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当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老师孔子坐,孔子说:“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就显得拘束,你们平时不是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想要了解你们从而任用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听了老师的话,子路率先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只需三年功夫,就可以使国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子路的对答,不以为然,报之一笑,对冉有、公西华的回答也是不置可否。后来,其他几个弟子离开,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才对曾皙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质疑的价值     
我们这个民族数千年生活在专制压抑下,国民大都以皇上、权威、名人、书本和古之圣贤为真理之标准,但质疑、批判的火花始终没有熄灭。其中“学贵有疑”就是一例。孔子时时教育弟子要“多闻阙疑”。事实上真有弟子敢与他叫板,子路便是突出的一位。一次晋国范氏的家臣佛邀请孔子前去,急于出仕的孔子跃跃欲试,立即遭到子路的“问难”:老师您曾经说过,君子是不到坏人那里去做事的,现在佛在中牟叛乱,老师却要去,这怎么解释?孔子哑然,但还是打消了前往的念头。清代著名学者戴震6岁时读《大学章句》问老师:“《大学》是周朝的书,而朱熹是宋朝人,他怎…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特别精采 ,生动地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在讨论问题时 ,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循循善诱 ,传神地表达出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那种和谐融洽畅说欲言的氛围 ,令人为之击掌叫绝。但令人遗憾的是 ,当子路发表自己的见解后 ,作为老师的孔子有意或无意地那一“哂之” ,却让人感到有些残忍和不平。这温柔的一“哂” ,“哂”掉了孔子作为“圣人”应有的大度和宽容 ,“哂”出了古代教育思想存在的弊端和缺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正陪孔子坐着 ,孔子很自然地问起各位弟子的志向 ,孔子说 :“你们平…  相似文献   

4.
案例:“老师,我实在受不了了,我真的……真的想逃离这令人生厌的语文课堂……”新学期,高一重新分了班。为了了解学生对我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开学一周后,我让学生写下了“我的语文课堂”的话题作文。看了30多篇对我的教学充满溢美之词的习作后,我心中的高兴劲无以言表。正得意的时候,冷不丁,上面的几行文字跃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一下被厚厚的冰块包裹。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应由封闭走向开放。这是一个新的话题,也是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到底怎样的课堂才是开放的?怎样的教育才是学生所需要的?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一个场景。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一块儿享用……”颜回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孔子微微地…  相似文献   

6.
无法逃离     
有人说“人类”即是“人累”,而“凡人”即是“烦人”。人很累,而且人很烦。所以很多人想要逃离,逃离这个让人很累也很烦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现实。因为我们面对不了它,所以想逃离;因为我们接受不了它,所以想逃离;因为我们改变不了它,所以想逃离。我们在它面前,显得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7.
佚名 《师道》2003,(3):53
大学公选课上,老师和同学对爱情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问:“作为一名大学生,你们想不想谈恋爱?”大一:“该出手时才出手。大二:“众里寻她千百度。大三:“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大四:“我等到花儿也谢了。问:“你们选择对象的标准是什么?”大一:“相貌、财富、学识……一个都不能少。”大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大三:“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大四:“处处要小心,慎防节外生枝。”问:“你们对爱情的态度是怎样的?”大一:“爱情存永远,一个永流传。”大二:“我不要你的承诺不…  相似文献   

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生动地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讨论政治、学术、志向等问题的情景,既反映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也传神地展示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循循善诱、含而不露的教育风格。 但是,作为老师的孔子对子路的那一“哂”,却实在难以让人恭维,依今天的眼光来看,那是对富有豪侠个性的学生的温柔的扼杀。 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正陪孔子坐着,孔子很随意地问起他们各自的志向:“你们平常总是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想干什么事情呢?”老师的话音刚落,子路就“率尔(轻…  相似文献   

9.
案例:(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我看见小鹿在草地上奔跑……”“我看见一条小虫躲在青草丛里……”“在清清的小河里,我看见小鱼在学游泳……”“乌龟爷爷在河边散步,我一会儿就和它成了好朋友……”“我认识……”“让我来……”“老师。喊我……”……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跃跃欲试的神情、情不自禁的话语、天其烂漫的指点……老师娓娓动听的描述、循循善诱的点评……这一切的一切,是在上课,上语文课。可绿绿的草地,矮矮的小树林,清清的小河,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又让人感到这不是在上课,而是在逛公园,做游戏。这是一年级的语…  相似文献   

1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一篇很合乎学校教育实际的课文,它不仅反映了教学民主,也反映了孔子的人生理想。学习时,我们不妨打开这篇文章,走进两千多年前孔子上课的那块大草坪,做一回孔子的学生,体会一下远古的课堂气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学生坐好了,老师开始讲课。这是一节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谈理想”。老师先来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大家跟老师学习,千万不要太拘束,我能做你们的老师,只不  相似文献   

