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与哲学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批判是人类主体性认识的起点与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传统哲学的批判性的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非科学性等局限,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哲学批判精神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科学合理的批判精神,从而实现了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熟知并不等于真知。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形而上学的片面理解,从形而上学的历史嬗变入手.分析了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核心,指出形而上学的发展过程只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不断演进过程。同时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也是一种形而上学,只是他改变了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创立了实践批判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形而上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形而上学的误解,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少有从整体上评析现代西方哲学的,本文作一点尝试。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都是在批判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体系中产生的,但有不同的内容和指向。由于现代西方哲学在反思辨形而上学时抛弃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往往不能从整体上正确把握对象,常常从一种片面性陷入另一种片面性。现代西方哲学的演变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体论曾经是西方哲学的基本发展线索,从古代朴素直观的哲学到近代概念体系的形而上学哲学,历经批判与重建,最后又在海德格尔的生存本体论中找到了存身之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反形而上学的批判哲学,它颠覆了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把哲学的批判力量解放出来.这种哲学与本体论的任何形式都是对立的,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生存本体论哲学是根本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从形而上学的含义,形而上学的历史,以及拒斥形而上学误区三个方面指出了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必然向形而上学回归。指出现代分析哲学从语言的角度对传统哲学的反思和大陆哲学从现实的人出发对传统哲学的批判来拒斥形而上学并不是很成功的,可能导致一种无根基的时代。对人类自由的探索,必然要求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接纳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6.
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鼻祖之一;葛兰西哲学是反教条主义的经典。德里达的解构概念旨在针对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消解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它的适当运用有助于自我批评和自我反思,从而防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教条主义倾向。本文着重分析了在文化研究中葛兰西和德里达的不同表述和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7.
舍勒的哲学人类学是内在于现代人本主义和文化哲学的重要理论形态。在哲学研究气质上,舍勒哲学人类学超越了乐观与悲观的两极对立。蕴涵着深刻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特征;在人的研究的思路上,开创了对人的存在的本体论观照的新视野、存在论研究的新领域并确立了新的哲学研究范式——人类学范式;在哲学史的发展中,克服了传统哲学对于人的片面理解,以科学与形而上学相结合的方法论超越了传统哲学方法论的片面性,并对整个现代西方哲学进程产生了总体影响;同时也为所有关于人的科学奠定了基础。而舍勒哲学人类学的局限则体现在缺乏前后一致的方法论和缺乏实践维度的观照。  相似文献   

8.
本评述了海德格尔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尼采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在评述中,作展示了海德格尔心目中传统形而上学的发展轨迹以及他的看法,指出了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不过,作同时也指出,从后现代哲学观点看,海德格尔仍然是用形而上学反对形而上学。他所说的本真存在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9.
解构的踪迹:法国后结构主义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法国后结构主义发展的历程,认为:后结构主义作为结构主义自我反思的一个环节,更为激进地批判了正统哲学及文学批评理论,解构了曾经属于革命典范的结构概念;作为结构语言学模式的极端发挥,它解构文本的世界,抵制理论,走向纯粹的能指游戏;为了拒斥形而上学,后结构主义主张突破传统的二元对立模式,并极力解构哲学与文学的界限,倡导哲学终结论";它继续了结构主义主体离心化"的主题,但与结构主义借作者之死来突出结构和意义的确定性不同,它借作者之死而演示文本意义的播撒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结束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旧时代,他通过对作为研究超验对象的形而上学的批判,重建了一个庞大的思辨形而上学体系。黑格尔哲学既是传统形而上学的顶峰,又蕴涵和预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倾覆和现当代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形而上学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的命运,尤其是它在近、现代哲学革命中的发展历程,对当代哲学重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形而 主题和本体论,由古希腊哲学家规定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在发生认识论转向的近代哲学中,形而上学被哲学家们运用于认识论问题的研究并得到了新的发展。即使在“拒斥形而上学”运动中,它也没有因曹到批判而退出舞台。相反,现代哲学家们一直致力于重建形而上学,因为它是人的禀性,是哲学的基础。但是,重建形而上学必须以人及人的实践为出发点和核心;东、西方哲学精神的融合是未来形而上学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黑格尔以思辨的哲学为武器,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缺陷和四个组成部分作了深刻的批判。并指出了黑格尔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同时又面临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对形而上学的超越与复归构成海德格尔哲学的重要内容。他在批判与否定传统形而上学中,通过对“在”本身的追问,致力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并把对新的形而上学的建构与对人类现代生存状态的哲学追问和深切关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形而上学得以提升并向其本真状态复归。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在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形成它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学的特有的精神实质,即批判革命的精神。这一精神不能凝固、淡化和弱化,只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遭到的“冷遇”和“不景气”,主要原因不在于我国市场经济对哲学的冲击,而在于淡化和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革命精神。只有在实践和现实生活中恢复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革命精神,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15.
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虽然是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出发点,但二者却存在着本质区别。与其他哲学家相比较,马克思通过资本逻辑的批判分析了形而上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揭示了形而上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使形而上学批判从"观念批判"转向"实践批判"、从"副本"批判转向"正本"批判与"副本"批判相结合、从理论变革转向个人摆脱抽象统治,由此实现了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方式"、"批判向度"、"批判旨趣"的三重变革,彻底颠覆并超越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同是对西方传统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批判和否定产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人本主义 ,都强调人的自主性、实践性和能动性 ,强调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 ,人占主导地位 ,并由此批判以近代西方理性派形而上学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 ,使哲学研究在不同的程度上从抽象化的自在的自然界或绝对化的观念世界 ,返回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认为哲学的重建的根本途径归根到底是向人的回归 ,这既是西方人本主义各派哲学共同的、突出的特征 ,也是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革的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
意识内在性原理是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马克思指明了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逻辑进展,对其进行了彻底批判。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批判,在于马克思通过实践活动原理根本克服了意识内在性原理。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原理,不是从自我意识出发去贯通外在对象,而是对象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由此它彻底走出了意识内在性原理。马克思实践活动原理内蕴着双重批判,是形而上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在一致和辩证统一,因此不能只从形而上学批判维度来定位它。否则,就不易切中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真精神。  相似文献   

18.
反对形而上学是现代西方各个哲学流派的一个共同特征,但是无论是把形而上学作为残缺不全的理性主义的现象学,还是把形而上学作为非科学的科学哲学以及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一切新、旧形而上学的体系的解构,都没有真正达到消解形而上学的目的。只有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实践转向,才真正使西方形而上学走上了终结,开辟了哲学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矛盾论》对中国古代辩证法的推陈出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矛盾论》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对现实经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 ,批判地总结了我国认识发展史中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经验教训 ,解决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许多重大问题 ,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中国大地上深深扎下根来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追求真理是哲学的内在本质要求,对真理问题不断反思是哲学家们绕不开的路。德国古典哲学中自我学说的发展历程隐含着德国古典哲学家(特别是从康德到黑格尔)对真理和形而上学问题的回答。这一阶段自我学说的发展呈现为自我的逻辑化和自我的本体化逐渐融合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以自我为明证性基础寻求真理的过程。揭示自我的形上建构过程及其内在逻辑必然性不仅能够加深对真理问题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探询现代之后自我解构的深层次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