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中物理课本(试用本)上册第一章“学好物理知识”,从做好物理实验,学好物理概念和规律,做好练习三个方面,提出了在初中物理基础上进一步学好高中物理应该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我就这一章的教学,谈一点认识和建议。一、对教材的理解这章教材的主要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文革”前使用的课本比较,原来绪论课的内容,主要是介绍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积极性。而现在试用本的起始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将于今年秋季开始使用。现就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教材内容的变化和调整新的教学计划将初中物理总课时减少了六分之一,改编后的课本也相应地作了如下删减和调整。光学部分,把折射定律、全反射、透镜成象作图法、透镜公式等都移到高中讲授。这样,把几何光学仍按初、高中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初中只定性地研究简单光现象,并移在电学之前学习,作为第一章。热学部分(第2—6章),主要增加热膨胀、热传递,虽然这些知识跟小学自然常识有重复,考虑到学生对知识多已淡忘,有必要稍加复习,以利于热学后面各章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一、设计思想 1.创造性使用教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课本中"串联和并联"、"生活巾的电路"两部分内容总共只有八行文字、三幅图.这为我们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根据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在学生乔懂"串联"、"并联"的概念之后.引导他们去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并用这些特点去分析生活中的电路.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1.知识地位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是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 (选修 )第三章“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二节内容 .在这一章中 ,教材的安排是先复习必修课中已讲述过的有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部分知识 ,介绍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v、ω、T)及其计算式 ;然后讲述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有关匀速圆周运动中动力学方向的知识及应用 ,重点说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这部分知识可以看作是上一章曲线运动的扩展 ;最后课本介绍了万有引力定律 ,并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和圆周运动的知…  相似文献   

5.
“热量”一章在初三物理中是较为靠前而且所占地位比较重要的一章。本章内容学得透彻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提高,本章内容又是学生在学过热传递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在发生热传递过程中,定量地反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的问题。本章引入三个基本物理概念。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体会,学生对“热量”本身的概念总是含混不清楚,对一些选择、判断或问答题往往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说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教材《热膨胀,热传递》一章中,有一个“热辐射”的演示实验,实验表明“黑色表面的物体对热辐射的吸收能力比白色表面物体强。”若按课本中介绍的方法去做,需要用太阳光,很不方便。而且两种情况不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学生不易对比。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中考复习已进行一两个月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要重视课本;放弃课本抓课外,会得不偿失.重视课本应体现在重视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个实验和每一道课后习题,还应体现在要认真分析和对比新旧教材的知识点、信息点的差异.也就是说,尤其要注意与原来的旧教材相比,新版实验物理教材新增加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部份史实的头绪多、变化快,学生学习时,不易掌握系统,不易记忆。这三个部份就是:春秋战国、两晋南北朝及五代十国。“隋的统一”一节,正是“两晋南北朝”这一阶段的总结课。试教课本第十七章,(本学期使用的新课本是十八章)着重叙述了南朝;而十八章(新课本是十九章)则单讲北朝。其中“隋的统一”一节就起着总结这两章教材的作用,也就是要通过这一节课的讲解,把陆续讲过的有关这两章的片断知识归纳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这段历史的基本轮廓和发展线索。因为这节教材不像其他部分教材那样单讲某一朝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高中课本《世界历史》下册现代部分第五章第二节《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也许是教材中最难处理、最不易讲清楚的一节内容。但从世界现代史的全局体系来看,这节内容十分重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现在公诸于众,供同行老师们参考。本节教材的特点本节教材具有两个特点。一、内容的容量太大。本节教材包含有四大部分内容: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反对托——季联盟的斗争;实行农业集体化和农村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和苏联的新宪法;肃反运动和卫国战争  相似文献   

10.
原全日制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一章作为一节内容的《测量的重要意义》,在新编教材中没有再单独作为一节内容.但笔者认为,上好这一堂课,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可起到事半此倍的效果.因为学生在开始学习物理时,对《测量》一章的学习往往感到枯燥,不够重视.下面就这节课的教学作了初步设想,请各位读者指教.  相似文献   

