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铃声悠悠     
编者推荐:"辍学打工"有了独特载体——风铃。前文"家里也有一串风铃,是姐姐亲手做的",为后文"家里少了风铃"伏笔。此文还需要升格:补充风铃声再次响起的情节,扣标题中"悠悠"——读者最期待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辍学与隐性辍学含义辨析——《隐性辍学论》之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辍学的衡量标准有"学年界定"、"课时界定"、"课程界定"几种,在实际操作中,"学年界定"被偷换为"学籍界定",显性辍学转化为隐性辍学.以"学籍界定"为辍学衡量标准而形成的隐性辍学,其特殊含义指的是"有辍学的前期或后期表现,毕业时未能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但仍然保有学籍的个体或群体教育状况."我国的隐性辍学群大致由"名在人不在"、"人在心不在"、"人在爱不在"、"人在力不在"四部分学生来源构成,具有量大、面广、构成复杂、常态存在的特点.辍学是一个从隐性到显性的变化过程,隐性辍学是显性辍学的过渡阶段,显性辍学是隐性辍学的可能结果.控制过程比控制结果更为重要,控制隐性辍学才是"控辍保学"的治本之途.  相似文献   

3.
隐性辍学学生群的基本结构——《隐性辍学论》之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隐性辍学的学生群是一个核心明确、外缘模糊、具有张力、变动不居的球形群体.这个群体的核心部分十分明确.是由"差等生"构成:外缘部分相对模糊.是由"中等生"构成.这个群体的存在基础是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兴趣和对学校生活缺乏热情.因而形成隐性辍学的内部张力.这种张力不仅使"差等生"的隐性辍学程度越来越深.使"中等生"逐步滑进隐性辍学的泥沼.而且使"优等生"成为这个群体的潜在构成部分.这个群体的构成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内部张力和外部因素的强弱变化.都会影响隐性辍学学生群的变化.因此,缩减核心、减少张力、增强外因成为克服和防止隐性辍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隐性辍学"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少班级或多或少都有"隐性辍学"的学生群体。主要是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隐性辍学"现象的产生。班主任利用关爱打开学生心扉、赏识教育发现学生闪光点等方法,可以有效帮助"隐性辍学"学生回归课堂。  相似文献   

5.
高丽 《教学与管理》2012,(24):66-67
河北省虽已实现"普九",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根据笔者采访、调查、座谈,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辍学现象呈现以下特点:学生辍学数量多,辍学率随着年级的增高呈递增趋势,初中二、三年级为辍学高峰;因厌学造成的成绩差,品行不良的学生辍学率最高。农村留守青少年辍  相似文献   

6.
高辍学率是远程开放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本研究依托"远程开放教育辍学研究"项目,使用量化研究、质性研究以及国际比较研究法,深入地考察国内远程开放教育辍学现象,探究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研究发现:不同学习层次与专业有着不同的辍学率;学习者入学第一年是辍学的高峰;学习者的性别、年龄、所属学习中心行政区域、学习层次、专业、学业成绩是辍学的影响因素,"远程学习者辍学归因解释框架"和"学习者完成学业要素关系图"揭示了辍学发生机理以及完成学业的关键要素及其作用机制;那些具有远程学习技能(信息素养、时间管理能力、师生交互能力)缺乏、错选专业、没有选择合适的课程等级、课业负担过重、不及格科目多、缺乏学习动机、个人意志与成功信念易动、经济困难等特征的人群更易辍学;本研究提出了学生保持率公式、复学的关键工作,并讨论了院校自身教学体系对辍学发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与英国开放大学相关成果进行比较,对远程开放教育辍学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有了新的变化,其辍学行为从被动到主动;辍学原因由"经济压力"向"价值观念"变化;学校对辍学采取的举措从"积极防控"向"消极协定"转变;辍学结果危害从"经济领域"向"文明层面"蔓延。为消解农村教育中的辍学问题,须加快社会和教育制度改革,重新激发人们对教育的热情;健全农村教育服务体系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满足人们终身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村初中生"隐性辍学"现象愈发凸显,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农村初中生隐性辍学的表现主要有:学习兴趣低,学习成绩差;学习上升空间小,学习动力不足;亲子交流缺乏,师生关系一般;听讲认真度偏低,作业完成质量差;学习目标短浅,有辍学想法出现。从学习动机视角分析农村初中生隐性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学习需要缺乏、学习归因失当、满足需要缺失、学习期待消极。因此,改善农村初中生隐性辍学的对策在于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注意学生的归因方式、多以正面方式提供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期待。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一名首都大学生和同学一起到河北农村调研,看到了很多孩子刚上完初中就辍学了,很是痛心。在这名学生看来:其他地方也有辍学的,但多是"家里穷"没办法,而"这里不一样,他们的日子富裕得多,竟然也会辍学,我想不通"。(1月30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0.
<正>在后"普九"时代,辍学率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隐性辍学成为新的关注点。辨析辍学与隐性辍学的区别与联系及内涵,对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教育质量有一定的价值。一.辍学教育学界对与"辍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着不同的解读。《简明中小学教育词典》中界定,"辍学是指除正常的毕业(结业)、升级、留级、转学、死亡和按规定办理了休学手续以外,学生中途离开学校,不再上学的行为。"[1]《义务教育效益研究》(由国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8,(10)
李清2月14日在《工人日报》上撰文:河北沧州下辖的某县,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很快,农民因有打工机会,收入普遍上升。然而日子红火了,农村娃辍学却增多了。显然,和过去简单的"因贫辍学"相比,"因富辍学"是一种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比过去"富"的农民,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升学,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江西省H县的调研分析发现: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加和短期经济利益的诱惑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外部拉动力;农村教育政策、教育资源和管理上的问题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内部推动力;学生学习的贫困是导致农村初中生辍学最直接、最关键和最普遍的原因;"断乳期"的躁动及对独立、自由的渴望是导致初中生辍学的重要心理原因。控制辍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明确行政责任、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水平、深化教学改革、健全助学制度、突破关键环节、构建亲情校园是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隐性辍学"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隐性辍学"现象的产生主要有学生自身、教师教育、学校管理和家庭影响四方面的原因.综合运用目标激励、奖罚激励、竞争激励、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等教育策略,可以合理有效地帮助"隐性辍学"学生"完整"回归课堂.  相似文献   

