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们曾经被《新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小资情调的杂志,那是一个很好的品牌。”主编李迪生在新华传媒工场的一次沙龙上说,《城市画报》所有的营运工作都是围绕品牌进行的。“我们的推广,我们的采编人员,我们的广告,我们的发行人员,一切围绕这个中心推进。”  相似文献   

2.
报刊发行策划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锋 《中国编辑》2006,(3):36-39
在国内报刊界,采编和发行两个部门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一旦发行出了问题,采编部说发行部没做好,而发行部埋怨采编质量差,相互指责。采编和发行的关系,《华西都市报》曾经做了这样的比喻,“编辑记者编织出美丽的花篮,发行员投递美丽和新鲜!”即使是美丽的花篮,如果不能及时销售出去,鲜花就会蔫了。国内有的报纸新闻策划做得不错,但由于忽略发行策划,贻误了战机,使得报纸经营长期难以翻身。因而,要积极营造采编和发行之间“互信、互助、互通”的氛围,使双方在观念上相互认同,在发行问题上达成一致,才能共同开创发行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曹海峰 《新闻世界》2008,(9):103-103
众所周知,一张报纸办得好不好,关键看三个指标:采编、广告和发行。就都市报而言,在采编、广告和发行三个环节中,采编无疑是要付出成本的,发行也基本上是烧钱甚至巨亏的,都市报的赢利指标主要是依靠广告实现。也就是说,看上去,只有广告在“挣钱”,这是都市报常态的但未必科学的赢利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都市报内部,渐渐形成一种“广告挂帅”、“广告压倒一切”的观念,采编和发行似乎成了广告这个大佬的可有可无的跟班。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中国媒体发生变局,报业市场陷入困境,传统报纸的强势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在这一年中,《大河报》坚持采编,广告,发行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以应对变局为主要工作目标,提出了强化“三个长字”战略思想,即善于让长处更长,尽量把短处补长,着力抓好的增长。由于坚持在创新中求突破,《大河报》在这场变局中,逆势而上,稳步发展,成功地走出了媒体变局的拐点。[编按]  相似文献   

5.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以《羊城晚报》为核心,下辖《新快报》、《羊城体育》、《民营经济报》、《可乐生活》等子报,是中国新闻媒体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成果比较显著的报业集团,至今已先后开发与建造了新闻采编、资料检索、图片管理、网站制作与发布、财务管理、广告管理、发行管理,数字印刷管理等多种类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6.
张晓虎 《传媒》2008,(3):68-70
采编、发行、广告构成报刊经营的三要素。采编是报刊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业界一直有“内容为王”的说法,这也体现了采编在报刊经营三要素中的重要位置。由于中国报刊市场的特殊国情,采编并没有像广告和发行一样被纳入到市场运作体系,事实上大多数的情况是采编与经营(广告和发行)分离。但是由于报刊经营是一个整体,三个要素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7.
谢健 《新闻实践》2006,(12):44-45
所谓“三轮”,笔者在此的定义是一家报社的采编、发行和广告,“三轮驱动”即采编、发行和广告互动。在众多报纸中,“三轮”被称为“三张皮”,采编、发行和广告三个环节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缺乏有机的衔接和统一的协调,甚至经常由于管理者立场不同、利益不同而相互扯皮、相互拆台,出现不同程度的内耗。  相似文献   

8.
尹涛 《报刊之友》2008,(6):25-27
采编、发行和广告是当代媒介经营的“三驾马车”,但发行历来不受重视,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本刊开设的“报刊发行”专栏,将把媒介发行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希望能为国内百万发行人搭建一座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本栏目坚持“写发行人的话,为发行人说话”,致力于提供实用的发行资讯,传播发行前沿理念,推介发行界的经典案例。这里的文章要求贴近发行实际、贴近发行生活、贴近发行人员心理。同时,坚持“大发行”理念:不坐而论道,就发行论发行,要从发行的视角来看媒介经营,从发行的视角来观照采编、广告以及其他媒介事件。欢迎全国发行人以及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人士踊跃来稿,来稿题材不限,字数不超过5000字。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2007,(6):48-48
美国《新闻周刊》5月7日发表文章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发生后,各新闻机构把自己的人马部署到了弗州布莱克斯堡。同时,《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和《时代》杂志的商业运作也忙碌起来。每家都在谷歌或雅虎上购买广告,这样,只要有人搜索“弗吉尼亚枪击案”一词,它们的链接广告就会在页面的显著位置出现。  相似文献   

10.
试析《著作权法》中“发行”的意义范居让《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中10次使用了“发行”这个词汇。同时,在著作权、使用权、出版权中包括有发行权;在出版、传播等词里含有“发行”的意思。正确理解《著作权法》中“发行”一词的意义,对掌...  相似文献   