11.
物理难教难学,已成为师生之共识,因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而目前初中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普遍比较低,把教材对学生思维水平要求和学生实际达到的水平相比,可以发现:教材中比较直观、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低的内容,如测量、力、运动、热传递、用电常识等,一般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达到教材的要求.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如: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惯性定律、惯性、电功、电功率等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出错最多,而这些内容既是初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其中以初二教材中压强、浮力这一部分内容最为突出.为了使学生初步形成浮力的概念,正确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理解并灵活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我在“浮力”这一章内容的教学中着重对一些难点进行分析,具体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3年秋季使用的初三《物理》教材P154图11-12出示了奥斯特实验(如图1),这是一个典型的著名的演示实验,笔者对这个知识点颇有想法和建议: 一方面,课本中的图示不妥当。因为这本物理教科书第四章第五节中规定了不允许把电源的两极直接连在一起,并且出示了一个明显的如图2所示的标记。而图1所示的奥斯特实验中两次出示了电源短路的现象,这岂不是有悖于第四章的规定吗?这岂不是教材知  相似文献   

13.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本性”、“原子与原子核”这三章内容在会考、高考中占的比例约为18%,且大部分内容的掌握要求为A级,从总体上看,这部分内容不是难点,也不是重点。1998年教育部对物理教材  相似文献   

14.
我校师专化学专业和数学专业的《普通物理》课程,是采用南京工学院等十二院校所改编的《物理学》和程守洙、江之永主编的《普通物理学》82年修订版(下面简称为“南工教材”和“程守洙教材”)为教本。在《稳恒电流》这一章的“闭合电路和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两种教材中关于这部分内容的公式、符号法则太多、太乱,而且不容易记忆。为此,我们查阅了国内流行的几种普通物理教材,发现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述,大体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先讲闭合电路和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后讲基尔霍夫及其运用(如南工教材和程守洙教  相似文献   

15.
季德璜 《物理教师》2002,23(8):32-33
在进入 2 1世纪的今天 ,我国物理教学正面临着更大的改革 .本文就澳大利亚现行的中学物理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作一简单介绍和分析 ,以供我们参考和借鉴 .1 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澳大利亚的中学在初中阶段 (7-1 0年级 )只开设科学课程 ,这是一门理科综合课程 ,包括物理 ,化学 ,生物等各方面的内容 .到了高中阶段 (1 1 ,1 2年级 )才开设单独的物理课程 ,物理课程是为了那部分想升入高等学校并且对物理学感兴趣的学生作为选修课而开设的 .澳大利亚物理教科书 (以下简称澳洲教材 )分上 ,下二册 .上册 (1 1年级用 )的内容共有四章 :第一章 世界通信波 …  相似文献   

16.
l蒯州11明|J一引州|「卜称l内“_____上__生竺-热膨 一般物体都是受热时膨胀.冷却时收缩,在相同条件下.固体膨胀砖小,液体膨胀较大,气体膨胀最大。其它液体不同,水从0℃不但不增大.反而编体积才随温度的升高而膨密度最大。热传 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这一部分传递到那一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永远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至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休高温部分传至低温部分,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时为l}]七。若热传递的方式本对流:依靠液体或气体本身的流动而实现的热传递过 程叫做对流。传导:热由物体的一部分传…  相似文献   

17.
翻开课本,首先看到的是“目录”。“目录”居于课本之首,但它的作用却常常被忽视。有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对它根本不屑一顾;多数学生也只能用它作为查找课本内容页码的参考;能认真研究和应用“目录”的极少,这与“目录”的“之首”地位实在不相称。我在教学中比较注意从以下四方面引导学生发挥“目录”的作用。 第一,在新学期或新课本开始使用时,运用“目录”介绍新学期学习内容或全书内容、篇章结构,做到“纲举目张”。例如,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第二册(甲种本)时,结合课本第一章的“引言”,让学生阅读目录,  相似文献   

18.
从本章起开始学习热学和分子物理。在这一章里,首先学习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再在这个基础上去研究热现象的本质、热和功的关系,最后学习包括热现象在内的普遍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这些内容中,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知识为以后两章的学习准备了基础,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支配整个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学不可缺少的知识。所以本章教材在中学物理课中占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物理》(第二册)“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一节中,讲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传递”现象.在课本第11面有两个演示实验,其中“摩擦和加热使铁块的温度升高”这个实验要在课堂上演示不大方便,且实验效果欠形象直观,特别是那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的“热是如何传递”的问题,这一实验无法说明.笔者在反复琢磨后,设计了一种能形象直观地演示热“传递”的实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如果把物理课本中各章节的知识点比作闪光的珍珠,那么,章节导语就是串起这些珍珠的精线。高中物理必修本和选修本均明显地加强了这方面内容,这些精心撰写的导语,对学生来说如同指点迷津的钥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重视章节导语的教学,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教材课本里讲的是前人长期探索积累下来的知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重要概念的产生、发展及应用往往分散在不同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