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窑白瓷是中国唐代瓷窑产品。窑址位于河北内丘、临城一带,内丘在唐代属于邢州,故史称邢窑。历史文献对唐代邢窑瓷器多有记载和赞誉。邢窑白瓷的生产,开始于隋,入唐以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至唐中后期已自成体系,并能与越窑青瓷分庭抗礼。邢越两窑所产瓷器,一白一青,在地域上一北一南,代表了唐代瓷器生产的两大主流。  相似文献   

2.
王志军 《收藏》2013,(5):130-132
邢窑是唐代著名瓷窑之一,与越窑共同开创了中国古代瓷器"南青北白"之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陈康 《集邮博览》2013,(4):26-28
千年前唐代诗人陆龟蒙看到越窑青瓷,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来形容它奇幻绝妙的色彩,青瓷开创了瓷器的时代。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是对世界文明极大的贡献,他们将土与火的结合,生产出完美的艺术品和最实用的生活用品,这就是瓷器。说到瓷器,现在人们最热衷的是:元青花、明成化、清三代,但过去人们所推崇的是越窑、邢窑、南青北白。翻  相似文献   

4.
王志军 《收藏》2013,(5):138-140
越窑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陶瓷发祥地,首先出现在春秋时期的越国。至东汉时期,在绍兴等地已经能烧制出釉层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的青釉瓷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越窑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心窑场也从上虞逐渐转移到余姚的上林湖地区。唐代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清纯,与北方的邢窑形成了当时瓷器"南青北白"通行天下的局面,并且进入了宫廷。越窑瓷器以其美若春水的青绿釉色在当时的瓷器中独享美誉。五代至北宋时期,越窑继续为钱越和赵宋宫廷烧制秘色瓷器和民用瓷器,许多珍品还作为礼品被宋延转赠与辽国,所以在北方辽代贵族墓葬中也常有  相似文献   

5.
王志军 《收藏》2013,(3):138-140
越窑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陶瓷发祥地,首先出现在春秋时期的越国。至东汉时期,在绍兴等地已经能烧制出釉层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的青釉瓷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越窑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心窑场也从上虞逐渐转移到余姚的上林湖地区。唐代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清纯,与北方的邢窑形成了当时瓷器"南青北白"通行天下的局面,并且进入了宫廷。越窑瓷器以其美若春水的青绿釉色在当时的瓷器中独享美誉。五代至北宋时期,越窑继续为钱越和赵宋宫廷烧制秘色瓷器和民用瓷器,许多珍品还作为礼品被宋延转赠与辽国,  相似文献   

6.
张佳宏 《收藏界》2013,(6):127-130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我国唐代最著名的青瓷窑口越窑和白瓷窑口邢窑釉的化学组成,本文将接着介绍我国古代其他著名窑口瓷器釉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7.
林亦秋 《收藏》2008,(1):49-51
1998年,印尼爪哇海峡勿里洞水域发现了一艘触礁沉没的唐代船只,在沉船附近有巨大的黑礁石,沉船便被称为“黑石号”。沉船上发现中国唐代出产的瓷器、金银器及铡镜等共6万多件。瓷器包括5万多件湖南长沙窑器,几百件越窑、邢窑器和白釉绿彩器物。“黑石号”成是从扬州出航,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3,(10):74-77
旧时唐代陶瓷器的收藏,以唐三彩最为人称道;越窑与邢窑瓷器较常见,绞胎瓷器的数量较少;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长沙窑即铜官窑瓷器,这与它被发现的时间较晚,且又属一个地域性较强的窑场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沙窑——一个未见于文献著录的古代瓷器窑址,经过近年来多次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长沙窑瓷器在烧制时已能在釉中和釉下成熟地运用包括铜红色在内的各种颜色。这一工艺开创了中国釉下和釉中彩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有人提出四川的邛窑瓷器在铜红色的运用上要早于长沙窑,但邛窑瓷器的地域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王晓海藏 《垂钓》2010,(1):88-88
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唐代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它主要是指唐代越州所属的绍兴、上虞、余姚等地瓷窑烧制的瓷器。  相似文献   

10.
正瓷器生产者根据瓷器需求者的特定要求进行瓷器的设计、制作,即被称为"瓷器定制"。瓷器定制古已有之,据今日的瓷器遗存来看,定制主体多为皇室、官府,如唐代邢窑"官"字款器物,宋代汝窑、钧窑的"奉华""聚秀""重华宫"款识器物。元代,部分瓷器是由皇室贵胄个人或官府定制,如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制的"枢府"款瓷器(图1)、元文宗时期设立掌管皇  相似文献   