11.
甄西 《出版参考》2007,(10S):35-35
《富爸爸穷爸爸》在美国成为“百万册畅销书”。这本书的作者属于美籍日本人的第四代,年轻时因从事商务活动取得成功,积累起巨大的财富。作者在书中讲解了金钱哲学,这是一本以前不曾有过的有关金钱的图书。在日本发行销售以后,同样出现了爆炸性的行情,同样是“大安打之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产业     
《人民日报》等三家中央党报取消刊登形象广告 据多家综合媒体和专业媒体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分别于5月10日和5月11日刊登公告,决定取消刊登形象广告(以新闻形式刊登的有偿形象广告,被业界称为“软广告”)。辽宁发行集团公司和印刷集团公司独立运营 据《中国图书商报》报道,辽宁出版集团日前举行揭牌仪式,辽宁发行集团公司和辽宁印刷集团公司从辽宁出版集团中分离,正式独立运营。两家集团公司分离后将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辽宁出版集团作为省政府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主体实行控股,依法行使资产收益、重大…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13日,《南方周末》D29版下半版,一则广告吸引了全中国记的眼球:《南京晨报》30万年薪招聘部室主任!广告中,《南京晨报》宣布:要招聘新闻业务部室主任8名,年薪30万,其中南京新闻编辑策划部主任、评论部主任、热线特稿部、财经证券部、科教卫部、专、副刊部、化部主任各1名,美术总监1名;还有其他采编岗位若干,平均年薪8万元;编辑记试用3个月,主任试用1—2个月。”  相似文献   

14.
据泽特(英国《每日邮报》总经理)介绍,《每日邮报》共有员工近1100人,其中采编部门有500来人,广告部门120人,发行部门110人,印刷厂有400人。对这么多员工,公司是怎样考核他们工作表现的呢? 泽特介绍说,对一张报纸的员工来说,最基本的考核标准就是看发行量。如果发行量上升了,他们就是成功的;如果发行量下降了,他们就是不成功的。不过具体说来,《每日邮报》对经营管理人员和采编人员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和薪酬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丁汉青 《青年记者》2004,(10):64-66
“广告是报纸的血液”,这是站在报纸的角度来谈广告;如果将角度换至读的话,可以说“广告是可以在报纸上看到的必要的资讯”。《纽约时报》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读口味千千万万,基于众口难调的考虑,可以推断,容量越大,内容越丰富的报纸“广告大餐”越有可能对读“有用”。以2004年6月16日(《纽约时报》为例,当天该报广告版面至少约占总版面的  相似文献   

16.
查灿长 《新闻界》2007,(1):105-106,124
我国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起源于19世纪的广州、香港和上海等沿海“开埠通商”地区,如1833年8月1日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53年9月1日在香港出版的《遐迩贯珍》月刊、1861年11月在上海发行的《上海新报》、1867年7月在上海创刊的《万国公报》、1872年4月在上海创刊的《申报》及1893年2月在上海创刊的《新闻报》等等,这些中国近代最早刊登商业信息广告的主流中文报刊,构成了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荣辱榜     
《青年记者》2008,(1):2-3
2007年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名单;江苏昆山市出怪事:“全国发行报纸”刊登假币广告;《读者》海外版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录;《欧洲时报》社长荣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相似文献   

18.
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楚天发行总公司组建5年来,坚持改革创新,使集团发行事业生机勃勃:发行种类发展到《湖北日报》等5报4刊;《楚天都市报》的发行量位居全国综合性日报第8名;《特别关注》成为全国又一个过两百万大刊;实现250余万份省内期发总量,近3亿元的销售规模;2005年被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协会评为“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先进单位”。 上述成就的取得,是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实践的结果。他们的创新主要体现在: ——有效整合网络。通过对网络的有效整合,建成了覆盖全省、完全自主、统一管理、布局合理、时效快捷的专业化报刊发行网。 ——管理创造价值。制定了以目标责任制为中心的人事、财务、质量、后勤等整套的工作规章和工作细则,使发行工作朝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以人为本”强团队。开展有计划、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工作,挖掘人才潜力,造就一支能吃苦、善打硬仗的发行员队伍。——服务也是竞争力。开展了“星级投递服务”及“客户服务年”活动,形成了发行质量管理、监控、评比、奖罚一整套的管理模式,赢得了订户的信赖。2005年开始,启动“客户呼叫中心”项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效益讲求最大化。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范围,相继开展了外报外刊、直投广告、纯净水配送及旧报刊回收等经营业务。 本刊特分两期刊发相关的总结和思考,以飨读。[编按]  相似文献   

19.
办刊物是一门大学问,除了选题、内容、作者、发行、广告等等之外,刊物中文章标题、每一期的目录和上在封面上的要目的处理实在是不能忽视的问题,这里我把我编《文史知识》的体会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传媒》2006,(11):38-38
一报在手,应有尽有 2003年至2006年,《今晚报》连续4年被世界报业协会评为“世界报业发行百强”。2004年至2006年,《今晚报》连续3年入选世界品牌大会公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06年以来,《今晚报》实施了调整、优化版面的。三步走”,在全国最早形成了一系列。报中报”的“套报”。目前,所有广告经营实体收入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