11.
因材施教     
2500年前的曲阜。这里曾是当时东方文化的中心。 这一天,天高云淡,红日稍偏,孔子在杏坛的亭子里弹琴,公西华陪侍伴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洄从之,道阻且长; ■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一曲弹罢,孔子抬起头来,这才发现子路仗剑站立亭边,还沉浸在乐曲的余韵里呢。 “仲由,有什么事吗?”孔子问道。 “老师!”子路这才双手抱拳作揖道,“我来请问一个问题:听到有好事,就行动吗?” 孔子马上严肃地回答他说:“有父亲、兄长在,怎么可以听到就行动呢?” 子路又拱一拱手说:“我知道了。” 子路退…  相似文献   

12.
最大的麦穗     
犤读故事犦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弟子们一边低着头…  相似文献   

13.
交谈与交心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非常善于与学生交谈。一次闲坐,他对弟子们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想了解你们,那么会怎么样昵?)循循善诱的引导弟子们畅谈自己的理想抱负,于是子路急切地说出自己的治国安邦之策,随后冉有、公西华也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只有曾点有点迟疑,孔子开导他:“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打消了曾点的顾虑,  相似文献   

14.
传道     
秋天,师父召集三个弟子,说:“你们日夜诵经,但未能悟道。此时节正是明道的时候,你们去后山悟道吧。”弟子们领命而去。夏天,师父再次召集三个弟子,说道:“你们抬起头,看着我的嘴。”师父张开了嘴,看到三个弟子眼中一片迷茫,便重新闭上。“唉,我的牙齿都掉了吧?”“是……”师父  相似文献   

15.
生气的艺术     
邹俊 《教书育人》2008,(5):69-69
有一次,我询问听课的500名老师,是否记得在大学受教育的时候,有老师告诉过你们:“孩子们会经常惹你们生气,惹你们发怒,当你们生气的时候,你们应该这样做……”  相似文献   

16.
一日,我在办公室无意听到了李老师的慨叹:“又要在我们班上公开课,下午的课又泡汤啦!”“这不是挺好的嘛!你们班学生脑子活,发言积极,上课老师都点名借你们班上课。”周老师发表了看法。“就是,就是,学生优秀、班级出名,这可都是你平时班主任工作做得好!”王老师附合道。“李老师,知足长乐嘛!下午的课明天补上也是一样的,更何况你们班孩子那么聪明……”我也开始劝李老师。……“哎呀,你们可有所不知啦!老师们都借我们班上课,一会儿要求学生回去做平形四边形,一会儿又要求做长方体、正方体,有时还要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而且一节市级公开课,…  相似文献   

17.
一个圆     
今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语文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说:“你们看见这个圆,知道它是什么吗?”我想了想,连忙站起来说:“老师,是地球吧?”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小明站起来说:“是泡泡吧?”红红说:“是足球!”……过了一会儿,老师又问:“同学们还想到了什么?”王洁站起来回答:“我们在操场上吹泡泡,泡泡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又不见了。同学们吹着,笑着,玩得可开心啦!”我也大声说:“中国的足球队员团结一心,终于走向了世界!”老师连声说:“同学们想得真好!”同学们都纷纷发言……这真是一堂有趣的语文课。评语这是…  相似文献   

18.
陈静 《甘肃教育》2004,(12):16-17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个老师在一所幼儿园的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小朋友们.你们想象一下,这个圆可能是什么?”结果在两分钟内,小朋友们说出了22种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这是一个苹果;还有一个小朋友说,这是老师的大眼睛……这位老师拿同样的实验到大学一年级去做。要学生们想象一下黑板上的圆是什么。结果两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学生发言。老师没办法,只好点名清班长带头发言。班长慢吞吞地站起来,迟疑地说:“这——大概是个零吧?”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大教育家,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子路则不但名列七十贤人之中,而且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子路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姓仲名由,子路是其字。他性格豪爽,质朴而粗俗,却又好勇斗狠,只比孔子小九岁,在拜孔子为师以前,不但对孔子一点也不尊重,甚至还“陵暴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哪里将他放在眼里。孔子却看出子路有很大的可塑性,一心要将他引上正路,因此不但不生气,而且每次见到他,都能以礼相待。渐渐地,子路被感动了,开始主动接近孔子。一天,孔子问子路:“你喜好什么?”子路几乎不假思索地说…  相似文献   

20.
《招生考试通讯》2013,(12):I0001-I0012
故事类 一只口渴难耐的鸟儿看见一股“长”在树上的“喷泉”.原来是河里的大鲵在喷水。小鸟好奇地问:“大鲵,你不在河里捉鱼虾.怎么在这里喷水呢?” 大鲵说:“你们飞在高高的天上,很难发现水源,这是为你们鸟儿准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