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文泉 《今日科苑》2010,(18):67-67
李白的诗无论从其数量上,还是其艺术魅力上,在中国古代诗坛上都是佼佼者,他的诗不仅给人留下了艺术上的享受,而且也留下了他所处年代历史和他人生追求历程的烙印。通过他的诗,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李白复杂的人生以及他多元化的思想,认识了李白在坎坷中乐观、豪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人生积极进取追求人生理想的人格魅力,给后世人们在精神上和文学创作上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具有深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经是清华园"小主人"的杨振宁没有料到,1997年6月2日这一天,当他年逾古稀之时,他又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的身份回到了清华园,回到了为他的人生和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的所在,在以人生为轴心、事业为半径的漫漫旅程中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相似文献   

3.
正在1960年好莱坞最卖座的影片《伟大的骗子》中,主人公托尼·科提斯有几十个假身份,骗倒了无数人。其实所有这些故事都取材于一个真实的人物——冒充大师德马拉。德马拉成功冒充过好几个人的身份,也自己伪造过身份,但凡是了解德马拉人生经历的人,都对他充满了同情和欣赏,没有丝毫的厌恶和排斥。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丁佩剑,安徽省蒙城县人。他曾经为了人生的梦想,满怀着希望,于1974年3月来到黑龙江省方正县,在宝兴乡石家村落了户。经30多年的拚搏,这个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他不但有了比较显赫的身份和诸多的荣誉,而且更主要的是,他为方正县乃至全国的水稻生产闯出一条丰产新路。  相似文献   

5.
曾经是清华园“小主人”的杨振宁没有料到,1997年6月2日这一天,当他年逾古稀之时,他又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的身份回到了清华园,回到了为他的人生和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的所在,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却迟迟不愿离开人世。他不断恳求命运之神能再给他一次机会。"我不甘心!我的人生不该如此平庸。如果当初不是我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我的人生一定会非常精彩。"他信誓旦旦地对命运之神说。命运之神见他可怜,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他手臂一挥,  相似文献   

7.
高加林在人生选择中的所有矛盾和痛苦都可以从精神分析批评的内在角度来审视。从无意识理论的角度来看,可以看出高加林无形中身份意识对他的影响;从白日梦的角度来看,可以看出他对理想的渴望;从力比多理论视角可以看出本能在他爱情选择时的作用;三重人格结构下的他,充满着自我的矛盾和冲突,进而看出在现实中的矛盾状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武风云 《科教文汇》2010,(2):43-43,67
高加林在人生选择中的所有矛盾和痛苦都可以从精神分析批评的内在角度来审视。从无意识理论的角度来看,可以看出高加林无形中身份意识对他的影响;从白日梦的角度来看,可以看出他对理想的渴望;从力比多理论视角可以看出本能在他爱情选择时的作用;三重人格结构下的他,充满着自我的矛盾和冲突,进而看出在现实中的矛盾状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魏俊桃 《科教文汇》2013,(28):174-175
文章论述了顺境和逆境对人生的双重影响,探讨了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顺境与逆境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顺境和逆境对人生的双重影响,探讨了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顺境与逆境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亨利·詹姆斯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在欧洲生活的美国人,通过这些人物在他者文化中的人生、爱情、婚姻的抉择,表现他们在欧美文化融合道路上不断的探索。他的成名作《一位女士画像》(ThePortraitofaLady)中的伊莎贝尔(IsabelArcher)就是这样的一位伟大的探寻者。本文将透过伊莎贝尔在异己文化中的爱情和婚姻选择,剖析她在文化融合中建构的新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2.
霍亮  李峰  杨柳 《科技通报》2012,28(7):152-154,164
多重代理签名允许一个原始签名人把他的签名权委托给一组代理签名人,只有所有的代理签名人合作才能产生有效的代理签名。将多重代理签名与基于身份的密码学结合起来,人们提出了一些基于身份的多重代理签名方案。不过,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提出基于身份的多重代理签名的安全模型。本文给出了基于身份的多重代理签名的形式化定义和安全模型。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创新》2008,(2):25-25
1987年从宝钢技工学校走出来的王军,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名普通劳动者到工人专家的身份转变。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他再次“认证”了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是个特殊的敏感群体,在大学里,在社会上,研究生感受到了作为独立个体要承担的双重责任和多重压力.从研究生的身份概念出发,探讨了我国研究生的身份环境、身份困惑,凸显了当前研究生在身份认同上出现的认同危机,提出了构建我国研究生身份意识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5.
海岸 《知识窗》2008,(9):9-9
网络流传讨论“B级人生”的文章,引述了日本经济专家森永卓郎的观点。他把人生分为三级:A级人生是“有钱没闲”;B级人生是“钱少一点点,但是有闲”;C级人生则是“因为缺钱而生活质量很差,有没有时间都已经没有意义。”他所指的“B级人生”,并非“Bad”,而是“Better”,主张降低对物质欲望及社会成就的追求,给自己更多休闲时间,享孽毕活盾暑.  相似文献   

16.
李辉 《知识窗》2013,(17):9-9
50岁。已经50岁了。他的人生却迎来流亡。 巴黎火车站。当他不得不从这里离开自己的祖国到邻国避难的时候,他护照上的名字不再是大名鼎鼎的维克多·雨果,而是一个假名“兰文”先生;他的身份也不再是受人景仰的著名作家,而是一个经营食品生意的普通商人;他不再穿着优雅高贵的法兰西学士院的院士服,而只穿着一身临时借来的衣服,头戴一顶半旧不新的鸭舌帽……  相似文献   

17.
冯至关于路的探讨和思考,无疑联系着他自身的人生经验。那么这是什么样的人生经验呢?《歧路》和第二十六首十四行诗,表达了诗人面临人生选择和“决断”的困惑。如果我们联系冯至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对艺术的信仰,三十年代他对德国文学尤其是里尔克和存在主义思想的接受,以及四十年代他对诸如“呼吸”、“变形”、“死和变”、“担当”等的思考和反复抒写,便会理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给冯至带来的痛苦,理解他的诗句背后隐秘的内心苦楚,以及“决断”这一存在主义命题在冯至生命道路中的分量,以及他所经验到的“割裂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周泉,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乡干部到如今的西瓜专家、全国劳模,这不仅仅是身份的大转型,更多的是周泉人生的蜕变,其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近日,记者专程赶赴岳阳市农科所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苑》2009,(9):23-24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春与夏的积累,受了金秋的点化,往往会变得灿烂夺目。人生的秋天,也是如此。岐山县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建民,如何在人生的金秋时节,收获更多的人生老人赐予给他的累累硕果呢?  相似文献   

20.
章燕 《金秋科苑》2014,(4):52-52
文化创造力的"能工巧匠",文化生产力的"长跑健将",文化表现力的"布道大师"这就是卢善庆教授和他的美丽人生。对于一个研究学问的人来说,人们不仅敬佩他有这样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以及学术地位,而且更加注重他真正创造出什么,给他人、给社会、给国家"贡献"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