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进行旅游资源评价是地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基础,文章以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专家征询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相结合,对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定量分析,构建了环巢湖区域文化旅游资源3个准则层、16个内容层的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价,得到了相对准确的评价结果。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环巢湖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显著的开发价值,其次是自然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1年,环巢湖进入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招商引资的大开发新时代。基于环巢湖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巢湖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劣势,指出环巢湖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属于R-P提升模式,建议应通过大手笔、高规格、综合型、联动式的大开发、大建设,突破资源自身的局限性,提升产品的档次与市场招徕力。现阶段应从巢湖治理、统一规划、大项目建设、产品体系构建四个大方面推动旅游开发建设;应大力发展二项核心产品(休闲度假旅游,温泉旅游),三项主导产品(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四项特色产品(健身体育旅游,美食旅游,科学考察旅游,红色旅游),从而实现一个目标,即把环巢湖营造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滨湖型休闲度假目的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大旅游资源视角来梳理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禀赋,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价。在把握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品质特点基础上,探讨大湖绿城旅游综合开发的新模式,以促进区域生态、文化、产业、城乡协调方面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环巢湖文化旅游研究现状着手,发现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虽分布零散,但也有一定的集合性。沿此线路,进一步地分析了环巢湖文化资源的类型,并依据其文化资源分布的特点将环巢湖文化资源进行了简单地空间划分,同时结合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环巢湖旅游发展的内在需求,从了解相关基础理论、制定基本整合原则、确定整合措施三方面提出了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设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环巢湖地区庙会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将其类型划分为崇佛型、崇道型、多神型与英雄神型.在分析环巢湖地区庙会文化资源特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构想,于庙会核心区——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系列宗教文化旅游,于庙会外围区——商贸文艺活动场所举办系列民俗文化旅游,使庙会焕发出古老的魅力,将环巢湖地区打造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构建了湖泊型旅游地开发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湖泊型旅游地开发评价因子的特性,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数值型因子,一类是模糊型因子,分别对其进行评价,进而提出一种具有兼容性的湖泊旅游地开发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此模型对环巢湖旅游地开发条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得出环巢湖旅游地综合评价得分是7.626,总体上属国家级旅游地,并对定量评价结论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为视角,对安徽烔炀古镇的旅游资源禀赋进行了全面分析,结合“环巢湖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区”与“环巢湖生态文明国家级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及合肥市旅游局《环巢湖文化旅游规划》对“环湖十二镇”的具体要求,提出打造烔炀古镇旅游“两区、三核、三带”的地理空间格局,并通过“高点项目、亮点项目、特点项目”三级项目体系建设来使文化创意真正融入到烔炀古镇的每一个旅游项目开发中,使之真正成为“千年古街埠,漫生新福地”.  相似文献   

8.
根据旅游集散地人文化设计的需要,分析了环巢湖旅游集散地人文化设计的现状,揭示了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环巢湖旅游集散地人文化设计的意义与作用。透过人文化设计视角,对环巢湖旅游集散地人文化设计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好人文化设计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在宏观上对旅游集散地人文化设计复兴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模糊美及其中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数学、耗散结构论等自然科学的理论引入到美学中来 ,建立了一门崭新学科———模糊美学。模糊美学研究的对象是模糊美。模糊美的本质在于中介的不确定性 ,即事物与事物 ,事物的两极之间的流动的跨区和中间地带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相互转化 ,形成亦此亦彼 ,非此非彼的不确定状态。这种不确定状态中的美 ,就是模糊美。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6,(4):13-17
旅游业发展形势迅猛,但合肥经济圈内的环巢湖旅游资源丰富,但其旅游品牌不响,一直以来旅游业不温不火,如何推动新常态下旅游供给侧的改变,促进环巢湖旅游圈快速发展成为重要议题。从"互联网+"、"旅游+"新思维出发,剖析了原因,提出强调"旅游供给侧"改革,环巢湖旅游打包整体宣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自驾游,承接全域旅游新思路,与省内及长三角进行旅游整合,实行旅游一体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湖泊型风景区是我国重要旅游目的地。文章以五大淡水湖巢湖为例,通过定性评价和定量分析,研究湖泊型风景区旅游地旅游功能环境制约问题。比较巢湖水体理化性质和水体旅游项目标准,进行模糊评价,巢湖拥有优越自然条件(水温、水深、水流),但水质制约性较强,影响水体娱乐项目开展。结论认为:巢湖水质污染使游泳功能损失丧失,旅游受重损害,居住功能受重损害。旅游功能应考虑水体旅游环境分区和功能组合。  相似文献   

12.
诗人醉酒是一种有趣的文学现象,而在这现象背后却隐藏着某种文学创作规律,反映了诗人对模糊美的追求。本文通过对诗人醉酒现象的分析,认为诗人醉酒有助于诗歌作品模糊美的创造,而具有模糊美品质的诗歌总是张力十足、引力无限的。因此虽然醉酒作诗不值得提倡,但追求诗歌作品适度的模糊美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语言的模糊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糊语言有朦胧、神秘之美学意境,模糊关之语言特征是清晰与模糊相依、具体与抽象互渗、相对与绝对转换,主要表现形式有含蓄、简要、委婉和幽默。  相似文献   

14.
论设计美学中的"三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计美学涉及功能之美、科学之美与技术之美。功能不仅是实用功能,亦包括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功能美的因素,一方面与材料本身特性的发挥联系着,另一方面标志着感性形式本身符合美的形式规律;科学与艺术是密切相联系的,科学家亦在探求美;技术美界于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它通过工艺材料、形式和功能三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章从分析美学研究的贫困,指出正由于缺乏根本性理论建设,使得中国美学至今没有美学体系。并由此出发,通过辨析“美的特点”、“美的本源”、“美的发生”范畴与“美的本质”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对美的本质作出是“人的生命活力的自由体现”的猜想,从而完成美学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6.
RP技术能够快速成型得到实态模型,设计美学则使产品呈现美观的状态。RP技术在设计美学中的运用,就是利用RP技术的快速性和直观性,在设计制作过程中,以设计美学的原则和方法来规避不恰当的因素。使产品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体现出形式美与技术美,获得高品质的产品,对加快设计与制造业发展,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引 《培训与研究》2009,26(7):123-125
本文根据美学原理阐述了商标翻译的美学原则,并结合商标翻译的基本准则和实例分析了翻译商标时,如何使译名具有形美、音美、意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