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把握好平衡原则。媒体在刊播新闻时不仅要确保新闻真实性,还要注意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要有一个比例的平衡,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同时合理控制负而新闻的数量,才能够客观反映社会现实,不至于引起过度偏激。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使典型报道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立典型报道的平民视角。一、典型报道突破和创新的必由之路新闻视角是指记者把握、选择新闻角度的着眼点。在新闻采写实践中,同样的新闻事实,由于选择的视角不同,写出的作品会大相径庭,表现出的新闻价值也是高低悬殊。可见,新闻视角是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平衡报道兴起的社会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平衡报道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新宠儿,许多媒体纷纷运用平衡报道这一模式进行业务运作。在新闻理论界,对平衡报道的讨论也很多。但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多是从新闻本位的角度分析其基本概念,或是探讨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规避新闻官司。而平衡报道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它会在当前的中国社会条件下兴起,本文想就此做一个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4.
张红梅 《传媒》2015,(15):75-77
本文在社交媒体兴起的背景下,针对社交媒体新闻资讯的传播特点,分析了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平衡报道的影响与面临的相关问题,从议题、事实、观点三个层面指出传统媒体需要从议题设置的动态平衡、专业新闻文本的构建等方面进行平衡报道.  相似文献   

5.
自平衡报道提出后,一直是新闻实践中致力遵循的原则和新闻报道追求的目标。平衡报道不仅是一种报道理念和原则、一种报道方式和技巧,更是新闻报道的:号业理想.无论是传媒人还是新闻传播学者都应该怀抱这种理想,推进平衡报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贯彻。在当前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平衡报道更加突现其多面性、复杂性与矛盾性,梳理和明晰平衡报道理念...  相似文献   

6.
在摄影中,选择"角度"至关重要。你站在哪个方位观察事物,从什么角度进行拍摄,获取的图片效果必然大相径庭。而在新闻采写中选择角度,也同样重要。那么,如何在采写新闻过程中选择最佳角度呢?笔者结合近几年新闻采编的实践,谈点粗浅认识。从把握上级的指示精神中选择角度。一般来说,上级一个时期的宣传工作意图和精神.代表了当时的报道导向和基本要求。军队媒体人在采写稿件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一个时期的方针、决策.深刻领会上级的指示精神,明白当前我们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把握时代精神与发展趋势,这样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所报道的对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从中找出最佳角度.写出思想性、指导性、可读性较强的稿件。  相似文献   

7.
李晓东 《记者摇篮》2005,(10):48-48
新闻视角,是指采写者选择把握新闻角度的着眼点。在相同的新闻事件中,由于选择的视角不同,作者写出的新闻作品就会大不相同.表现出新闻价值也是良莠不齐、有高有低。因此,选择好新闻视角.是新闻采写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对外报道中,选择好最能引起国外读者共鸣的角度,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平衡报道:增加信息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文通过对一系列典型事件的分析,提出“平衡报道能够有效增加信息量”的观点。文章具体从新闻写作、拓宽报道领域和新闻编辑三个方面,对如何运用平衡报道手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潘陈青 《东南传播》2012,(3):126-128
本文结合近期媒体对李阳家暴事件的报道,分析新的媒介生态下记者对新闻客观性的把握程度,从主、客观两个层面探析导致新闻客观性缺失的原因,认为作为规范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应始终为媒介机构及其从业者所恪守,而其实现形式则可以从报道时是否中立地呈现观点、本真地投入其中、平衡地宣扬善恶和逐步地揭示全貌等多个维度上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0.
实现平衡不等于展现对立——论新闻客观性中的报道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在新闻报道中做到平衡是新闻从业者的准则之一,也是保持新闻客观、公正的重要手段。如果新闻只呈现利益一方的观点,或者只对利益一方进行报道,就会使新闻报道片面化,误导受众的试听,损害新闻客观性与真实性。正如《新闻报  相似文献   

