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作家霍达的力作。作者把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的兴衰荣辱、三代人的命运沉浮、相涉整个家族利害的两个爱情悲剧,和时代变迁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即从家族内部和社会层面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回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又相当深刻地建构了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人的意识冲突所引发的丰富悲剧文化内涵。其中,这种悲剧冲突又以对女性的影响最大。该文试图以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探究其对女性以及女性命运的影响,从而达到更深一步对这种悲剧文化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作家霍达的力作。作者把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的兴衰荣辱、三代人的命运沉浮、相涉整个家族利害的两个爱情悲剧,和时代变迁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即从家族内部和社会层面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回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又相当深刻地建构了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人的意识冲突所引发的丰富悲剧文化内涵。其中,这种悲剧冲突又以对女性的影响最大。该文试图以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探究其对女性以及女性命运的影响,从而达到更深一步对这种悲剧文化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分析《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悲剧命运以及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以期更深入地了解穆斯林文化和汉文化的区别,同时更好地把握小说中所折射出的传统女性的命运悲剧,从而探寻当代女性实现自我救赎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史学观照下对《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三位女性进行解读,探究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分别投射在这三位女性身上的任劳任怨、贤惠持家却又因循守旧、世俗狭隘的传统女性意识的传承的矛盾、要求独立主宰自己命运的女性自我意识在失落中觉醒、追求自我价值认定的女性现代意识的执著与自尊,以及隐喻在其中的女性意识的现代衍进之路,从而探求"历史"之真相是在不断地衍变中求得完善。  相似文献   

5.
李姗姗 《考试周刊》2008,(17):61-62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尤其是塑造了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等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士性形象,揭示了她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体现女性作家和少数民族作家敏感和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现代家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组特殊群体:有家族文化的支撑者和践行者,严格按照封建文化标准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有家族文化的破坏者和出走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瓦解家族的力量,促成家族逐渐走向衰亡;还有忍受封建礼教折磨欺凌,在男权至上的伦理制度宰割下走向毁灭的牺牲者形象。她们的悲剧展示了传统文化禁锢下女性的生存困境,批判旧家族文化的罪恶,预示着封建家族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7.
作为南阳盆地的守望者,由军营走上文坛的盆地之子周大新用他的盆地文化系列小说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盆地子民真实生存状态和真切生命体验的画卷。在他的一些盆地小说中,通过对女性命运悲剧的展示与剖析,以理性的眼光观照与审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矛盾冲突,这就使得周大新的盆地文化系列小说在带上浓郁悲剧色彩的同时也担当了重建传统文化中民族素质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莫言在《丰乳肥臀》中塑造了一个系列的悲剧女性群体,她们的悲剧是中国传统文化造成的悲剧。本文将从“姓名”这一最具传统文化内涵的角度分析上官家女儿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自鹿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历史小说巨著,小说以关中地区白鹿原为背景,真实地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近50年间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剧烈冲突。小说中塑造了田小娥、兆鹏女人、白灵等悲剧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冷漠残酷、灭绝人性的一面。作者以他对旧时代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深刻把握,在对封建传统文化弊害的深切反思中,呼唤现代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巴金在《家》中成功地塑造了悲剧青年女性形象系列,愤怒的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发出了“控诉”,警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意识的反省。同时,这些青年女性的遭遇和抗争,也昭示出树立独立、平等和人的觉醒的现代文化意识才是女性解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以独特的眼光关注着女性世界,将梁家两姐妹不同的人生悲剧演绎得淋漓尽致。姐姐梁君璧,一个传统的穆斯林女性,因爱生恨,导致了心灵从英豪到魔鬼的极度扭曲。妹妹梁冰玉,接受过高等教育,是个执著于个体生命尊严的知识女性,为争取爱的权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梁家两女性的性格、命运,代表了中国传统与新型两类女性的命运。霍达对这些女性的塑造,可以称得上对我国整个女性群体的经典归纳,是当代文坛的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12.
张春兰 《考试周刊》2012,(63):28-30
苏童的女性系列作品,多从勘探女性生存的角度虚构故事。本文试对苏童文本悲剧女性命运及其悲剧原因进行分析,透过女性生存的悲苦表象提出父权制度下女性的人身依附意识导致了红颜悲剧,以期唤起男性中心文化下女性的自省。  相似文献   

13.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苏童小说的主要特质,苏童笔下的女性始终充满着悲剧色彩,她们常表现为母性的丧失、对男权的依赖、同性的戕害与自我的放弃。女性自身的弱点是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但男权文化则是女性悲剧产生的根源。要想摆脱这种宿命式的悲剧,女性更需要从观念上转变,以独立的性别群体追求人性的自主。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19,(10):20-26
裘山山在《琴声何来》中延续了她对于女性命运和现代婚恋的思考和关照,但却采取了具有颠覆性的现代书写方式,体现了作者极为精巧的构思和独特的女性意识。作者以男性视角叙事,循序渐进地展现了作为"他者"的女性主体化的过程,塑造了以吴秋明为代表的"杂质"型鲜明而独特的现代女性形象。作者擅长日常叙事,同时又将戏剧性冲突自然而巧妙地融入其中,增添了故事和人物的张力,男性中心意识消散于虚无,小说呈现出悲喜混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论池莉作品中的女性婚恋历程及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以"新写实主义"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社会普通女性的成长轨迹,尤其是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念对传统意识、心理、生活的影响。她们都经历了从最初对爱情的憧憬、婚姻的向往的虚幻时期,爱情理想和现实婚姻的矛盾冲突后的失落,最终在经历种种矛盾、挣扎后,逐渐理性、成熟起来,破茧成蝶,完成自我的蜕变。作者通过对现代女性婚恋的真实写照,显示出现代女性意识心理的改变过程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庐隐和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突出的时代象征性.她们的作品中都透露出了浓厚的悲剧意识,由于时代和个人经历的不同,她们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也有着相似和区别.身为女性作家,她们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关注着女性命运,通过文学创作把她们对女性长期遭受的苦难表达出来,反映了她们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庐隐的女性意识刚觉醒,还很困惑;张爱玲则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了女性自身,重在对女性命运的重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分析哈代小说女性形象及其"悲剧宿命论"观点对女性命运的重要影响和女性形象中性格与环境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人类文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萧红对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女性悲剧意识有着深刻的体验,本文试图从童年体验、生育体验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论述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并进而分析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描写男权中心家庭的《金瓶梅》和主要描写女权中心家庭的《红楼梦》是封建晚期文学艺术的双璧。随着明清女性文化的发展,这一正一邪的两部作品,既是展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又是对封建晚期妇女命运的观照。本文通过这两部作品中的两个主要女性——潘金莲与王熙凤的悲剧分析封建晚期女性观的转变对兰陵笑笑生与曹雪芹女性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曹禺在前期剧作中,塑造出了周蘩漪、陈白露、花金子、瑞珏和愫方等现代文学史上光彩照人的女性系列形象。在这些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气禀美丽的女主人公“金丝鸟”般处境尴尬的命运寓言里,寄寓着作者对女性原罪意识和人的自然本性相冲突的女性人生命运及个体存在方式的形而上思索,升腾着作者迥异于其他作家的强烈深刻、宗教般的悲剧命运感以及对整个人类命运进行审美关注的人文情怀,从而使得曹禺的戏剧蕴含更为深远、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