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必修1(2006年版)第96页讲述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性质时.只是简单地写出铜和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没有给出课堂演示实验,而铜与硝酸反应在中学化学的学习中又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在课堂上演示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这个实验:这样既可以对比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不同现象,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针对苏教版高中化学(2022年版)必修2中铜与浓硝酸、铜与稀硝酸反应装置存在的不足,可利用透明中药袋、注射器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设计并制作一套绿色化、生活化的反应装置。借助该装置,可以将浓硝酸与铜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一氧化氮的检验,以及尾气处理多个反应实验融于一体。该装置具有微量环保、操作简单、反应可控、现象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一、改进目的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重点演示实验之一,能否做好该实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影响对金属与浓、稀硝酸反应特点的总结。在常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由于铜与浓硝酸的反应程度比较剧烈,产生的有毒气体NO2容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师生身体健康,不利于课堂教学。(2)由于不能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铜与稀硝酸反应  相似文献   

4.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一个典型实验(如图1).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存在着以下不足:其一,由于反应器试管中有空气存在,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无色一氧化氮气体立即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很难观察到一氧化氮气体的真实颜色;  相似文献   

5.
一、常见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设计的归类与反思在高中化学中"铜跟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将此实验生成的气体颜色与铜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颜色进行比较。实验设计的思路包括:防止生成的无色 NO 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续实验能说明 NO 与 O_2会很容易反应生成红棕色的 NO_2。实验现象:铜在稀硝酸中逐渐溶解,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此气体遇空气很快变成红棕色;反应速  相似文献   

6.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再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试管中有大量空气不利于一氧化氮气体的观察,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是中学阶段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有必要对铜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实验进行综合设计,以解决该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8.
铜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是体现硝酸强氧化性的2个重要演示实验。其中,在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如何呈现产生的气体是无色NO而非红棕色气体NO2是实验的关键。同时,实验过程中的污染物吸收与处理也是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1.以巧设疑。引导学生质疑。例如:在硝酸的氧化性科学探究实验教学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验的设计思想是什么?为什么选铜作样本与浓、稀硝酸反应?铜与浓、稀硝酸反应会有什么显著区别?学生在上述问题的启迪激发下产生一种急于求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不足,分析了两实验的异同点,介绍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一体化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及实验优点。  相似文献   

11.
1现行实验存在的缺点 现行教材中所设计的铜和稀硝酸反应是在试管中进行的,并用NaOH吸收尾气,该实验存在如下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铜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是体现硝酸强氧化性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教材对这一实验的叙述在实践中都存在以下问题:①按教材所述,不论怎么样操作,该实验都有二氧化氮气体逸出。污染教学环境,损害师生健康;②实验过程中,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  相似文献   

13.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存在空气,只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观察不到无色气体。另外,浓硝酸和铜的反应观察到现象后,反应不能及时停止,只能等到硝酸或者铜片反应完,以免造成对药品的浪费;浓硝酸和铜的反应过快,产生的NO2可能外逸污染空气。  相似文献   

14.
正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重难点之一,也是历年高考的常考点。人教版教材没有安排实验,山东版教材安排了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实验,但因为是非密闭装置,所以有"在通风条件下进行"这一安全提示。因为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生成的氮氧化物是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最多只是做一个浓硝酸与铜的反应实验,而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很难观察到无色的一氧化氮这一现象。为了让学生能通过清晰的实验现象进一步推测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15.
针对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演示实验存在现象不够明显、装置过于复杂等不足,从药品和仪器的选择两方面进行探索,设计了一套可用于铜与浓、稀硝酸连续反应的演示装置,并介绍了实验的步骤和现象。该演示装置具有构思巧妙、简约明了、安全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是一技术型研究课题案例,针对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中存在的污染及稀硝酸浓度选择问题,提出通过选择研究课题、组织课题小组、设计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信息加工处理、成果交流评判环节,最终解决了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装置的防污染设计及稀硝酸浓度选择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7.
1实验目的 ①用铜与稀硝酸反应,验证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并验证有NO生成;②验证NO与O2的反应;③验证NO2与水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稀硝酸与铜反应,会产生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但是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会立刻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红棕色的气体,进而得出错误的结论: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氮气体。这样容易误导学生,因此,有必要对该实验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实验是我国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演示试验。该实验中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教师们进行了许多改进,但存在着装置复杂、耗时过长、污染较大等不足。为做好课堂实验演示,需要设计一种省时、环保的简单装置。铜与稀硝酸的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是讨论硝酸性质的重要特征反应之一。该实验反应实验中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无色)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气体(红棕色),按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16页安排了一氧化氮生成的演示实验,该实验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铜与稀硝酸缓慢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空气进入试管后,气体变成了红棕色的现象,从而使学生了解铜与稀硝酸缓慢反应产物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且遇空气立即被氧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的性质。但在实验操作中,该实验存在如下弊端:由于试管内空气不易排出,生成的一氧化氮很快被氧化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不易观察到有无色一氧化氮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