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想的自然角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以往自然角的功效往往只是观赏,现在我们赋予了自然角更多的教育价值,让自然角与幼儿充分互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第一,在创设环境时与幼儿积极互动1.加盟自然角为了丰富自然角的内容,我们发出“邀请函”,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准备,带一些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到自然角来,如花花草草,小兔子、小鸡、小鱼、小乌龟等。幼儿总会自豪地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其他幼儿也会由此展开一番讨论。这以后家长热情“加盟”,纷纷将外出带回来的各地特产和特色动植物送到自然角来,为幼儿创造了更广阔的学…  相似文献   

2.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成长,本质上就是向环境学习。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既不可能脱离环境的教育,也不可能脱离教育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要真正了解和认识环境并以此形成对生活环境的正确态度,就必须开始了解人类在环境中所遭遇的问题,甚至危机,从而学习如何去爱惜和保护我们赖以成长的环境。 一、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 当人类一步步征服自然,逐渐成为自然界的统治力量的时候,人类也逐渐发现了当前的各种生态危机。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  相似文献   

3.
亲社会行为是社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他人的善意或者是对注意到的需求作出的反应,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的。幼儿混龄教育是将年龄相差 12 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共同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混龄教育相比于同龄教育,能够提供社会式环境,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更高,更加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蒙台梭利曾提出“有准备的环境”教育观点,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的重要内容,创设适当的环境能够促使儿童按照自己的节奏、需要、特点去行动,这对存在较大差异的混龄班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环境创设的角度来说明如何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让幼儿直接参与活动室的环境布置及饰物的制作,可促进环境的儿童化,并可使幼儿更加珍惜自己的作品,爱护别人的作品,同时可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幼儿参与制作饰物与布置环境,先要为孩子们准备各种适合他们制作的材料和工具,材料必须是卫生的、安全无毒的。一些废旧材料平时就要与孩子们共同收集,也可发动家长收集。动手过程中,教师须  相似文献   

5.
<正>我园在"尊崇天性,顺性而动"理念指引下,从区域化学习活动这一微观领域入手,合理组织使区域化学习活动适应幼儿的生活,顺应幼儿身心实际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一、自然使然,"三法结合"创有准备环境"自然"指人的天性,"使然"指后来由环境、教育、文化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性格、知识等,在此观点引领下,在区域化学习活动的环境构筑研究中通过有效策  相似文献   

6.
自然角是幼儿园每个班级必须设置的,是幼儿园活动室的重要环境之一。它是幼儿了解认识自然的窗口,是幼儿探索、观察动植物、丰富幼儿有关科学自然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而特殊的场所。自然角作为班级环境中的一角,与幼儿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7.
一、角色游戏的准备角色游戏的领导开始于活动之前的准备。首先是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大幼儿的认识范围,为游戏提供素材。幼儿大部份活动时间在幼儿园里度过,幼儿园通过组织幼儿外出散步、参观等活动让幼儿获得一些经验.但这种活动很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因此,教师可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如通过幻灯录像等多种途径去开拓幼儿的视野,使幼儿了解成人的劳动与生活。这些感性认识将成为角色游戏所需的部份经验,幼儿在游戏中将对其进行取舍、组合,借助语言、动作、表情,在想像的环境里扮演出角色。所以,教师必须做好为幼儿获得最初步的生活经验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积极引进生态观,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已经成为幼教界目前最为热切的呼声.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渗透自然生态观点,把生态式教育与科学教育领域有机整合,追求科学教育的真实、自然、和谐、再现师幼"原汁原味"教学生态情景、从而达到师幼共识、共进、共享的教学境界."生态式科学教育"目的是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多元的学科学平台下,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高.下面,我从幼儿学科学的自然空间和环境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许凤 《成才之路》2014,(17):60-60
环境资源是幼儿接触和认识世界的重要资源,班级中的自然角更是幼儿借以认识自然的桥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秉持参与者的定位与幼儿一起创建、支持者的定位为幼儿调控充实、合作者的定位与幼儿共同探究、引导者的身份对幼儿点拨纠偏,从而在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中实现自然角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到小学系统化课堂学习环境的过渡。幼儿园应采取多种形式,与小学和家长共同联手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吕耀坚 《幼儿教育》2002,(10):20-20
根据幼儿绘画创作的心理过程与幼儿绘画心理特点,我们将幼儿绘画教学过程描述为准备、基本过程、延伸三个部分。 1.绘画教学的准备幼儿绘画教学的准备一般可以理解为日常准备与专门绘画教学准备。日常准备往往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正>《纲要》强调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各种活动,体现了尊重幼儿权利、尊重教师的创造,尊重幼儿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等理念与观点。自然角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已从纯粹的美化环境走向与实际操作运用相结合、相联系的渠道,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我园每年都进行自然角创设研讨、评比,通过研讨、评比让教师对自然角环境的创设有了更多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教学观点这组活动介绍美国幼儿园安全防火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根据现代教育的观点,安全防火教育必须从幼儿园开始。让幼儿了解火,认识火,掌握安全防火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活动过程本组活动由若干个活动构成,平均每月一次。每个活动设计一个专题,历时20分钟左右。前次活动是下个活动的铺垫。第一次活动1.谈话。与幼儿随意谈谈火的知识(可边谈边做小实验),包括火的颜色、种类、用途、危害等等。让幼儿讨论自己对火的自身体验,比如看过火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被火烫过等等。  相似文献   