14.
"科教兴国",使国家的教育得到稳步发展,但在学校里存在着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即"隐性辍学"。"隐性辍学"是指那些有学籍,人虽在学校,但心却游离在学校与课堂外面的学生。就高职院校产生"隐性辍学"问题指出原因,并为了更好地避免发生"隐性辍学"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主要建立在经济贫困基础上的"控辍"政策有效地解决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期的"被迫性"辍学问题,但却无力应对进入21世纪以来逐渐回升的"自愿性"辍学.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在重审辍学概念的基础上实现"控辍"工作对象、目标、措施及实施机制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16.
兰靖  张念蒙 《考试周刊》2008,(48):162-165
免费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已成为现实,我国的义务教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好学"成为我国义务教育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消除了"学杂费原因辍学"以后,"非学杂费原因辍学"凸现了出来,成为免费义务教育后的辍学主流。隐性辍学上升为现阶段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隐性辍学的普遍存在和瘟疫般的蔓延,不仅是义务教育的危机,也是整个教育的危机。只有坚决遏制和逐步消除隐性辍学,我们才能完成教育发展新阶段赋予义务教育的历史任务,才能真正实现"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好学"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7.
彭伟健  高晓兵 《广西教育》2013,(7):146-146,169
分析中职生数学课堂"隐性辍学"的原因,提出优化数学教学的策略,力求减少"隐性辍学"现象。  相似文献   

18.
"隐性辍学"近年来在农村初中生群体中愈演愈烈,其危害巨大,影响学生发展,削弱教育质量,阻碍社会进步。初中隐性辍学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距,并且随年级递增,与性别的相关性并不明显,特殊结构家庭学生隐性辍学率高于核心家庭,主动型隐性辍学高于被迫型隐性辍学。改善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状况,要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个体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世界教育信息》2014,(4):75-76
正为解决辍学大学生的就业以及手工业企业用人问题,德国高校和手工业商会将联合向辍学大学生提供职业教育信息咨询服务,探寻认可其高校学分的途径,缩短在企业的培训时间。为此,德国联邦教研部将与德国手工业中央联合会共同启动一系列试点项目。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婉卡称:"应向辍学大学生提供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手工商会主席沃尔赛福表示:"手工业企业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人,同时,我们也能为他们提供很好的职业机会"。沃尔赛福还指出,未来10年内将有20万手工业企业主希望在退休之前找  相似文献   

20.
<正>前不久,一则"云南西双版纳教育调查:‘因富辍学’之困"的报道,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等地,最头疼的问题依然是辍学问题,控辍的最大敌人不是贫穷,而是富有。实际上,化解"因富辍学"之困,不仅仅是勐海、景洪等地需要面对,也是其他一些相对富裕地区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需要面对,也是当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面临的挑战。在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