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位于玉溪市红塔区东南隅。現存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二年(1713)建成。当时文庙的建筑规模甚为雄伟,计有"启圣宫三间。大成殿五间。两庑东西各七间。大成殿门三间。敬一亭、神器库各三间。名宦、乡贤祠各三间,省牲、更衣亭三间。棂星门五间……环之以垣,广十二亩六分九"。现仅存大成殿和文星阁及少量碑刻。2005年5月玉溪文庙重修工程启动,重修大成殿,并仿旧制沿中轴依次新建泮池、棂星门、大成门,立孔子塑像于大成门前。2006年1月1日,重修后的文庙向市民开放。  相似文献   

2.
<正>位于昆明市石林县(1998年路南县更名为石林县)鹿阜镇石林一中校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后历次扩建、修建。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仅文昌宫尚存。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大学附中疏散到路南,曾借文庙办学。1967年,文庙文明坊、棂星石坊、泮池、大成殿宝鼎、匾额、石狮子、魁星阁被毁无存,现仅存大成门、  相似文献   

3.
<正>位于大理州宾川县城南州城镇,始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后世各代不断添建和修复,文庙坐东向西,有四进院落,由照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后宫(又称崇怪祠)及南北两院、各宦乡贤祠等建筑呈梯形建造构成,各院之间又以特色各异的砖砌石洞相通,曲折迂回,层层别有洞天。文庙紧邻的武庙坐北朝南,与文庙构成丁字形之势,系清康熙初年建成,为一进三院建筑,雄浑威仪,气势不凡。州城文庙与武庙总占地面积30余亩,  相似文献   

4.
<正>位于大理市凤仪镇镇西街凤山东麓,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明宣德十年(1435)、成化十一年(1475)和清康熙十年(1671)及清末多次重建。凤仪文庙坐西向东,原建筑有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及两厢、崇圣祠等建筑。现存大成殿及两厢、照壁、大成门、崇圣祠,是当时  相似文献   

5.
<正>位于大理州大理市下关镇,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已倾圮,仅存古榕古柏。2009年在原址重建,"广其栋梁,扩其殿宇,竣其垣墉,垩之丹之",建成大成殿、左右配殿、天子台、南北庑、大成门、棂星门、弘圣门、泮池、乡贤名宦祠以及儒学研究院等,占地16余亩,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文庙内供奉孔子、4配、12哲造像及72贤牌位。2011年9月竣工,面向社会开放。  相似文献   

6.
<正>通海文庙位于玉溪市通海县城南,秀山北麓。始建于明代,明弘治十六年(1503)通海知县余人俊重建。明朝末年因年久失修,多已倒塌。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雍正十一年(1733)重修,民国时期又多次重修。文庙坐南朝北,分四进三大院落。沿南北中轴线依次为照壁、泮池、文明坊、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图,依地势高低顺序排列。东西廊庑及钟鼓二楼以对称格局配属于正殿两旁。  相似文献   

7.
<正>位于大理州洱源县邓川镇洱源县第二中学内,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原文庙群包括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杏坛、崇圣祠等建筑,今仅存泮池、状元桥和大成殿。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五开间204米,进深13米,占地面积2652平方米,两层重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飞檐流丹,建筑雄伟,形式独特,斗拱、檐梁、檩枋等全采用椿木,两前檐柱悬黑底黄字楹联:"道德为师仁义  相似文献   

8.
<正>位于昆明市安宁市连然镇连然街122号,始建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明宗天历二年(1329)毁于兵燹,至元三年(1337)宣威将军、中央路达鲁花赤当道间主持重建。后经多次重修扩建,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规模宏大,有文明坊、照壁、泮池、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以及东西两院、黉门、乡贤祠等7进6院共22座建筑物。  相似文献   

9.
<正>位于昆明市安宁市八街镇中心三和寺旁,始建于清初,曾毁于兵祸,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文庙坐西向东,两进四合院,现存有牌楼、中殿、大成殿以及东西厢房等建筑,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八街文庙布局紧凑,结构严谨,2012年与庆云楼一道被列为第七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0.
<正>位于昆明市富民县富民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迁建于现址,现存建筑为光绪十五年(1889)重建。文庙坐西向东,占地3245平方米,现仅存大成门、先师殿及两厢房、月台、崇圣祠、两庑,共5栋21间。大成门、先师殿、崇圣祠均为单檐歇山  相似文献   