11.
吴跃龙 《新闻记者》2005,(12):24-24
吴跃龙(要闻部副主任):近期重大报道,要闻部有较大版面选择权的主要有“神六”、五中全会、巴金逝世和全运会等新闻事件.这些重大新闻事件在较短时间里频频发生,并具有时间交替或交错的特点,给我们的新闻判断和版面选择安排带来了新的挑战:怎样安排版面。安排多少版面.版面的篇幅和报道的的时间节点和重点如何把握。回顾这些版面编辑过程,每天的利弊权衡、价值取向、版面安排,都觉得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总结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殊环境之下,新闻专业主义所倡导的客观报道与公共新闻所提倡的社会服务责任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本文简要分析如何在具体国情下把握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寻找公共新闻中的新闻专业主义与公共服务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3.
论新闻背景与深度报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景芳 《新闻知识》2002,(12):40-42
深度报道与新闻背景材料之间的关系,还有相当的人士尚未清楚,于是在写起深度报道来就不太顺手、成功。为此很有研究此题的必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我们的每一个新闻机构、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几乎都有一种由衷的感受,那就是:现代社会的广大受众已经或正在从那种过去的机械被动式的接受或文字崇拜中走出来,变成有头有脑有白己的观点看法的充分主动性的受众。罐输这种传播形式已经开始被淘汰,现代社会受众对于新闻事件本身不仅停留在知晓的程度上,而且对于“为什么”“怎么回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以至于籍此来检验自己的判断,观点是否正确,甚至于以此通过经验或逻辑来对新闻事件进行确认,完成  相似文献   

14.
核心价值观是指导做什么新闻和如何做新闻的总的看法和观点。什么是民生新闻的核心价值观呢?这要从三个方面说开去,也就是我们要关注什么人,关注什么事,同时这些人和事应该从什么角度、什么立场去关注。只有把握了这几点,才能准确把握民生新闻的精神核心。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08,(9):64-64
如何把握新闻规律,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和思考。思考之一:要真正尊重新闻规律,提高报道的时效性和内容的透明度,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思考之二:要突出正面宣传和以人为本,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思考之三:要坚持贴近舆情和民情,注重对热点问题的引导,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曾嘉 《军事记者》2004,(7):60-61
新闻报道的组织与策划的主体通常是新闻媒体而不是军或师这样的部队。军队的新闻工作不同于新闻媒体,新闻干事的工作性质也不同于新闻记和新闻编辑。但是,如果我们能像解放军报社的一个编辑这样理解新闻策划:“新闻策划说到底是一个报道方式问题。采集的事实报道出来叫新闻,如何采集和报道便成了一个创新地带。……同样的新闻资源.你能做到视角独特,立意新颖,气势非凡.你这个就是新闻策划的精品。”  相似文献   

17.
作为采编人员.我们都知道.新闻媒体刊登批评性报道是开展舆论监督、促进作风改进的一个有效举措。但面对具体新闻素材.又对批评性报道应从什么地方入手、要把握好哪些方面缺乏了解,因而讳莫如深、绕道而行。《人民海军》报在从事批评性报道时.有关批评性报道并不是负面影响的代名词、批评性报道要实事求是.注重证据和细节、批评性报道要设身处地为作者以及当事人着想的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条件下独家新闻的发现与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怎样发现和报道独家新闻,本文从态度和操作层面作了探讨。网络条件下,新闻记者可以借助网络完成异地采访,争取第一时间进行报道。新闻媒体可以从公民新闻中获得独家的新闻线索,并借鉴公民新闻的形式,主动提供传播渠道,增加大众发出的声音。新闻媒体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点位地挖掘新闻事实,获取各方意见和观点,特别是相反的意见和观点。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言论和对信息的解读做到人无我有。  相似文献   

19.
金雷  杨啸 《新闻传播》2004,(12):51-51
所谓战役性报道,是指那些围绕某个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个社会热点问题而展开的系列性报道。由于这类报道的新闻题材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加上报道集中,持续时间长,涉及的内容比较深广,因而特别能吸引读者,往往会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如何搞好这类报道?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战役性报道题材的选择和把握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诸如"天津彭宇案"这样的争议性新闻事件不断出现。这样的事件大都会引起社会上的广泛议论,已经成为新闻媒体须要涉及报道的领域。那么,如何做好争议性新闻的报道呢?新闻事件与媒体本身不应双方唱着"独角戏",媒体应该在争议事件中把握好自身定位于哪种立场。新闻媒体尤其是新闻舆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扮演着社会公共领域的构建者、组织者、评论者、伸张正义者等重要角色。做好争议性报道,首先得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应始终保持着"把关人"这种身份来定位自己,绝对不能让媒体在争议新闻事件中定位的角色出现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