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量减少能不能用倍数?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说.“数目增加可以用倍数或分数来表示;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表示,不用倍数。”(见《语文基础知识》第三册第十五页)中等师范学校数学课本说:“如果一个数扩大(或者缩小)若千倍,另一个不变,那么它们的积也扩大(或者缩小)同数倍。”(见《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和教法》第一册第四十七页)两本教材的提法显然是矛盾的。学生听语文老师讲一套,  相似文献   

2.
<正>比不仅可以沟通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中的许多问题也可以转化成比来解决。可以说,比的概念教学在小学阶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在比的教学建议中给出了相关解释:“如果仅从形式上看,比是除法关系的另一种表示方式”“长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比来表示”。基于教材的内容编排和教参的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一般设计如下:(1)出示倍数关系的情境,引出用比来表示,  相似文献   

3.
一数词的小类1.0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中数词分基数、序数、倍数、分数、概数、虚数和问数七小类。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4期的《一个命题,两种观点》一文,笔者认为“被除数就是分数的分子”这一命题是错误的。理由是:除法和分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除法可以改写成分数形式,在改写时,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它们之间的区别是:除法是一种运算,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如12千克。它们之间并不是等价的,所以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而不能说“被除数就是分数的分子”。部分教…  相似文献   

5.
我拜读了本刊96年第1期第32页《谈一类分数文字题的教学》一文,受益匪浅。但是,也有一点不同看法,提出与丰玖英同志商榷。 众所周知,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重要不同点是它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值,又可以表示两数或两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相似文献   

6.
含有数目的单词有以下几种情况:表示数目“一”;表示时间;表示倍数、频率等;表示数目的其他单词。  相似文献   

7.
如参考文献[1]和[2]所述,重构分数概念教学路径,先落脚于“分数是一个数”的维度,教学分数“表示数量的多少”的含义,这一阶段,分数都带着量纲(单位),类似于自然数的基数含义(本文中将这样的分数称为“表示数量的分数”,简称“量”);再落脚于“分数是一个比”的维度,教学分数“表示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含义,这一阶段,分数都不带a纲(单位),类似于倍(比)的含义(本文中将这样的分数称为“表示关系的分数”,简称“率”)。  相似文献   

8.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1,(21):44-45
分数和百分数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二者的区别:(1)意义不同: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是对两个数量间进行倍数比较得出的数,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比、百分率。如可以说“1米是5米的20%”,但不可以说“一段绳子长为20%米”。因此,百分数后面不能带计量单位名称(即百分数是不名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甲数是3,乙数是4,甲数是乙数的34…  相似文献   

9.
数量表达的常见错误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倍数、概数使用的错误倍数是由基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三倍、十倍”。它只能用于数量的增加,不能用于数量的减少。在表示数量减少时用倍数,是数量表达中最常见的错误。例如: ①彩电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比过去下降了三倍。  相似文献   

10.
1.2/8表示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也可以表示把()个单位平均分成三份,取其中的()份。(可安排在《练习十八》练习之后。答案略。) 2.除法与分数有什么主要的区别?a÷b的商写成分数a/b的形式时,a、b应该是什么数?(可安排在《练习十九》之后。答案: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解决把一个量平均分成几份或比较两个量的倍数关系的计算方法,而分数是表示一  相似文献   

11.
一、“A be 倍数 as 形容词原级 as B”的形式Thisnewbuildingisfourtimesaslargeastheoldone.这座新楼是那座旧楼的四倍大。Thisriveristwiceaslongasthatone.这条河是那条河的两倍长。注意:用times表示倍数,一般只限于表示包括基数在内的三倍或三倍以上,表示两倍可以用twice或double。二、“A be 倍数 形容词比较级 than B”的形式Thisnewbuildingisfourtimeslargerthantheoldone.这座新楼是那座旧楼的四倍大(比旧楼大三倍)。Thisriveristwicelongerthanthatone.这条河是那条河的两倍长(比那条河长一倍)。注意:“A n times larger tha…  相似文献   

12.
试论双音节数词的表数功能谭汝为双音节数词在文言诗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它除直言实指数目外,还具有表示倍数。分数和约数的多种功能。一表示倍数双音节数词表示倍数,典型地体现在以二数之积表述具体年龄的功能上,如:(1)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南朝陈·...  相似文献   

13.
来稿择登     
来稿择登分数、百分数是两个不同概念。分数既可表示两数的倍数关系,又可表示一个确定的数量,因此可以带计数单位。而百分数仅能表示两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计量单位。此外,尽管百分数与分数可以相互转化,但它们仍不能等同。比如,虽然也读百...  相似文献   

14.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即“总量”与“部分量”“甲量”与“乙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如:“畜牧场共养山羊和绵羊4800只,山羊占3/8,山羊、绵羊各有多少只?”这道题是以总只数4800只为整体“1”。把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山羊占总数的3/8,求山羊有多少只,就是求4800只的3/8是多少。另一部分是绵羊,占总数的(1-3/8),4800只的(1-3/8)是多少即是绵羊数。求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整体“1”。这些都属于“甲乙两个量之间”或者说“总量和部分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如果用“标准量”表示整体“1”,用“倍数”表示分数(百分数),用“比较量”表示与整体“1”有倍数关系的量,可用下列  相似文献   

15.
数词小议     
数词除了表示数目之外,在汉语里用法十分灵活,很多时候不表实数,而是表示虚数。同时,数词还具有文化色彩、神秘色彩、地方色彩。恰当使用数词,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因此,数词也可用作多种修辞手法。一、数词的活用1.“三”或“三”的倍数表示“多”。在汉人心目中,3是多,3的倍数,6和9也是多,6和9的倍数12、36、72、108、360、720,等等,也都是多。清人汪中在《释三九》中说:“三者数之成也”,“九者数之终也”。“先人之措辞,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九以见其极多。”所以,…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3页。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能用实际的操作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并正确地读、写分数。  相似文献   

17.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和因数》中"数的世界",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改动,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用a÷b=c表示a能被b整除,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和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用ab=n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材这样改动后,不出现了整除概念。  相似文献   

18.
1、“比和比例”一章中几组容易混淆概念的主要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一)除法、分数和比:联系密切表现在①a÷b=a/b=a:b(b≠0)②它们的基本性质相似,区别在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是表示两个数(或量)的倍数关系。 (二)比和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所以比是比例的基础(组成部分);比例是比  相似文献   

19.
一、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册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法,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2.通过经历从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98—100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