11.
<正>位于大理州巍山县城西门内蒙阳公园东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万历四十七年(1619)庙毁,随即重建。清代咸丰至同治年间(1851-1874),杜文秀大理政权驻蒙化守将李芳园、马国忠等复加扩大,占地约1万平方米。文庙坐北向南,规模宏大,大成门、大成殿、雁塔坊、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保存完好。2010年5月,巍山文庙开始全面修缮及恢  相似文献   

12.
<正>石屏文庙位于红河州石屏县异龙镇北正街,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重建,明天顺二年(1458)重修大成殿及东西两庑,并刻《石屏州庙学》石碑记之。明嘉靖二年(1523)、天启五年(1625)对文庙进行两次大规模修葺并扩建,清顺治、乾隆年间亦进行修繕。  相似文献   

13.
<正>楚雄文庙位于楚雄州楚雄市城东鹿城小学内。始建于元代,明代迁至今址。现仅存苍额殿、大成殿、大成门、三元桥、泮池等。主体建筑大成殿保存较完好,系重檐歇山顶,坐北朝南,五开间,正面3间装18扇格子门,雕刻各种民间艺术图案,雕工精湛,栩栩如生。1995年,楚雄市人民政府拨专款10余万元对  相似文献   

14.
王伟 《云南档案》2004,(6):16-17
云南省建水文庙,始建于公元1285年,历时700多年,是全国少有的大文庙。始建时,此庙就形成庙学合一的格局,既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进行文化教育、传播儒学的机构。建水文庙自明代弘治八年(1495)开始,每年春秋两季的上丁日都要进行祭孔活动,临安府所有军政官员、文人学士、地方乡绅都集中在大成殿顶礼膜拜圣人。  相似文献   

15.
饱经沧桑几度废兴 南宋咸淳三年(1267)上海正式建镇,士绅唐时措兄弟于方浜长生桥东北(今丹凤路西)购韩姓房屋并改建为梓潼祠,画孔子像于祠中,又增建古修堂,作为诸生肄习之所,上海始有镇学.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分华亭五乡二十保,建立上海县.根据中国封建制度,由镇升格为县后,除建造县衙门,还须修建城隍庙和文庙.  相似文献   

16.
武威文庙是仅次于曲阜文庙和建水文庙的第三大文庙,庙内碑石林立,松柏参天,古槐蓊郁。 文庙坐落在武威城东南隅。据现存的明正统四年《凉州卫儒学记》碑记载:文庙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1437-1439年)。正统二年,兵部右侍郎徐日希主持凉州事务期间,因见学校颓废,邀请命于朝,倡议修建学宫。徐日希倡议得  相似文献   

17.
马林莹 《历史档案》2021,(2):139-144
热河文庙①由乾隆四十一年(1776)夏礼部尚书曹秀先首倡兴建,得到乾隆帝的高度重视,乾隆帝敕命由内务府总理工程处英廉领衔、各级满蒙汉官员协力建造,作为与承德府学配套的教育机构,应该说它是地方性文庙.但乾隆四十四年夏热河文庙正式落成后,其建筑规制颇高,大成门、大成殿及崇圣祠的琉璃瓦铺设为太学等级,庙内无忠孝节孝、乡贤名宦...  相似文献   

18.
对孔子用不用“拜”字,我还真寻思了半天。早就想去长春文庙看看,拖了一两年,才利用8月份一个双休日如愿。这是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乘243路公共汽车,穿过正在进行棚户区改造的桃源路,文庙出现在眼前。文庙正门的红墙上大字书写着“荣登圣灵之地,○○仁德尊贵”12个大字。圈内的字被“国学大讲堂”的预告板遮住了。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费尽了心思也填不上这两个字,后来给文庙管理处打了电话才知晓,为“方觉”二字。正门的左侧立有石碑,写有“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林省人民政府1987年立”字样。入右边侧门,有售票窗口,上写:成人10元,学生…  相似文献   

19.
文庙掇英     
《档案与史学》2005,(12):F0002-F0002
2005年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学的创始者孙子诞辰2556周年。中央电视台首次直接4小时的《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中,上海文庙的祭孔活动被安排在山东曲阜孔庙的祭孔活动之后,  相似文献   

20.
<正>文庙又称孔庙,是纪念、祭祀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式建筑。它既是中国传播古代儒家文化的象征,也成为中国古代城市里最常见的建筑。自唐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诏令天下"各州县皆立孔庙"以后,孔庙修建遍布大江南北。明清时期,县府及府城所在地必建孔庙,孔庙旁边常附设学校,至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曾经达1560多处。云南虽地处西南边隅,但文庙的修建也源远流长,建筑遍及全省。据史料载,有清一代,云南已有文庙86座。清末废除科举及民国建立后,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