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正受到挑战,高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就必须: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意识形态理论教育中提升高校教师的文化自觉和创新能力;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模式中构建多元表达机制;在完善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权体系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中国梦"教育具有深远意义:青年大学生在"中国梦"实现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青年大学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群体,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面临挑战。高校"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本质上具有深刻的认同意蕴,旨在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道路认同、责任认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理想,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中国梦"教育认同意蕴的实现途径如下:举行"中国梦与中国发展"专题宣讲活动,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教育活动,组织"青春梦,中国行"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是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重要境遇。在这样的境遇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部分学生怀疑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前途、怀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必要性以及政治素养低下、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要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应采取以下措施:坚持科学发展,夯实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基础;更新观念,真正重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优化环境,营造大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良好氛围;大学生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藏族大学生的"场依存型"认知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藏族大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根据现有教育资源和可操作性条件,实践教学模式分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三个层次。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提高藏族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认同;通过校园实践教学提高藏族大学生对校园主流文化的认同;通过社会实践教学提高藏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的凝聚力,其意义在于实现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认同,建设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辨析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等是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苏旭东 《教育探索》2012,(10):123-12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容易陷入个体价值诉求方式实质化、集体价值观念层次化、价值目标认同分层化、价值认同渠道虚拟化等误区,导致了大学生主流价值取向失去了其应有的位置。要引领大学生主流价值取向理性回归,必须抓好人性化教育、养成教育、实践教育和网络教育。  相似文献   

7.
李银霞 《考试周刊》2011,(31):179-180
价值认同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对社会核心价值从内心深处产生的认同,是社会核心价值认同化的过程,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保证。价值冲突在大学生身上不仅在历时性上与现代核心价值出现了断裂,而且在共时性上与现代核心价值产生了冲突。思想政治教育是超越矛盾的重要途径,价值认同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作为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价值诉求必须以人性为基础和逻辑起点,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性的真正需要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性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就意味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大学生的价值认同需要经过理论认知、情感认同以及实践践行这三个阶段。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存在着整体认知的不全面性,情感认同的不稳定性和知信行的不一致性三方面问题。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一是要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二是要激发大学生情感动力,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三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逐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培育大学生形成志愿精神,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议题。培育志愿精神,关键在于价值认同。推进大学生志愿精神价值认同,必须厘清志愿精神对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合理性,遵循价值认同的内在生成规律,突出价值认同的关键点,并制定具体可行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是否认同以及认同程度,关乎大学生的信仰坚定、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合理认识大学生的认同特点,正确把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形成规律,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教育者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中国大学生有对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自觉的传承和认同。为了解决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逻辑,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原则,打造融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形象,将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环境,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效果,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社会都有属于自己主流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维持推进社会发展并维持社会稳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当前还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冲击,有很多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有所淡化。本文就大学生信仰的多元化和思想多变化,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和个人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凸显与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这三点浅析我国目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51):144-145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价值认同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当前,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应避免功利式认同模式,回归人自身意义追求的精神认同上。具体实践路径上,应扩展新媒介对主流价值的传播、侧重价值认同工作的情感教育和加强主体自我的理性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价值理念上树立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价值取向、价值理念、理想信念、精神状态、行为规范。作为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状况,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认同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在宏观层面上,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促进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中观层面上,有利于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微观层面上,引领大学生发展方向,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该课题主要采取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了解国内外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情况;通过问卷,对广州的六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情况的现状;通过比较研究,对比中国、美国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上不同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等。研究认为,第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对意识形态的认同由认知、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构成。第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自身的运作机制,主要通过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来进行。第三,社会转型期对大学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西方社会思潮、网络信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转型期社会的变革。第四,要完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教育方式。第五,要改进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具体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媒介素养教育是我国网络安全的有效保障,是主流意识认同的重要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是网络时代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大学生诸多网络问题主要是媒介素养缺失问题。因此,要克服媒介素养教育困境,发展媒介素养教育,从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从学校层面发挥主导作用,构建良性生态系统;从社会层面参与网络共建,形成社会支持合力;从家庭层面做好言传身教,建立良性亲子关系;从个体层面构建自我管理机制,实现他律到自律转变。  相似文献   

17.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注重其工具价值,而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有所忽视.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来看,将大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大学生目标定位价值的体现.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选择性与能动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承载价值的彰显;大学生对教育方法的认同或选取又使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教育方法的实践价值;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地位的凸显,更使其形成了教育过程的自育价值.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参与,则最终指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为此,应当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范式、主体定位和实践指向层面,尽快实现主导范式的人学转换,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关系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整个社会呈现出价值观多元化的态势,对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价值选择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消除社会核心价值认同危机,重塑大学生核心价值认同,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认同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呈现新的变化。大数据的广泛推广和深度应用在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新的重大变化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带来了挑战与机遇。高校要站在时代高度,直面大数据带来的负面因素扩大化影响,提升大学生大数据信息价值的应用能力,坚定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形成和确立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大学生价值认同的确立给予正确恰当的引导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也应给予高度重视。结合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和理论,本文试图寻找教学管理与培养大学生价值认同的结合点,为更好地减少当代大学生价值认同危机,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能力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