浅的体会和认识。我认为,语文课程改革虽然是新生事物,语文教学旧貌换了新颜,犹如丢弃了旧瓶子,换上了美丽的新瓶。但万变仍不离其宗,新瓶依然可以装些陈年佳酿。这陈年佳酿就是读读背背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语文课改中运用传统的读背教学方式,这是不是抱残守旧呢?我认为,要看是不是好方法,就要看它是否真正有效解决问题。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说:“语文能力这种非传递性和内在性决定语文教学方法必须以言语的实践为最基本的方法,它必须有学生主体的操作实践,才能最后实现语文的教学目的。”可见语文课是学生的语言实践课,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学习祖国语言,获取语文知识,掌握语文规律,提升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从而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读”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的主要形式,是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但在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偏重甚至依赖“写”的训练,忽视“读”的作用的现象。那么“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到底具有那些功能呢?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朗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是学习语言的学科,其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与实践,这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也是历尽挫折后的返璞归真。张志公先生讲过:“用了‘语文’这个名称,表明在这门学科里要向学生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语文的本质是语言,价值是语言,  相似文献   

9.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陈钟梁教授说得好: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向学生传递的是语言深处的美。”可见,我们应加强语言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充分运用语言抓手.“抓”出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语言训练本来应该是小学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然而多年来, 我们的语文教学并未把它放在应有的地位上而倍加重视, 致使语文教学长期效率不高, 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正常发展轨道。从本期开始,我们请江苏省特级教师黄桂林为本刊撰写具有较强操作性的 “语言训练与小学语文教学”系列文章,希望能引起广大教师对语言训练的重视, 并进一步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应试教育的改革、全民阅读的推广无一不在冲击着语文教学这座堡垒。在语文课上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是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正确解读教材、找准语言训练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五年了。语文课程和教学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生了许多变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是正确的,为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先进课程理念指导下,禁锢语文教学的“三中心”坚冰被打破:破“课本为中心”,语文课不再只是教“教科书”,更不再是把它看作一门纯粹的知识课,把语文当作纯粹的知识体系来学习。语文课被定位在“语文实践”上,语文课是通过学生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破“教师为中心”,师生关系得到调整,由以往的知识授受关系,调整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真正拥有学习…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小学语文界围绕“语文课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个热点问题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讨论。从讨论的内容来看:它既涉及到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教学思想、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情感等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涉及到“如何加强训练”这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续)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黄焕勋三、小语教学为什么要加强语言训练1.从语文课的本质属性来看。语文课姓什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回答:语文课姓“语”,而不是别的。“语文”又是什么?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口头为‘...  相似文献   

15.
语文以其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而成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目标有着明确的定位:“工具性和人文性”,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那么,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下面,我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1996年我曾写过一篇《小学语文课加强语言训练问题》,文章写了三个题目:语言训练和语言练习;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这篇文章发表后不久,恰好在语文教育界就展开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随之受到批评。再后来语文课程标准公布,提出“语文实践”。近来大家又提出“语言训练”问题。就此问题,我再谈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7.
时下的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或是将语文课上成了品德与社会实践课,或是将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甚至还有教师将语文课上成了自然常识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不少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的本质没有搞清楚,对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没有搞明白。什么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语文学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对语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正处在转轨阶段,即从过去侧重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转到重视语言训练的轨道上来。过去侧重文章表达了什么,而现在注意了文章是怎样表达。这是教学上的一大进步。然而我感到当前语文课的语言训练,有的还没有真正到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 ,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并不在于“语文课就是语言训练课”定位的失误 ,而在于对这一提法缺乏真正深入的研究。“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训练课”的提出无疑曾具积极的影响 ,但在其产生一定的作用后 ,对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及与现代社会学习的适应性的研究似乎便停止了。笔者认为 ,要步出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 ,“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训练课”的指导性并不过时 ,只要在此前提下不断深入研究 ,不断丰富实践 ,我们仍会迎来语文教学的又一个春天。而现阶段首要任务应是丰富“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训练课”的内涵 ,深化对这一提法的理解。以下课题的深…  相似文献   

20.
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还是书面语,都是伴随人一生的基本技能。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语言是表达自我内心的工具,语言是认识对方“的通行证”……小学语文课是少年儿童学习语言的主要场所。换言之,小学语文课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能正确、流利、标准地使用祖国的语言。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学生学习语言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所以,我认为“说话“”、交际”是一年级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一、学习汉字,积累语素小学一年级教材(苏教版,下同)第一册,共安排认识317个汉字。其中,要求学会写123个。这样的安排,减轻了学生写字的压力,正符合《纲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