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引言共振曲线是受迫振动的振幅A与驱动力频率f的关系曲线。在教学中 ,我们用共振摆演示的则是同一驱动力频率下 ,固有频率不同的几个摆球振幅不同的现象 ,需经推理后间接得出共振曲线。学生往往将两者相混 ,产生错误理解。为此 ,笔者设计一简易装置 ,用改变双线摆摆长的方法改变驱动力频率f,用平面镜成像示数法读出受迫振动球的振幅A ,可以直接演示A随f变化的动态关系 ;定量地测绘出共振曲线。原理清楚 ,操作简便 ,有利于学生对共振曲线物理过程和物理意义的理解。2 装置与制作如图 1所示。铁架台A ,细木条横梁B ,受迫振动球…  相似文献   

2.
受迫振动是物体在外界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振幅增大的现象叫共振现象.共振曲线反映的是物体做受迫振动时,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的频率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共振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没有关系。但是当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高中物理课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介绍的共振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一根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其中A、B、C的摆长相等。当A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绳图1子给其它各摆施加驱动力,使其余各摆做受迫振动,这个驱动力的频率等于A摆的频率,其它各摆的固有频…  相似文献   

4.
杨红娜 《物理教师》2007,28(2):2-42,56
教学实践表明,以往学生在学习“受迫振动共振”时,对于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周期(频率)等于驱动力的周期(频率)很难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最近 ,笔者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时 ,发现了一处新、旧教材中变动比较大的地方 ,那就是对“受迫振动的频率及共振条件”的叙述 ,而这种变动使新教材的叙述比旧教材的叙述更加准确 ,更加具有科学性 ,笔者见解如下 :一、新旧教材对“受迫振动的频率及共振条件”的叙述原高级中学《物理》(必修 )第一册中第 1 39面对受迫振动的频率是这样叙述的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而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在 1 4 0面对共振条件是这样叙述的 :“在受迫振动中 ,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 ,振幅最大 ,这种现象叫做共…  相似文献   

6.
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必修)关于共振现象表述为:在受迫振动中,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高中物理第一册(试验修订本·必修)中对共振现象表述为: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同一现象,两种不同的表述,一些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频率相等"时,振幅是最大吗?弄清共振的条件,才能面对学生的质疑.  相似文献   

7.
闲话共振     
系统在受外界作用做受迫振动时,若外界驱动力的频率接近于系统的固有频率,则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就是共振.也可以说,共振就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使另一个物体随之振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物理问答     
问:物理课本上共振的定义是: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而我们物理老师说课本上讲得不对.我们物理老师下的定义是:当驱动力频率等于物体固有频率时,做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相似文献   

9.
不同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对“共振”的定义存在着差异.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旧教材中“共振”的定义为“在受迫振动中,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而现行教材中的定义为“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相似文献   

10.
吴峰 《物理教师》2004,25(10):3-53,55
在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试用本)《物理学》第一册第175页有一个单摆受迫振动演示仪(图10-7).在实际教学中,这个装置演示效果具有局限性,它不能清楚地演示稳定受迫振动的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之间的关系.但如果采用如下装置,则不仅能够清楚地演示单摆作稳定受迫振动的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之间的相等关系,还可以演示单摆的共振、测算出单摆共振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李力 《物理教师》2005,26(6):41-42
1引言不同版本的物理教材中对“共振”下的定义差异很大.高中物理旧教材[1]是这样下的定义:“当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而新教材[2]则定义为:“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种现象叫共振”.两种定义的差异是明显的,前者意味着“共振”是振幅最大的状态,后者则认为“共振”是振幅增大的过程.究竟应该怎样定义“共振”?2探讨设质量为m、固有角频率为ω0的振动系统在驱动力f=Fcosωt的作用下作已经稳定的受迫振动,假定运动中所受的阻力fz=-γv,γ为阻力系数…  相似文献   

12.
利用接收线圈和压电换能片2种传感器测得音叉受迫振动的速度、位移共振曲线,通过实验比较和理论分析,证明这2种传感器所测得的物理量并不相同,同时分析和验证了2种幅频曲线的区别。对影响位移共振曲线测量结果的阻尼系数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用接收线圈做传感器测得的音叉共振曲线为速度共振曲线,而用压电换能片做传感器测得的音叉共振曲线为位移共振曲线。实验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对受迫振动和共振概念的深入理解,也有利于对2种传感器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15):86-87
新型的共振演示仪器是利用电流计的表头通以正负对称周期性电源,使得表头线圈受到力方向随之改变,指针就左右摆动,带动挂在指针上的单摆摆动,利用数码管可以直观地显示驱动力周期和单摆周期。通过改变驱动力的周期,从振幅刻度盘上可以直观地看出该驱动力下的振幅。所以该装置可以直接测量驱动力的周期与单摆的振幅一一对应关系,从而能定量的探究受迫振动的振幅与频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必修·试验修订本 ) ,以下简称“教科书”)第 176面图 9- 31给出了受迫振动的振幅 A随驱动力的频率 f变化的关系曲线 ,亦称“共振曲线”.“教科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由图 9- 31可以看出 :驱动力的频率 f 等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 f′时 ,振幅最大 ;”笔者认为此说法欠妥 ,现提出与同行商榷 ,不对之处请专家、同仁指正 .我们知道振动系统在连续的周期性外力作用下进行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 .质点做受迫振动时 ,可借助其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和高等数学知识探讨、分析出振幅A与驱动频率 f 的关系 .设质点受到三种力的作用 ,即弹性力 - …  相似文献   

15.
陈伟孟 《物理教师》2013,(11):32-32,36
共振,是一个独特的物理现象.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11章“机械振动”的“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是这样描述共振的:当系统做受迫振动时,如果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系统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我们常规意义上的共振主要指机械共振.物理里的共振可以延伸出去,在声学中称为“共鸣”,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在电学中,收音机通过天线频率调至和电台电波信号相同频率来引起共振的现象,称为“电谐振”;红外线具有的显著热效应以及原子核外电子对光子的吸收过程,也皆与共振有关.  相似文献   

16.
各种资料中对共振的定义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采用“振幅最 (极 )大”来定义 ,另一种是采用“振幅增大”来定义 .采用“振幅最 (极 )大”定义共振的几种常见提法有 :“振动系统做受迫振动时其振幅达极大值的现象叫共振 .”“当外加强迫力的频率接近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时 ,振幅逐渐增大 ,在强迫力的频率为某一定值时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位移振幅达到极大值的现象叫做共振 .”《物理》第一册 (必修 )对共振的定义为 :“在受迫振动中 ,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 ,振幅最大 ,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采用“振幅增大”定义共振的几种常见…  相似文献   

17.
董井林 《物理教师》2002,23(12):7-7
人教版高级中学试验课本《物理》(修订本)第一册(以下简称旧教材)第238页对“共振”的概念是这样的:当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概念1).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物理》(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册第176页对“共振”的概念却又是这样的: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种现象叫共振(概念2)。  相似文献   

18.
共振是物体在做受迫振动时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关于共振的定义,主要有四种版本:版本一,人教版《物理》第二册(2002版)如下描述:当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版本二,人教版《物理》选修3-4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一册在“共振”一节中,通过研究摆的共振实验得出受迫振动振幅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如果按书中演示的共振实验进行教学,笔者感到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实践表明效果颇佳。 共振实验改进后构造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20.
在音叉作“受迫振动与共振”实验中,运用计算机对音叉作受迫振动的幅频响应曲线进行了精确测量,测到速度共振幅频响应曲线,研究了该曲线与位移共振幅频响应曲线在规律与特性上的区别。这一结果对教学和物理规律的深入研究将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