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力强 《中国教师》2010,(Z1):442-442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创设适当的语文教学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中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充满着感情色彩。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单纯地去学知识,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却容易被轻视的一个部分,一名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对语文教材的解读和研究极为重要。目前,中学语文教师处理教材的策略各不相同。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加倡导语文教师们要学会用教材去教,而不是简单地去教教材。借助语文教材这个跳板,应当试图达成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语文教材可以是个性化的阅读篇目、可以是理解语文知识的例子、也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媒介。在教学后更是要积极反思,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处理语文教材不仅要深入挖掘语文课文的主旨内涵,更是要立足课标、立足学情、立足未来,让教材成为指导教师更有效地教、学生更高效地学的基础性工具。为践行课标中不同维度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当学会在教学实际中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材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不管关于语文的讨论如何热闹,朴朴实实的语文只管凭实实在在的功夫去真真切切地教。还语文以本真,以本色教人,将学语文用语文的经验心得认认真真地交给学生,将花花绿绿的东西从语文课堂扫地而出,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找回语文的尊严。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语文教学伴随着巨大的惯性进入一个超越现实的伪科学的泥淖 ,教师和学生束缚在一个虚拟的学语文的环境中 ,本末倒置地去“研究”语文 (为了应付考试 ) ,而不是实事求是地去“学习”语文。文章针对这一现状 ,从课程与教学的结合上提出了科学地界定“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的看法 ,即处理好课内、课外语文学习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部分中师生认为没有必要花多大功夫去学语文 ,因而对学习语文兴趣不浓 ,学习效果欠佳。针对此情况 ,作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 :只要在语文课上讲出了文章的韵味 ,运用文学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就可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使语文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习语文忌速成,因为学习是急不来的,要知道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那么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知识在于运用,运用在于实践。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地去学,不断地去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学到真本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学事业的不断改革,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了,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创新;而且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将“先学后教”的模式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就一定可以提升小学生语文教学质量,并让学生在探索性的语文活动中去都能有所成长。笔者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本文主要是对“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对语文教学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学语文是需要感情的。麻木的人只会学死板的语文,当然也学不好语文。语文教学更要讲一个“趣”字,一个“情”字,一个“活”字。我们常常高喊让学生去感悟、去感知、去体验,但我们往往少了些耐心,少了点童心。  相似文献   

10.
在资源相对贫瘠的农村教学中,挖掘农村独特的教学资源,成为每个农村语文教师新的历史任务。农村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淳朴美好的风土人情、厚重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等,均是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的好素材,它可以更好地从知识上、情感上来感染学生。作为老师,应该以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去叩开学生探究生活、自然、身边文化底蕴的心灵之门,让学生把五彩斑斓的现实内化为情感顿悟,把学语文与生活完美地相融合。  相似文献   

11.
初中学生想要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兴趣非常重要。兴趣是初中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它可以让学生带着激情去学习语文,让可以学生更加用心地学习语文;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聚精会神地去吸取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本文依据心理学家对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特点的调查研究,再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谈谈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谢晖 《现代语文》2011,(12):33-34
语文教学有一个较其他学科更为突出的问题:学的内容不一定能直接地考,考的内容有时又不能系统地去学,这是语文教师所处的窘境。该如何处理好学语文与考语文的关系呢?这个问题若不能较合理地得到解决,语文教学可能会陷入困境,甚至绝境,因为作为受者的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考试,对授者的教授内容加以选择。对此,笔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信号作用、感染作用和动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它是沟通学生与作家作品情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满怀情感地去教,学生满怀情感地去学,二者才能达到完美的结合,使语文教学产生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刘晨强 《考试周刊》2011,(10):49-50
教学二十余年来,常有学生问我:怎样学好语文,怎样提高作文成绩?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去读书吧,多读,反复读。"这看似简单的回答,实则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它道出了学语文的真谛。诵读是学语文的有效手段,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其他学习方法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陈燕琴 《教学随笔》2014,(10):20062+62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一门课程的动力源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读,去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兴趣,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资源可以从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去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是怀着喜好的情绪去学,还是怀着厌恶的心情去学,其效果大不相同。有兴趣,可以使之专心致志,执着一念,情味无穷,精钻深研;无兴趣,则会导致其似学非学,心不在焉,如坐针毡,敷衍塞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一、引发兴趣,激起渴望。每期开学之初,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灵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新课本的全册概貌和特点,引发兴趣,使学生自觉浏览全书,初步感知书中有许多吸引人的内容,激起他们的求知渴望,为分课学习打下初步基础。如:我在上高中一年级  相似文献   

18.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钻研,加以克服,并把它当成乐事来做。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和新教育理念要求语文教师着眼于生活,树立大语文观,进行开放式教学。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急功近利,着眼于考试、考分,日常文本教学肢解成了考纲、考点,课堂上经常谈的是考试秘笈,练的是考试技法,语文课很少去开掘语文价值,更别提滋养心灵、提高人文素养了。因此,学了多年语文,仍不谙人情世故,不懂基本礼仪。生活时时处处离不开语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我们的生活就缺少了和谐,缺少了品质。  相似文献   

20.
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并不是十分重视,因为语文成绩的提高不如数理化等其他理科科目来得快。甚至是有些同学花了时间去学,在一段时间内也看不到十分明显的进步,于是产生一种倦怠心理,就再次选择看轻语文。但实际上,在各类考试中,语文恰恰是决定了每位同学的最终归属。所以,怎样让语文成为学生喜欢学的课程,怎样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语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