11.
正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颜真卿亦有诗赞"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其中"白瓷""素瓷"指的应是唐代邢窑的白釉瓷。邢窑遗址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随着不断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到目前为止河北省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发现隋、唐、五代、宋金、元等时期窑场遗址约30余处,总面积达300余平方公里。遗址内出土各类瓷器标本万余件,有碗、盘、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寻宝     
《集邮博览》2013,(4):22
"盛事重典藏",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鉴赏和收藏文物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每件宝物的背后都有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一段精彩神秘的传奇,一页铭刻历史的篇章。让我们近观国宝,收听故事,细品历史和过去。中国有三千年的青铜器文化史,商朝的工匠,将铜与锡或铅放在一起,在高达一千度的炉温下冶炼成青铜器。从祭祀大器到日用器皿、兵器饰物,无不雄浑奇巧。器身装饰的饕餮纹、夔纹和各种动植物纹样,繁缛华丽……青瓷、白瓷、粉彩、青花……中国的瓷器种类繁多,不同朝代的帝王对瓷器的喜好不同。越窑、邢窑以及南青北白的出现,因此就有了著名的元青花、明成化、清三代瓷器。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8,(12)
正长沙窑是我国唐代一个著名的古瓷窑,上溯初唐,中后渐盛,晚唐鼎峰,五代衰落。窑址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和石渚湖两个地区,依山临江,交通方便。唐代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陶瓷制作也上升到一个更高水平,出现了以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为代表的两大特色,号称"南青北白"。而地处当时丘陵腹地、经济相对落后的湖南燃起冲天窑火,横空出世了精美的彩瓷——长沙窑。长沙窑为何能与唐代名品"越青"和"邢白"媲美?长沙窑的技工们创造性地在青釉下加绘彩色花纹,冲突了单色釉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形成了"南青北白  相似文献   

14.
周文昭 《收藏》2012,(4):46-51
展览名称:千年迷梦——邢窑陶瓷艺术展展览时间:2011年12月20日至2012年3月20日展览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说起邢窑,人们眼前浮现的首先是它烧造的白瓷。陆羽曾有"邢窑类银,越瓷类玉""邢窑类雪,越瓷类冰"之语。唐大中初年,有位善调音律的郭道源,"善击瓯,率以越瓯、邢瓯共十二只,旋加减水于其中,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以白瓷、青瓷为击打乐器,声音曼妙。其时,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已形成"南青北白"局面。  相似文献   

15.
伍秋鹏 《收藏界》2012,(2):56-58
邢窑是唐代白瓷的代表,以釉色"类银"、"类雪"而著称于世,可与南方越窑烧造的青瓷相媲美。唐代李肇在《国史补》中说:"凡货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记。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为盖,革皮为带,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根据考古调查与发掘资料,邢窑的窑址分布于河北内丘及临城境内,  相似文献   

16.
张必萱 《收藏》2013,(3):44-51
千峰翠色——越窑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早在东汉时就烧成了中国最早的成熟青瓷,揭开了人类瓷器史的第一个篇章。越窑的烧造历史自东汉一直持续到南宋初,长达1100余年。越窑青瓷一直是备受青睐的日常生活用具和贡瓷珍品,不仅上贡朝廷,下供庶民,而且远销亚洲、非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唐宋时期是越窑的鼎盛期,越窑青瓷以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如冰似玉的釉色赢得了文人墨客的赞赏,赞美越窑的诗句如陆龟蒙: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7,(10)
正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赞"邢瓷类银""邢瓷类雪";李肇在《国史补》有"内丘白瓷既"的记载;元稹的《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中又有"烘透内丘瓶"的描述……这些都是唐人对邢窑的赞誉与评价,总体给人的印象:邢窑是白瓷的重要产地,白瓷是邢窑的招牌产品。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邢窑开始,一次次发掘成果不断颠覆着人们对邢窑的认知——邢窑不只是白瓷的缔造者,还是许多色釉瓷的故乡。  相似文献   

18.
张必萱 《收藏》2013,(5):44-51
千峰翠色——越窑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早在东汉时就烧成了中国最早的成熟青瓷,揭开了人类瓷器史的第一个篇章。越窑的烧造历史自东汉一直持续到南宋初,长达1100余年。越窑青瓷一直是备受青睐的日常生活用具和贡瓷珍品,不仅上贡朝廷,下供庶民,而且远销亚洲、非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唐宋时期是越窑的鼎盛期,越窑青瓷以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如冰似玉的釉色赢得了文人墨客的赞赏,赞美越窑的诗句如陆龟蒙:  相似文献   

19.
林华东  陆玲玲 《收藏》2008,(12):50-56
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最早的瓷器是青瓷,而最早烧造青瓷产品的窑场就是越窑。越窑不仅历史最为悠久,而且规模最大,烧造时间也最长,其窑场主要分布在绍兴和宁波地区,因而可以说浙江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20.
定窑是古代北方著名的窑场,窑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曲阳县宋代隶属定州,故得名定窑。定窑始烧于唐代,以烧造光素白瓷为主,分精粗两种,精者与邢窑难分伯仲。到宋代定窑工匠改革烧造工艺,始创覆烧法,产量剧增,并以刻花和印花装饰瓷器,遂使定窑名扬天下,北宋早期曾经一度为宫廷进贡,主要品种是盘、碗等日用瓷器。定窑盘、碗多采用覆烧法,口沿露胎没有釉,俗称"芒口",使用时不尽如人意,需要另镶金、银、铜口。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