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参考吸纳了多年来《金瓶梅》点校及语词研究成果,其较前有校本可谓“后出转精”,然由于大家熟知的原因,该校注本还存在一些失校、误校、误点、误注现象。现就该书第41回至第60回校注方面存在的粗疏处进行考辨,以纠正其误校和失校文字。  相似文献   

2.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参考吸纳了多年来《金瓶梅》点校及语词研究成果,其较前有校本可谓"后出转精",然由于大家熟知的原因,该校注本还存在一些失校、误校、误点、误注现象。现就该书第41回至第60回校注方面存在的粗疏处进行考辨,以纠正其误校和失校文字。  相似文献   

3.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虽然是目前关于明万历本《金瓶梅词话》比较新的校本,但仍在校勘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刘敬林对该书前六十回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补校工作,然仍未能使其尽善。现在其研究基础之上,就前六十回中存在的误点、误校、失校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纠正、补校,以此对前者查漏补缺。  相似文献   

4.
继续对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校勘方面存在的粗疏处进行考辨,纠正其误校和失校文字。  相似文献   

5.
余迺永先生对《广韵》的校注本将《广韵》中的又音加以互注,查检方便,目前使用者较多。然而其中亦有不当之处。本文对余校本互注又音进行校补,并将致误情况分为五类。  相似文献   

6.
吕薇芬、杨镰合著的《张可久集校注》,在注释上存在误注、漏注等疏失,从而影响了对张氏作品的深入解读甚或误读。《张可久集校注》误注漏注的若干条目,根据有关地理总志、方志、碑刻及其他材料,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正义》第2册存在校对漏误116处:乙巳本正确,因漏校而误从楚本;乙巳本错误,因漏校而从楚本;乙巳本错误,因漏校而误从楚本;乙巳本、楚本均误,改而未出校;乙巳本、楚本两可,因漏校而未出校;校语失考;乙巳本、楚本讹脱衍误失校(涉上下文而讹,形近而讹,义近而讹,脱文,衍文,出处错误);乙巳本、楚本不误,排印错讹。  相似文献   

8.
今存六卷本《金楼子》问题多多。台湾学者许德平《金楼子校注》乃迄今唯一之校注本。但其校与注均存在严重的失误与疏漏。本文举35例以资补正。  相似文献   

9.
傅平骧、胡问涛先生的力作《苏舜钦集编年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巴蜀书社1991年版),弥补了苏舜钦研究之一大空白,得到学术界极高的评价,并获第二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笔近读该书,发现有两处明显误校误注,现举正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中江淮次方言臆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金瓶梅》中出现的“江淮次方言”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针对以往《金瓶梅》研究者漏注的部分,以及今人白维国《金瓶梅词典》、王利器《金瓶梅词典》、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魏子云《金瓶梅词话词语注释》诸书中误注的部分进行了补释。  相似文献   

11.
绣像本与词话本《金瓶梅》文本有着不尽相同的情节设置与思想内涵,这种不同直观地反映在两大版本各不相类的回目之中,其回目所体现的小说人物形象、小说叙事角度及作者的叙事观点与审美旨趣皆大相径庭。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究。此外,借助数字为回目做标记的方法对这些回目的异同频度进行数理分析,也可以使读者更便宜地体察其相异情况和原因,从而在对《金瓶梅》的两大版本进行分析的时候,作出更为明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文龙对于《金瓶梅》的主旨有着独到的认识。在考虑《金瓶梅》是否是淫书时,其把思考的重心放在读者身上,认为读者的素质是理解《金瓶梅》是否是淫书的关键;他还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来思考《金瓶梅》的“四贪”问题,认为深层次的快乐来源于心灵的自足而非欲望的满足。另外,他还指出《金瓶梅》是有慨于世事之作。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开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14.
张竹坡时《金瓶梅》的评点,把古典小说美学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他继承并发展了汉代“发愤著书”的学说,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泄愤之作。从创作的原动力是渊源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强烈感受“喷”,这种感受化为不得不发的激情“泄”,到如何“泄”,即艺术表达方式要用“史公文字”,批判整个社会黑暗与人伦道德。他深刻总结了市井小说的创作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小说美学观。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这部奇书,问世近四百年来,它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但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这就为研究作者打开了一条道路。张惠英先生的《金瓶梅俚俗难词解》就是研究《金瓶梅》方言俚语的专著。本文就是依据《金瓶梅俚俗难词解》中对一些词语的解释做某些拾遗补缺的。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这部奇书,问世近四百年来,它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但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这就为研究作者打开了一条道路。张惠英先生的《金瓶梅俚俗难词解》就是研究《金瓶梅》方言俚语的专著。本文就是根据《金瓶梅俚俗难词角》中对一些词语的解释做某些拾遗补缺的。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是一部颇具争议的古典奇书。尽管由于书中有大量情色内容而名声不佳,但其文学价值及在海内外的影响却不可低估。该书在大陆一直未能公开出版,英译本国内更是难得一见,英汉对比研究也就无从谈起。本文以《金瓶梅》英文转译本为蓝本,从章回的取舍、熟语、传统文化术语、诗歌以及情色内容描写等方面对译者的翻译理念和策略作一探究,并指出,译者能统领全书的主题思想、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当代翻译理论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的故事框架是从《水浒传》第22回到第31回中移植过来,又加进了作者天才的创造。细比较二书对于同一人物的描写,有助于对《金瓶梅》作者的创作初衷、《金瓶梅》一书主题等方面的探究。文章选用潘金莲作为剖析的材料,发现存在诸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正与二书的主题、表现重点各有不同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问世之后 ,以《金瓶梅》人物为骨架的续书也开始登上古代小说舞台 ,如《玉娇李》、《续金瓶梅》、《隔帘花影》、《金屋梦》、《三续金瓶梅》等。对《金瓶梅》续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 ,将有利于人们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吴敢先生的《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长编》,所用皆系第一手资料,可靠、准确,堪称一部《金瓶梅》研究档案。不惟如此,在推动"金学"研究、端正学风方面,吴敢先生也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