14.
马洁 《福建教育》2023,(51):16-18
幼儿自然教育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与自然对话,从中体悟生命的变化、探寻生长的奥秘、建立情感的联结,让幼儿与自然共同生长。由此,教师应促进幼儿与自然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状态,给予幼儿与自然生命共同成长的机会,尊重幼儿对自然的多样化体验,读懂并支持幼儿对自然的理解与表达,培养幼儿爱护自然的责任感,使幼儿真正与自然和谐共生,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丁有宽老师在实践中总结的“四全教育,系列育才”教育系列中,“全程教育”,即教育教学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必须对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负责,教学工作的全过程都必须贯彻教育性原则。其中付诸教学过程实践的主要部分,就是他创设的后进生教育流程。他坚持用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以此为指导思想来做转化后进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吴巧云 《福建教育》2023,(51):19-21
厦门市日光幼儿园在百廿年的办园过程中不断探索自然教育课程,强调以自然的态度对待幼儿,为其创设自然的学习环境,与幼儿共同发现、探索自然的学习内容,用自然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遵循自然的规律发展,让幼儿在最自然状态下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幼儿园通过对本土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积淀了丰厚的自然教育课程资源,并由此生成远足课程、足球课程、立体阅读课程等特色课程,让幼儿在与自然充分的互动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幼儿园歌唱教学开始关注幼儿在其自然游戏状态中的歌唱学习,这也是教学游戏化对幼儿歌唱教学领域的必然要求。如今的问题是,对于歌唱教学游戏化的理解,许多教师仍习惯于将"游戏"与学习剥离开来,认为幼儿必须在"正正经经"地学会了歌唱之后,才可以得到最后欢欢喜喜游戏的"犒赏"。当然,其中也有可喜的进步,就是许多教师开始考虑在教唱歌曲的环节丰富练  相似文献   

18.
声音     
禁令的荒唐与无奈安徽省教育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教材、课本,以及以操作材料、手工材料等任何名义出版的变相教材,严禁小学化教学。(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当一种事情被社会上大多数人共同推动的时候,行政禁令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充其量它可以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良好的环境是幼儿认知产生的源泉和发展语言的基础,教师应把汉字巧妙地融入自然生活环境中,让幼儿感到汉字就是周围环境中的一部分,从而在没有任何压力、负担和烦恼的氛围中,轻松快乐地学会识字,习得口说语言和书面语言,并使两方面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环境教育目标必须根据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来制定。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态度方面:培养幼儿初步的环境意识,让幼儿意识到环境问题,关注周围的环境问题,意识到人类生存与环境休戚相关;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使幼儿乐于观察和探索自然,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创设一个安全、健康、卫生、优美环境的各项活动。2.技能方面:帮助幼儿学习处理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基本技能,包括观察、测量、实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